守护旅客回家路:烟台民航人的“新年脚步”

2017-01-01 10:13:00 来源: 大众网烟台频道 作者: 牛蕊

  烟台国际机场出发大厅内人头攒动

  辞旧迎新,谁的脚步最匆忙?当然是归家心切的旅客!为了让旅客们能平安回家,烟台民航人们也从未停歇他们忙碌的脚步。在万里高空下,是那些无名英雄以最迅速、最准确的接力,不间断地为航班指引一条安全、顺畅的“天路”。他们或站在机坪上维护飞机,或坐在值机柜台后办理手续,或在操控台前观测飞机起降的动态……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大众网记者来到烟台国际机场,用一张张照片记录下这些可爱可敬的民航人2016年最后一天的忙碌时刻。

  特写一:旅客服务保障部 左炳华

  19910步,16.5公里

  我们多走点,旅客少走点

  19910步,16.5公里,烟台国际机场旅客服务保障部的左炳华,在2016年的最后一天刷新了朋友圈的工作记录。帮助候机的旅客解决困难,保证旅客顺利登机,这就是她们迎接新年的脚步。

  左炳华说,一天2万左右的步数是正常的情况。如果哪天出现了大雾天气,早出港的航班都向后顺延,接送和引导旅客的工作量一下上来了,可能比这还要多上二分之一。“记得2015年的平安夜,晚上12点多接到单位电话,由于周边天气不好,有一批航班备降烟台,要求全体机组人员立即到岗,那一夜走了不知道有多少步。”

  很多老人第一次坐飞机,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办理航班改签手续,最后都是地服部门的员工跑腿,帮助他们办理各种手续。“赶上春运,一名地服员工一天差不多要走2万到2.5万步,也就是16.6—20.83公里。”左炳华说,我们多走点,旅客就能少走点。

  据了解,假期期间,很多烟台的旅客会带着一家老小飞往南方探亲或度假,老年旅客一下多了起来。除了这些腿脚不便的老人,还有很多假期独自出行的小旅客,在节日出行高峰时期,仅这两类需要派出专人一路“护送”登机的旅客,一天就会超过50—60人次。

  左炳华说,作为我们一线员工的心愿,肯定是老天给力,天气好一点,我们的航班保障正常一点,大家都可以早一点回家和家人团聚,我个人的话肯定希望大家开心的事情多一点,悲伤的事情少一点。

  特写二:机务保障部 耿作明

  25579步,21.5公里

  穿梭在各个机坪之间,他们是机坪“跑男”

  一架架飞机,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你站在机坪上,聆听飞机轰鸣,与风雪寒冬相伴。又是一年辞旧迎新时,奋斗在空旷寒冷的机坪上的唯一的风景便是他们—一机务人员。

  25579步,耿作明2016年最后一天的步数记录

  25579步,20公里,这是烟台国际机场机务保障部耿作明2016年最后一天的步数记录。穿梭在各个机坪之间,接送飞机、绕机检查、除冰、完成勤务工作,是这2万5千多步的主要构成。“如果赶上旺季,要走更多的路。”耿作明说。

  2016年的最后一天,烟台虽然没下雪,天气依然寒冷,没有飞机的时候大家会在勤务车里取暖。得到通知飞机快要滑入停机坪,大家就会一路小跑,为指挥飞机做准备。他们接触着冷冰冰的机械,爬上爬下,早已习惯了在寒风中接送飞机;习惯雪天里登上几米高的除冰车进行除冰;习惯穿着厚厚的衣服带着薄薄的线手套彻夜通宵排故、换轮子……

  晚上12点过后,最后一班飞机出港,飞了一天的飞机陆陆续续回港,将飞机指挥入港,停靠到位。后半夜,项目最多的航后检修工作又开始了……

  特写三:货运分公司装卸队 杜生建

  23884步,1792.5公斤

  辗转机坪千百趟,让每件行李顺利“登机”

