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30年前,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风靡全国。时至今日,提及剧中那些诙谐风趣却又浪漫动人的情节,不少人依然会忍俊不禁,脸上立刻洋溢出会心的微笑。12月9日、10日,这部经典爱情喜剧的中文话剧版在山东省会大剧院亮相,以其充盈巧思的冷幽默和浓厚的俄式风情,带领省城观众在重温旧日情怀的同时,再度感悟作品传达出的,那饱含生活智慧的“诗意之美”。
2016-12-30 来源: 大众日报
从苏联电影到中文版话剧,两者的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年,这个故事如何能持久地触动人心?冯宪珍解释说,“这个戏的时代背景其实是模糊了。观众看着看着,就不知不觉地被剧中人物和情节所吸引,会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环境、各自的工作单位,都很熟悉。”图为剧照。
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剧照。
中文话剧版《办公室的故事》剧照。
中文话剧版《办公室的故事》剧照。
□ 本报记者 田可新 刘一颖 实习生 任思雨
回归话剧,与经典重逢
“您说我铁石心肠!”“哪的话,豆腐心肠!”
“说我冷若冰霜!”“不!您热情奔放!”
“说我没心肝!”“您肝胆俱全!”
“说我干巴巴的!”“不!您湿乎乎的……”
12月9日晚,当这段男女主人公抢白式的对话在省会大剧院的舞台上响起时,台下不少对台词烂熟于心的观众,都在不由自主地轻声附和。女主人公的愤懑与尴尬、男主人公的局促和窘迫,让现场爆笑连连,人们更是报以持续而热烈的掌声,表达着与这部经典之作“重逢后的欢喜”。
而观众们观演期间始终“自然上扬”的嘴角,也无疑在表明——聚光灯下,这段由性格迥异的中年单身男女演绎的“办公室罗曼史”,成功勾起了他们中不少人美好而温暖的银幕记忆。
其实,苏联著名导演艾利达尔·梁赞诺夫执导的电影《办公室的故事》本就是由话剧剧本《同事》改编而成。故事讲述的是莫斯科某统计局的女局长卡卢金娜和男下属诺沃谢利采夫之间的一段办公室恋情——统计员诺沃谢利采夫,是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的离异男人,工作勤恳的他在刚到统计局担任副局长的老同学萨莫赫瓦洛夫怂恿下,向36岁仍过着单身生活的女局长卡卢金娜大献殷勤,以期获得处长的位置,在一连串啼笑皆非的误会中,两人渐渐萌生了微妙的情愫,最终收获美好与幸福…… 电影问世于1977年,一经公映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85年,这部作品的译制片版本又走进了中国,一时间风靡大江南北。
此后,电影的成功也曾令话剧的演出兴盛一时。
虽然近些年来,在俄罗斯本土,已鲜有剧院再演出这个作品。但经典的“回响”不仅在持续,还产生了“变奏”——2011年3月,由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合拍的电影《办公室的故事·当代版》在莫斯科首映,在这段从当代角度出发描述的俄罗斯同事之间的浪漫故事里,人们已经告别了商品短缺和排长队的时代,领导的座驾也从以前的伏尔加变成了宾利,精干的女局长在这部电影里转换了身份,成了跨国公司的高管,时髦的女秘书个性则夸张了许多,摇身一变成了“伪娘”……该剧上映后反响依旧强烈,受到了俄罗斯影迷们的普遍欢迎。
而中文话剧版《办公室的故事》秉持的是“对经典的再现”态度。为此,该剧特别组建中俄联合制作的主创班底,邀请了来自俄罗斯的导演亚历山大·库金和舞美、服装设计基里尔·丹尼洛夫来华创作。全剧出场人物减至6人,节奏更为紧凑、舞台设计十分清新精巧。不过,起伏跌宕的剧情、连珠炮式的对话甚至那些连读起来仍颇为拗口的俄文人名,都未作大的变动;老电影中轻巧婉转的经典音乐也是贯穿始终,得以原汁原味地呈现;还有投射到舞台上的背景,那满目金黄的白桦林、白雪皑皑的北国街景,甚至是女人们精心披在肩上的大花丝巾……也让这部剧更具“俄式风情”。
“我们这次请俄罗斯导演来,当然也是这种心态。我们不希望在语言上、情节上作改动……我们尊重原作,就要保持原作的力量。”12月8日晚,在来济演出的前一晚,该剧的男女主演韩童生、冯宪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谈及该剧的创作风格时,韩童生如是坦言。
而这“原作的力量”确是强大、震撼。冯宪珍就表示,自己对此也有些“没想到”。她告诉记者,排演该剧,他们一开始是以“怀旧”为主题推出的,但没想到不仅是中老年观众,青年观众也很乐意看。这部剧2015年11月首演,至今已演出近30场(济南的两场演出为第30场、31场),到场观众中年轻人能占到三分之二,从现场反馈来看,人们能从中获得极为强烈的共鸣,这让她非常欣喜。
