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李晓宁
王金鉴说,“上级让我去哪,我就去哪。我是党员,就应该冲在前面。”(资料片)
“拿医院的事情当自己的日子过,医院才能办好;把医院的同事当自己的兄弟姊妹看,医院才能管理好;拿病人当自己的亲戚朋友照顾,病人才能恢复好。”这是潍坊市优秀共产党员、诸城市龙都卫生院原院长王金鉴的“三好理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扎根基层34年,先后担任4个乡镇卫生院院长,不忘初心,任劳任怨。遗憾的是,他的生命却在50岁时戛然而止……
7月初的诸城龙都卫生院,夏意正浓,湿热的空气里夹杂着凄切的蝉鸣。
300多天前,这所卫生院的院长王金鉴躺在病房楼里,和病痛作着最后的抗争。他在用残余的精力和信念支撑自己,盼着女儿大学录取通知书早日到来。
妻子迟永萍看着他发白的面庞、颤抖的嘴唇,心如刀绞。怎奈苍天无情,2015年8月9日,他带着对妻女的无限憾疚离开了人世……
改革先拿妻子开刀,
第一个下岗
收拾完60平方米的小屋,迟永萍关上风扇,闭合好门窗。过滤掉外界的干扰,她才能安下神来,回忆道:“金鉴脾气很犟,认准了一件事,就下决心要把它干好。”
王金鉴是乡镇卫生院业务的多面手。16岁时,他到程戈庄卫生院工作。在那里,他做了20年药剂师,双手如秤,抓药可以做到分毫不差,人送外号“黄金手”。
从2001年起,他先后在桃园、辛兴、百尺河和龙都4个乡镇卫生院担任院长。相对于那些大医院,乡镇卫生院是名副其实的小院、土院,那时乡镇卫生院普遍不景气,通病很多:硬件较差,一屁股外债,病人不来,连职工工资都发不下来。
王金鉴数次临危受命。首先是在桃园,那时的桃园卫生院可谓“火坑”。
火从何来?地处山区的桃园卫生院,条件简陋。王金鉴接手时,石块和垃圾散乱堆在院子里,药品摆放得乱七八糟,墙缝中有数处老鼠洞,患者挤在脏兮兮的小平房里。附近群众说起桃园卫生院,大多摆手摇头,难言满意。
和丈夫一起来的迟永萍见此景,心里难免咯噔一下。与其说是卫生院,不如说是杂货场。即便如此,她依然留下来,在卫生院的药房里记账,照顾结婚十多年的丈夫。
对着眼前的脏乱,王金鉴找来铁锨筐兜,默默干了起来。几个年轻职工看到满头大汗的王院长,也纷纷加入。石块和垃圾被清理完毕,连老鼠洞也被塞上水泥,卫生院的面貌焕然一新。
外表干净了,内里更得明净。王金鉴发现有的职工人浮于事,对患者冷淡,想灭掉这团怪火。可从哪下手呢?思来想去,只有拿自己人开刀,让妻子迟永萍第一个下岗。
“他说不能搞特殊化,家属坚决不能留下来。”迟永萍虽满腹委屈,也只得收拾铺盖卷回老家,独自拉扯着女儿,靠打打零工应付生活。
接连送走四五个浮于工作的职工后,王金鉴开始思忖如何把流失的患者请回来。他常对职工们说,也每每反问自己:“基层卫生院就是为基层群众服务的。群众的需求是我们存在的价值,如果群众都不来看病了,卫生院还有什么存在价值?”