  斗转星移,时序更替,今年是杜生建进入民航的第22个年头。辞旧迎新客流高峰期,更意味着责任。

  23884步,杜建生的2016年最后一天的步数记录

  23884步,19.9公里的行程,是烟台国际机场货运装卸队队长杜生建2016年最后一天的步数记录。车队工作人员是到达机坪很早、离开机坪很晚的人。当旅客来时,车队工作人员总是迎接他们下机的“客梯车”,当旅客离开时,他们是送旅客上跑道的“牵引车”。货运分公司装卸队队长杜生建带领着机务弟兄们,在寒风凛冽的机坪、大雨纷飞的夜晚,保障着一件件行李顺利“登机”。

  春节前夕,民航货邮吞吐量骤增,机场货运装卸队员们每天要经手上千件行李,平均每天在寒冷的机坪上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2016年12月31日,中午12:30,行李分拣大厅一片繁忙的景象,行李转盘、牵引车、人喊声混在一起,宛如一曲激昂的交响乐。随着大型设备行李分拣系统启动的轰鸣声,五花八门的行李铺开了第一轮“回转盛宴”。

  这一天,杜生建过手的行李重量在1792.5公斤。“目前,机场有17个廊桥在使用,今天的货物总重量是53776公斤,今天有30名装卸人员,每个人的负担的重量是1792.5公斤。”杜生建说,遇到远机位航班特别多的时候,工作人员每天平均要走20公里的路,如果遇雨雪天气,货运装卸员需要推着行李车一步步靠近飞机,而最远的机位距离行李分检区有1公里远。

  特写四:旅客服务保障部值机科 刁颖颖

  两个问题,每天问了上千次

  凌晨4点钟,在大家都还在睡梦中的时候,轮值休息的值机员就已经匆匆起床,向机场驶来。“因为第一班岗是5点10分,所以值机人员必须在这之前到岗。”烟台国际机场旅客服务保障部值机科刁颖颖说。

  “行李中有没有锂电池、充电宝,打火机、火柴,易燃易爆物品?行李中有没有易碎品和贵重品?”刁颖颖每为一位旅客办理完行李托运手续后,这两个问题都要问上千次。“虽然反复但我们必须坚持。”刁颖颖解释说,这两个问题可以有效避免旅客因为行李无法通过安检,二次开包检查而错过登机时间。

  早上6点到11点是早出港高峰,机场每天需要办理托运的行李都在万件以上。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10点半,旺季时值机员一天手里托运的行李就有六七百件,这两个问题成了她们问过最多次的问题。

  节假日,对于一名普通上班族来说,聚聚餐,逛逛街,轻轻松松就度过了。但是,作为一名民航人,却不能简单享受这一切。2015年的冬天,天津、北京大雾,由于前站机场达不到飞机起落标准,从晚上11点开始,陆陆续续有飞机降落在烟台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一架、两架、三架……那一天一共降落了19架飞机,慢慢的机场的各个部门变得忙碌起来。当然,这其中,最辛苦的无疑于战斗在岗位一线的值机员们。“那一天,5—15号柜台全部排得满满当当。”刁颖颖说,拖着疲倦的身体,面带微笑的为每一名旅客做好服务工作,尽量满足每一名旅客的要求,做好航班所有旅客的安抚工作之后,她们又要开始第二天工作的准备……

  特写五:安全检查部旅检科 高红艳

  每天弯腰千余次,辛苦只为你平安

  在现实生活中,机场安检工作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时候遇到问题并不能轻松化解。对于机场安检员来说,安检工作是一份责任,一份耐心,甚至是一份隐忍。人身检查工作只是机场安检中的一项内容,遇到节假日客流高峰期,安检每条通道的日均客流量在千人以上,这就意味着,安检人员每天弯腰检查要达到千余次。

  “说了没有,非要打开包再看看,烦不烦?”面对很多乘客这样的牢骚,烟台国际机场安全检查部旅检科科长高红艳说,她和同事们为了航班的安全、为了旅客的安全,选择了耐心和微笑。

  高红艳说,安检工作除了旅客见到的通道检查,还包括了行李安检、货物安检,以及进出机场控制区人员和车辆的检查,工作繁杂且不定时。“12月15日,北京、青岛、济南由于受天气因素影响飞机无法降落,15架飞机备降在烟台,这一天客流量增加了两千多人。”高红艳说,机场工作不像大部分人的工作有正常规律的作息时间,安检员的工作时间根据航班而定,恶劣的天气和一些突发状况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时间。上午10点半,中午时段的客流高峰来袭,又一波儿旅客开始安检,安检通道内变得忙碌了起来,高红艳和工作人员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当中……