“我们在保利剧院首演结束后,就有观众哭了。我们很诧异,轻喜剧怎么会让观众落泪?当时感觉自己演得很失败。就去问他,怎么让你伤心了呢?那位观众解释说,‘这么多年我都没看过这样的戏’。这不是说我们这个戏有多好,是能让观众见到这样一种类型或者形态的戏,也说明这些当年的经典不太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依旧能打动现在的人。”韩童生表示。
舞台就是一面“镜子”
从苏联电影到中文版话剧,两者的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年,这个故事如何能持久地触动人心?冯宪珍解释说,“这个戏的时代背景其实是模糊了。观众看着看着,就不知不觉地被剧中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年轻人甚至比老年观众更有兴趣,会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环境、各自的工作单位,都很熟悉。”
舞台就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今天的观众依然可以从剧中呈现的真实与平凡中,寻找到生活认同感——舞台上不断切换的站台、办公室、公寓的生活场景,忙碌与琐碎交织,勾勒的正是每个人生活的“点”“线”“面”;靠聚会和随份子增进的“同事情”、通过咬耳朵传播的“最新消息”、敏感而紧张的晋升与竞争,反映的依旧是办公室这个“小社会”里最鲜活的“职场生态”;还有大龄剩女恨嫁的苦恼与幽怨、中年人为生计奔波的困顿以及为孩子所累的烦恼……与时下不少热播的影视作品相比,这部作品不“狗血”、不“虐心”,“就像今天发生的事儿”,尽管多少令人感觉有些平淡无奇,但却悄然将每个小人物各自的遭遇、困苦,以最自然的方式粘合拼接,而这正是几乎所有人最熟悉的日常生活片段。
“我们就是希望这部作品能够折射出中国当下社会的影子。《办公室的故事》中一些人物的经历也体现在当代生活中。我们的生活看起来非常好,其实严重缺少人的真实情感,尤其缺少爱情。”该剧导演库金谈及创作初衷时还曾这样表示,“这是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无论俄罗斯还是中国,我们总是赶不上生活的节奏。既然赶不上,那就不要追赶,做个幸福的人就好。这部作品讲述的就是两个孤独人如何靠近。排演这部戏也许不会使生活发生改变,但起码我们可以让观众开始思考当下……”
而韩童生也认为,“其实戏里面是充满了正能量的”。为此,他与记者分享了一句剧中卡卢金娜的感言——“‘同事’这个词是一个很好的词,我们以前都不注意。我们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二或者一半的时间是要在单位度过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同事之间这个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单位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
“今天想来,这个观点与当下也是非常契合的。我们现在都说很累,生活节奏很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同事关系,是不是真的建立在一种善良的,彼此真诚地了解、体谅对方这一基础上呢?还是说,如同剧中所讲的,是‘上班来到点了下班就走、大家似乎毫不相干’的模样?其实,一个单位不管你是什么所有制,要把工作搞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很重要。你看卡卢金娜,她当了几十年领导,对下属并不了解,甚至在戏里面,为了追求一种时尚,还要遮遮掩掩地请教秘书。而在工作上,她也不理解诺沃谢利采夫的苦衷,工作可能出现一些小小的问题,她便一丁点不能容忍,完全就是铁板一块。所以诺沃谢利采夫跟她说话腿就发软、就坐立不安。这种关系实际上会把人们彼此的距离拉得很远,其实很可怕。如果大家关系是和谐的,彼此是关心的,甚至是互相‘给予’的,那就可以营造和谐的环境、带动工作效率的提升。这在今天,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俄罗斯导演就告诉我们,到现在,逢年过节,他们当地还要反复播《办公室的故事》那部老电影,就是让人们了解一下,在相处过程中应处于什么位置,彼此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这有助于促进和谐。”
