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甘露寺  侯修圃

2016-11-26 10:39:08 来源: 半岛都市报 作者:
                      几次路过镇江,都无缘游甘露寺。
2016年国庆长假,女儿说:“爸,今年我们到镇江、苏州一带玩,怎么样?”我自然高兴。不说别的,镇江甘露寺就让我魂牵梦绕。无数次听过京剧《甘露寺》(也叫:龙凤呈祥),总想象甘露寺的样子,似乎在山脚下,坐北朝南雄伟壮观的一座寺庙。这次到了镇江,彻底颠覆了我的想象。
10月4日,镇江的天气时雨时晴,上午游民国风情街我们还打着雨伞,吃了中午饭,小雨嘎然而止,真是天公作美。女婿开车向东北郊跑。我问女儿,这上哪?女儿说,上甘露寺啊!我心里像吃了糖一样。
到了一个公园模样的门口停车,听说甘露寺到了。女婿和老伴不去,只有女儿陪我。进了公园不远,面前就是一座山,山不高,也就海拔不到一百米的样子。正是雨后,山上郁郁葱葱,朦朦胧胧,充满无限神秘感。我和女儿沿着石头台阶向上爬,雨后的石梯有点滑,女儿怕我滑倒,不时地伸手扶我,我却表现一种我还不老的样子。约爬到一半,出现一个岔道:左边是多景楼;右边是甘露寺铁塔。我决定从左边上,不久面前出现一幅砖雕:银灰色的砖面上雕出一幅似秋天的巧云,又像壶口瀑布,还像飞龙腾跃,栩栩如生的画面托出“北固胜景”四个篆体大字。我站在这里凝视良久,感叹古人砖雕艺术的高超。
“爸爸,您看。”女儿正叫我。我一抬头,一座楼房矗立面前,绿树掩映,飞檐斗拱,有傲然凌空之感。围墙上白底蓝字“甘露流芳”赫然在目,围墙下四排阶梯式的各色菊花簇拥着、点缀着、衬托着,使这座千年古楼房熠熠生辉。
顾不得多想,我对女儿说,这就是甘露寺了。女儿说,爸,这里写着:多景楼。我定睛一看,牌子上写着一行字:多景楼,传说曾为吴国太相婿楼,孙尚香梳妆楼。我围着这座修葺一新的二层楼房转了一圈,三国刘备招亲的故事浮现在我的脑海。这个故事恐怕妇孺皆知,无须我饶舌。但是,不管是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也好,还是刘备赚了便宜又卖乖也罢,这次联姻奠定了孙刘联合抗曹大战略,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多景楼还在,三国的历史人物已去越千年。人生如此,这是千古不变的规律。
从一条小路过去就是北固楼,坐落在山顶,高四层,雄伟壮观。其实北固山雄峙大江边,耸岩峭壁,陡峭如削。登上北固楼,恰如凌空俯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发思古之幽情也在所难免。难怪南宋词人辛弃疾登楼发出: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当年报国之心难以实现,郁郁不得志,借古讽今,发出学孙仲谋的奋斗精神。我们现在的历史背景不同了,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无疑落在这一代人肩上。面对现实,每个人不应想象自己的历史责任吗?
从北固楼下来,原路返回,走到岔路口,女儿说,爸爸,铁塔不看可惜。于是我们又从右边楼梯爬上去。三层半截铁塔,围满了人,导游正在讲解:甘露寺铁塔始建于宋代,八面九层。明代因海啸坍塌。仅存下面三层。后修成七层铁塔,清代被英军所毁。听到这里,我不免产生疑问。镇江内陆城市,离海很远,难道海啸能波及这里,况且铁塔在山顶上,更是不可思议。导游也回答不了我的问题。只能存疑。
铁塔向左走就是甘露寺,拱形山门,上面有“甘露禅寺”四个大字,银灰色墙皮,与旁边的北固楼相比显得并不气派。帐子上有张祐写诗曰:千寻钩重险,高步出尘埃。日月光先到,江山势尽来。冷云归水石,清露滴楼台。况是东冥上,平生意已开。张祐名气不小,但这首诗平平。不过,把甘露寺的气势描写出来,也难得。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