  特写六:旅客服务保障部贵宾科 赵政

  进出港航班全部结束,才是下班的时间

  临近春节,烟台国际机场里格外繁忙,尤其是前几天,大客流恰逢大面积大雾天气,有20多架飞机在烟台机场备降,所以工作人员们基本都是“通宵作业”。

  烟台国际机场旅客保障部贵宾科赵政的工作就是为要客提供接机送机、协助办理值机手续、协助托运行李、协助机票改签等服务。“赶上航班密集时,同时段会有3—4个航班起降,那个时候真的是忙到脚不沾地。”赵政说,其实为要客取行李是脑力与体力的综合考验,因为没有见过旅客的行李,只有通过旅客对行李颜色、形状、质地的描述去判断行李的模样,实在找不到,就只能等到别人都拿完行李后,在剩下的行李中一个一个去核对登机牌。

  “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要数航班密集时帮要客改签。”赵政说,前段时间,烟台—北京航班MU5185,由于流量控制的原因,飞机抵达烟台的时间推迟了1—2个小时。“当时,旅客就要求改签CA1586航班,我就开始帮助旅客联系航空公司、办理改签手续,并把原本送去托运的行李找出来,重新办理托运手续。”除了上述基本工作,她还需要随时注意每一位贵宾的航班登机时间,如果某一位贵宾的航班即将起飞,她会来到贵宾室提前告知旅客航班起飞时间等相关信息。

  若是遇到天气、流控等原因导致航班延误,则要忙到凌晨两三点甚至通宵,等到当日进出港航班全部结束后才可以下班。“这是服务行业的性质决定的,我们没有办法准点下班,什么时候把机场的旅客送走了,这个时间才是我们的下班时间。”

  特写七:旅客服务保障部配载控制科 陈政

  平衡是安全的需要,但平衡同样是需要艺术的

  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旅客要求坐某一座位时,值机员告诉他,是配载结算中心把座位“锁”住了。值机员说得没错,平衡是飞行安全的基础。作为平衡的“掌控者”——配载结算中心的工作人员,“锁”座位是为确保飞机前后左右的平衡。“飞机上人和物的装载量和装载位置是直接影响飞行安全和飞机平衡的重要因素。”烟台国际机场旅客服务部配载控制科陈政说。

  记者来到烟台国际机场旅客服务部配载控制科时,配载员陈政正打印出一份电子平衡表。一张A4纸大小的表,上面印着密密麻麻的数字和英文字母,咋一看还真是让人头晕目眩。平衡表最终就是要得到一个飞机重心点吗?陈政告诉记者,平衡表远不止这些内容。比如在刚才那张平衡表上,最大起飞重量是74615公斤,就是起飞时不能超过这个重量;万一飞机碰到紧急情况需要返航,飞行员可以通过地面的计算结果进行耗油减负后再实施落地。通过平衡表,专业人员也可以一眼看出飞机上人和物的装载情况,包括飞机的航班号、机号、航线、基重、油量,成人、儿童、婴儿,机组、餐食设备,货、邮等。

  平衡是安全的需要,但平衡同样是需要艺术的。一次,正在做航班控制的陈政接到值机柜台电话,有一位腿脚不便的旅客,提出最好能安排在第一排的座位。陈政立即释放了第一排的两个座位,同时把可提供座位整体往后移,“货少,只能靠旅客自己压压舱了。”旅客的需求总是第一位的。有些时候,某些机型空机时重心就偏前或偏后,在货物和行李压舱还不行的情况下,配载员们只能跟着值机员一起“值机”了。配载员们用他们的专业和敬业做好每一架飞机的“平衡”,但他们没有止于这样的“平衡”,他们用心思考、努力探索,用行动诠释着服务和效益的“平衡”。

  特写八:运行保障部运行控制中心 徐彬

  天路本无痕,高下在我心

  “飞机到位挡轮档、客舱清洁完毕、餐食配送完成、货物行李装完、旅客开始登机……”2016年12月31日,烟台国际机场运行保障部运行控制中心内,各种信息在全新的电脑屏幕、挂壁大屏上闪烁汇集,各项保障指令一条条发送出去。在烟台国际机场,有这样一群人,你虽然在机场看不到,但却是确保旅客安全、顺畅出行同样非常关键的人,他们是运控中心的运行指挥员、应急处置时的应急救援指挥员。