醇厚的爱情,妙不可言
《办公室的故事》还是落脚在爱情上。“这个戏里边穿插着三组爱情——那个秘书一直打电话谈恋爱,讲的是年轻人的爱情;女职员奥莉加对老同学、副局长萨莫郝瓦洛夫‘旧情复燃’,却只收获了悲伤,是破碎的爱情;只有我们这两个人的爱情最后是成功了。”冯宪珍说,“在南京演出时,有位年轻的观众就告诉我,他是带着他父母来看的,看完后,他父亲主动牵起了母亲的手,那一刻他很感动。所以,每个人看剧中的爱情,得到的信息量是不一样的,老年人找回了往日的情感,年轻人则知道要去追求什么。”
对于男女主人公那段的“中年人之恋”,冯宪珍笑称,“就像济南的雾霾一样‘醇厚’。”而韩童生也就此作过解读,“这就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中年单身父亲,却在一场误打误撞之后,看到了爱情本来的样子、生活本来的样子,年轻的观众看这部戏,基本就能理解我们那一代人的爱情,很含蓄、慢热,但压抑的时间长了,就像火山爆发,非常浓烈。”
剧中男女主人公的孤独与失落,在舞台上也得到了进一步放大。当身着深棕色套装、刻板严肃的女局长,将手提公文包前后甩动,身体前倾、迈着硬邦邦的步子绕场巡视时,当韩童生扮演的统计员邋里邋遢、唯唯诺诺地呈递报表时,当男主人公决定在聚会中示好,却冒失地唱跳朗诵诗歌、不着边际地大谈特谈“采蘑菇的技巧”时,当女局长摆动着生硬的四肢,亦步亦趋地跟女秘书学起“模特步”时……总让人在笑过之后品出多少生活的无奈。而这,也为二人情感的微妙变化作了巧妙的铺垫,为一段“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的爱情埋下了“终成眷属”的可能。
而那些推动男女主人公缘起、情浓的对手戏,也在有趣中透着暖意。比如,男下属惊奇地听到女局长“这间办公室才是我真正的家,我在这儿耽搁了很久,装作有很多工作要做的样子,其实我是无处可去;我连狗都不敢养,白天没人带它出去溜达”的哭诉,顿时“同情心”泛滥;又比如,诺沃谢利采夫坐到卡卢金娜的座位上,模仿女局长的语气“爽快”地任命自己为轻工业处处长,偏偏不巧卡卢金娜走了进来,也学起他的口气表示,“我不同意,我会把轻工业处,轻轻的工业处的工作搞得很糟的”,气氛好生尴尬;再比如,最后一幕,卡卢金娜听闻诺沃谢利采夫费尽心机地与她交往是为了谋求职位后,自觉人格受辱的男主人公递交了辞职信,却被这位女上司赌气地一次次撕碎,在引得所有人揪心这段感情就此画上休止符时,这两人却又来了个“一吻定情”,就此冰释前嫌……一次次的“意料之外”,为全剧增添了那么多甜蜜、浪漫的底色。
“两个人的感情的确不是同步变化的。”韩童生如今讲起女局长面对诺沃谢利采夫痛陈自己寂寞孤独的桥段,依然觉得有趣。“你想,一个‘头儿’跟我(诺沃谢利采夫)说这些隐私,就是现在也很少见啊。我感觉,哎哟,什么情况?她不正常吧?她有病了吧?她跟我说这个,自己不自觉地也觉得有点儿像她亲人了。所以我是受感染了,至少是受宠若惊。我觉得第一次开始了解她了。(以前)就知道她板着个面孔,其实那么多苦处啊。而这一场戏,说着说着,两个人最后还笑了,这一笑,(感情)就变化了。”
舞台上的“幸福经”
冯宪珍在老版电影《办公室的故事》为卡卢金娜配音。此次出演,也承载了观众巨大的期待。而这位“老戏骨”的演出的确让人惊艳——从演出开场的第一个亮相开始,她便将卡卢金娜干练强悍、古板冷漠的性格挥洒得淋漓尽致,那富于磁性的嗓音和凌厉的眼神,威严感十足,强大的气场瞬间便能“碾压”全场;到了男女主人公第一次约会共进晚餐一场,她一袭红装光彩耀人,嘴角有藏不住的微笑,眼神里充满对诺沃谢利采夫爱的回应与期盼,真诚而亲切,又一下子暖了所有人的心;而坠入爱河后,她神采奕奕地登台,举手投足间的女人味儿,从头到脚的时髦感,由内而外散发着被爱融化的满足,更让这份幸福感在全场洋溢……就是在这样的“冷”与“热”的对比中,人物实现了欣喜与忧伤的情感起伏。演出谢幕时,伴随着欢呼与掌声,不少观众都在低声交流——“这就是真实的卡卢金娜”。
冯宪珍坦言,出演这个角色,挑战大多来自于年龄和身体。“因为这个人物是四十多岁的,我们俩都是六十岁以上了。舞台剧是要体力的。我们俩今天还说,演完一场,就觉得累。《办公室的故事》是需要人物追啊、跑啊,还要扇耳光什么的,特别是卡卢金娜追着诺沃谢利采夫满场跑那段,我的速度是越来越慢了。不过,我喜欢舞台,一上台,感觉整个舞台这个天地是我的。就目前为止,我还是愿意趁能折腾动的时候,站在这里。”
韩童生同样以精湛的演技征服了观众。全剧中,韩童生表演松弛而自然,在他的演绎下,这个小人物怯懦却又善良,能够为了友情、爱情释放令人惊讶的能量,立体而极富层次。而剧情需要他呈现大量的肢体动作,甚至滑稽地唱唱跳跳。对此,年过花甲的他依旧放得很开。“聚会献殷勤”中的一段,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舞台的前方正觥筹交错,韩童生则站在一角,只留背影示人,为了鼓足勇气见领导,紧张的他,一杯杯地“豪饮”,还不时地活动筋骨作起了热身……就在这几分钟里,观众的视线似乎都转移到了韩童生那里,待到转身时,一个醉得晕乎乎的诺沃谢利采夫就自然而然地收获了全场的笑点。