  “从航站楼里航班计划、航班信息的发布到飞机机位等机场保障资源的分配指令,以及旅客登机指令再到每个航班机组各种需求的协调沟通传达等都是由我们发布出去的。”烟台国际机场运行保障部运行控制中心科长徐彬说,运行控制中心可谓是机场运行的神经中枢,是日常生产运行保障、应急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运行效率提升管理的核心部门,承担着烟台机场生产总值班的职能,确保把无数人安全、顺畅、高效送往世界各地,并安全到家。

  “从专业角度讲,运控中心拥有航显集成系统、CDM系统、二次雷达终端、气象局域网终端、跑道视程终端等一系列设备,收集了机场一线实时生产信息后,通过数据集成、编码、解码、切割、录制等程序,送到中心大屏幕高清呈现。再由指挥人员监控、记录、协调、发布指令等,督促各个保障节点准时完成,如有特殊情况系统更会第一时间反馈。”徐彬说,在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自主研发的无线站坪系统,逐步把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信息数据集中在一起,通过统一的“大数据”平台,让各类保障信息快速地交换与共享,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航班正点率保障也会从“事后追责”转向“事前控制”。

  皓月当空,寂静无声。当人们与家人团聚的时候,运控中心室内却是灯火通明。运控中心的值班大厅内的各个席位,执行着24小时不停歇的值班模式。这里有昼夜不息的运行监控,有淡定自若的协调处置,有紧张有序的资源调配,也有熟练及时的信息发布。而这一切,都在保障着千万旅客的平安顺畅出行。

  特写九:场务保障部驱鸟队 朱清林

  三十六计驱除“愤怒小鸟”,十八般武艺确保飞行安全

  为了安全,在每架航班起飞和降落前,都会先给机场周围“愤怒的小鸟”们打招呼。在烟台国际机场5500亩飞行区内就有这样群“机场卫士”——驱鸟队。顾名思义,驱鸟队的工作就是使出十八般武艺,与“愤怒的小鸟”斗智斗勇。对他们来说,爱护鸟儿的表达方式,就是把它们赶得远远的。

  记者来到烟台国际机场时,场务保障部驱鸟队队员朱清林正开着驱鸟车巡视。朱清林说,飞行区空间大、草坪长势好,所以经常会有鸟类进入飞行区活动。驱鸟车造型别致,车顶上有个黄色的大圆筒。朱清林说:“这是集束强声驱鸟器,能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除了驱鸟车上有移动式的强声驱鸟系统外,机场还有定向强声驱鸟系统。“我们是驱鸟,不是捕鸟、杀鸟。”说到“驱鸟”这两个字,朱清林提高了声调。他说,放在车上的一把猎枪,是他“最后时刻,迫不得已才使用”的驱鸟工具。

  守着飞机起降的第一道“关卡”,“驱鸟人”工作不能有一丝马虎。“航道上有鸟出现,是我们工作的失职。失职是小,乘客的安全问题是大。”朱清林说,一只小麻雀钻到发动机内,轻则损坏扇叶,重则引起起火,后果不堪设想。每次飞机起降前五分钟,他们的心都是悬着的。如果此时有鸟出现,“驱鸟人”只能举起猎枪。他说,有时他们也会遇到护鸟和护航之间的难题,“在面对驱赶与捕杀之间,我们选择驱赶,但在面对飞机安全与爱鸟之间,只能选择保驾护航。”

  特写十:机务保障部 辛海峰

  每天往返几十趟,一上车就下不来

  摆渡车,是机坪上的那些“金戈铁马”,机务保障部摆渡车驾驶员就是这“金戈铁马”的驾驭者。

  出游的旺季,航班加密自然也意味着保障车辆的工作量加大了。无论保障的是工作人员、货物亦或飞机,对于这些摆渡车司机们来说,他们的工作标准只有一个:容不得丝毫差错。一旦走上工作岗位,他们在车上一坐就是一天,是真正生活在车轮子上的人。

  三个左拐四个右拐是去,四个左拐三个右拐是回,他们的一天就是对此无尽的重复。每天往返的线路单调重复,他的生活也在一次次刹车和油门的切换之中波澜不惊的消耗着。“忙起来容易错过饭点,大家就相互帮忙替换着去吃饭,年底就更忙了,大家就尽量少喝水,争取少跑两趟厕所节省时间。旺季时,每天往返十几趟,一上车就下不来。”烟台国际机场机务保障部摆渡车驾驶员辛海峰说,旺季时日均接送旅客千余人,赶上冬季路面湿滑,就开得慢一些,慢一点保安全。

  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感知机坪“温度”的人就是他们。“在7、8月份出行旺季,一上车就感觉像进了蒸笼一样。”辛海峰说,夏天摆渡车里的高温是最难熬的,车一直在停在室外烤着,车内温度很高,最少也有四五十度,一上车一股热浪迎面扑来,那滋味着实不好受。上车以后把空调打开,等到旅客准备上车时温度就能降下来不少了。

  当记者问起每天要跑多少公里时,辛海峰爽朗地笑着说:“首先要确保行车安全,然后是控制速度和确保行车线路。忙起来,谁还去会看公里数。”

  结束语:

  飞机起了又落,航站楼里人来人往。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塔台窗边的轰鸣声和空港里的寂寞回响……民航人,在这里有太多的故事。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正是这些民航人,用自己的脚步,为旅客一步步丈量出安全顺畅的回家路。 大众网记者 牛蕊 通讯员 常征 张春源

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王琳

推荐阅读
  • 全省旅游消费总额超八千亿 旅游成山东供给侧改革排头兵

    01.jpg

    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但山东旅游业的表现依然强势。据介绍,明年我省还将推动出台乡村旅游提档升级行动计划,支持建设乡村旅游度假区、国家农业公园、现代农业庄园、乡村游学基地。[详细]

    12-30 07-12新锐大众
  • 济南限行遭遇假期,单号车外出会否有去无回?尚待细则

    222_副本.jpg

    (2)在限行区域内的机动车,按车配尾号实施单号单日、双号双日行驶(单号为1、3、5、7、9,双号为2、4、6、8、0),尾号为字母的按字母前一位数字实行单双号通行。在限行区域内的机动车,按车配尾号实施单号单日、双号双日行驶(单号为1、3、5、7、9,双号为2、4、...[详细]

    12-30 08-12齐鲁晚报
  • 章丘设区首次土拍:5房企竞价346轮,楼面价拍到近3000

    111_副本.jpg

    29日,章丘撤市划区之后首次迎来土地成交,其中2宗居住用地引来5家实力房企争抢,竞价346轮,楼面地价逼近3000元/㎡,溢价率超过了110%。经过接近5个小时的轮番举牌,鏖战了346轮,最终被济南道通置业有限公司拿下,200亩地成交价接近10.87亿元,折合楼面地价2928元/㎡,溢价...[详细]

    12-30 08-12齐鲁晚报
  • 元旦又迎重度雾霾!今晚8点山东三市限行,怎么限看这

    QQ截图20161230084840_副本.jpg

    根据山东省级环保气象部门联合会商,自12月30日起,济南市、德州市、聊城市将连续4天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且出现2天以上的严重污染(AQI>300),首要污染物为PM2.5。29日晚9点30分,记者从济南交警支队获悉,公安交通管理的具体细则,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有消息会及时通报。[详细]

    12-30 10-12齐鲁壹点
  • 中国第三届网络文学大奖赛拟获奖名单揭晓 27个奖项出炉

    历时近7个月,经由18位初评委的严格初审,及11位终评委的实名投票后,30日,由大众网、山东文学、齐鲁晚报联合主办的中国第三届网络文学大奖赛拟获奖名单公布,按照终评委的投票,20个奖项(含2个特别大奖)荣誉出炉。 [详细]

    12-31 21-12大众网
  • 烟台大众网慈善迎新年 爱心苹果送进老年公寓

    工作人员向老人分发苹果  大众网烟台1月1日讯2016年12月31日,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烟台大众网慈善义工站“大众帮帮团”将10箱爱心苹果捐献给烟台罘山老年颐养中心。[详细]

    01-01 10-01大众网烟台频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