“导演也力求说,‘不要制造什么’。我们也按照剧本提供的人物演、按照他的性格来演,并不想为了能让观众更愉悦一些,就琢磨着用些什么手段去‘胳肢’一下。实践证明,好东西经得住考验。”韩童生说,其实他也从表演中收获了“巨大的幸福感”。尽管他出演了《大宅门》《十二公民》《红高粱》《虎妈猫爸》《小丈夫》《爱情万万岁》等大量影视剧,为人们所熟知。但他仍觉得,自己“只有在舞台上才觉得自信强大起来” 。
“只要一上台,我就想让观众离不开观看我的视线。不管我在哪个角落,我就想让观众看我;等我下台,就想着让人们盼着我上来。这种演员创作的激情和冲动,是难以遏制的。还有那种‘剧场感’,舞台下的观众可以跟演员共命运,演员也能感觉到他们的呼吸。到了谢幕的时候,人们还会把掌声毫不吝惜地送上,这就是作为演员感受到的幸福。”
韩童生、冯宪珍这对舞台上的“黄金搭档”还被喜爱他们的观众称作“童珍组合”。早在此之前,他们二人已经合作过《命运的拨弄》《老妇还乡》《死无葬身之地》等十余部作品。在《办公室的故事》里,两人的默契更是不必多言。那首重新填词后的前苏联歌曲《我的心儿不能平静》,在他们的现场演唱中就更富温情……
冯宪珍说,自己确定出演女主角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韩童生,于是也把他拉了过来。“这个角色很多男演员都是梦寐以求的,都很想演,但未必就合适演。”
“也是因为她,我才接的这个戏。”韩童生坦言,自己接戏特别慎重,特别注重舞台上的声誉。
“当然这个剧对我也有强大的吸引力。”韩童生说,“我在拍那个《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王朔的剧本里有一句话,就是‘你别怕观众什么,观众能吃粗粮,能吃糙粮’。但现在我想了想呢,还有一句话应该补充进去——‘你适当地还得给观众细粮吃’。这意思就是,作为专业的从业工作者,就得把一些精细的东西提供给人们,至少让戏剧观众的眼界打开一点儿。这对于引领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也是有好处的。所以,从演员这个角度,我喜欢这个剧本,也愿意参与重排这个戏。作为我们50后这一代人演员,也是希望能够在还能演戏,精力、体力还允许的情况下,把我们那个年代看到的优秀剧目再呈现给大家,也传递出我们对于喜剧的认识。让如今的80后、90后了解一下,我相信,他们会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好东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但山东旅游业的表现依然强势。据介绍,明年我省还将推动出台乡村旅游提档升级行动计划,支持建设乡村旅游度假区、国家农业公园、现代农业庄园、乡村游学基地。[详细]
(2)在限行区域内的机动车,按车配尾号实施单号单日、双号双日行驶(单号为1、3、5、7、9,双号为2、4、6、8、0),尾号为字母的按字母前一位数字实行单双号通行。在限行区域内的机动车,按车配尾号实施单号单日、双号双日行驶(单号为1、3、5、7、9,双号为2、4、...[详细]
29日,章丘撤市划区之后首次迎来土地成交,其中2宗居住用地引来5家实力房企争抢,竞价346轮,楼面地价逼近3000元/㎡,溢价率超过了110%。经过接近5个小时的轮番举牌,鏖战了346轮,最终被济南道通置业有限公司拿下,200亩地成交价接近10.87亿元,折合楼面地价2928元/㎡,溢价...[详细]
根据山东省级环保气象部门联合会商,自12月30日起,济南市、德州市、聊城市将连续4天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且出现2天以上的严重污染(AQI>300),首要污染物为PM2.5。29日晚9点30分,记者从济南交警支队获悉,公安交通管理的具体细则,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有消息会及时通报。[详细]
历时近7个月,经由18位初评委的严格初审,及11位终评委的实名投票后,30日,由大众网、山东文学、齐鲁晚报联合主办的中国第三届网络文学大奖赛拟获奖名单公布,按照终评委的投票,20个奖项(含2个特别大奖)荣誉出炉。 [详细]
由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省新闻学会主办的2016年山东省十大新闻评选在济南揭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