人命至贵,有贵千金。王金鉴深知良医难求,他骑着那辆老式二八自行车,到40里外的诸城市区一家家医院跑,苦口婆心劝专家到桃园坐诊。慢慢地,来桃园卫生院求医的人多了起来。
2003年的辛兴卫生院,更是谁都不愿碰的烂摊子。群众“大病不敢来,小病不愿来”,职工工资发不出,卫生院濒临解体。职工们灰心丧气,没了精气神,要么天天混日子,要么找门路赶紧走。
40多人的辛兴卫生院,只剩下20来人,这些职工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辛兴卫生院副院长王术鹏还记得第一次见王金鉴的场景——
“一个普通中年人,个头不高,夹着破包,穿着旧夹克。他缓缓走到卫生院,四下张望,瞅瞅这看看那,我们还以为是新来的司机,没想到他是新院长,是来帮大家脱困的。”
辛兴卫生院复兴的希望押在新建门诊楼上。可后续资金迟迟不到位,门诊楼被迫停工半年之久。为此,王金鉴到处借钱,好不容易筹集了资金。
盖楼时,王金鉴像给自己家盖房子一样,每天蹲守在工地上。他精打细算,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连废钢筋、水泥袋子都攒起来,甚至还学会了刷浆和刷漆。
“我早上给他皮鞋擦好鞋油,过几天回来衣服皮鞋上,全是油漆和涂料,整个人就像头小土驴。” 迟永萍回忆起那段岁月,嘴角浮现淡淡微笑。
半年的少眠无休,换来了三层门诊楼的完工。卫生院的职工有了奔头,再也没人提调离的事情。
走进王金鉴的办公室,屋顶装有一台锈迹斑斑的吊扇,吱吱悠悠地一圈圈转着,屋内燥热异常。摆放着的桌椅、沙发、书柜,样式陈旧,一眼看出年头不短。
这办公室内所有家具,竟是王金鉴厚着脸皮从诸城市区一家医院手里“抢救”出来的。原来,市区一家医院搬迁,废弃的家具,被他当作宝贝拉了回来。
辛兴卫生院职工们记得,王金鉴在辛兴呆了5年6个月零7天,留下1200平方米的门诊楼、2600平方米的病房楼、2300平方米的后勤楼和350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楼。
宁肯累自己,
见不得别人吃苦受累
卫生院逐步好转,王金鉴的白头发却日渐增多。“他经常说苦点累点没关系,等将来好了就都好了。”迟永萍至今仍难掩心酸地啜泣道。
迟永萍心里一直想着“将来好了”赶紧来。她和王金鉴曾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养到五岁时因患先天性心脏病夭折。孩子重病期间,夫妻俩每晚轮流抱着呼吸困难的儿子,彻夜不眠。
儿子夭折后,同事们从未见过王金鉴掉过一滴眼泪,总像没事人一样,在医院里忙前忙后。可有一次,一个同事打扫卫生时,忽然看到从王金鉴的书里掉出一张小孩的照片。待她弯腰捡时,王金鉴以快她几倍的速度捡起来锁到了抽屉里。王金鉴的眼圈红红的,泪水涌上眼角。
生离死别让迟永萍更渴望团圆。哪怕是在租来的小窝里,一家人也能其乐融融。
可希望越热切,失望越剧烈。2003年的11月,王金鉴罕见地早早回家,迟永萍既惊且喜,为此还多准备了几道小菜。王金鉴提起筷子,给妻子夹了几口菜,平淡地说:“俺要上辛兴卫生院了。”
饭菜尚温,迟永萍的心却有些凉。她了解辛兴卫生院,那里条件差、人心散,在诸城卫生院中排名倒数,没人愿意去。她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可还是鼓起勇气问:“咱不去成吗?”
“上级让我去哪,我就去哪。我是党员,就应该冲在前面。”王金鉴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一夜未眠,两口子彼此无言。第二天一早,王金鉴打点好了行囊,义无反顾地走了。
“他刚上辛兴那会儿,正是最难的时候,十天半月不回家。我记着那年冬天格外冷,我一个人在冰天雪地里买不上煤,孩子就捂在被窝里写作业。”“女儿那时候小,小手捏着铅笔冻得通红,哆哆嗦嗦地问我:妈,人家都有爸爸,我什么时候能见到我爸爸啊?”
迟永萍盼周末,等到过了下班的点,却只等来一个电话:“临时有事情要处理,不能回家了。”其实,那晚王金鉴本来兴冲冲要回家,可周末大家拼车回家,车满坐不下,他让别人走了,自己留下来。
“2004年快过年了,我生病,好久没有看到金鉴。除夕那天,下午五点多,我们一家三口终于见面了。我看到他的衣服也皱了、头发也白了,满身泥水和油漆,像逃荒回来似的,我俩一下子抱在一起。我在他怀里使劲哭。”迟永萍回忆当时的情景,眼泪扑簌直下。
“永萍啊,以后会慢慢好的,我暂时顾不上你们,我会好好补偿你们的。”一句拙朴的话,让迟永萍娘俩又过了一年。一起走过这么多年,迟永萍知道丈夫王金鉴宁肯苦自己、累自己,都见不得别人吃苦受罪。尤其是他所在的卫生院,服务的多是农村的贫苦百姓,生活更加不易。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农村医疗、为百姓做更多的事。
刚到辛兴卫生院时,院里有一排低矮破旧的平房,作为值夜班职工的宿舍。王金鉴把好房间让给别人,自己住最差的一间。房间大门正对着高约3米的仓库,盛夏湿热深冬刺骨。迟永萍来辛兴看望丈夫,看到床上单薄的被褥,眼泪就扑簌簌地往下掉。
为改善职工的住宿条件,王金鉴盖了一栋家属楼,自己也分到了一套房子。王金鉴当了好些年基层院长,可一家人一直居无定所。
“我和他先住在程戈庄卫生院宿舍,后来租了房子,再后来住在亲戚的房子里,一直都没有自己的家。”知道王金鉴分到一套住房,迟永萍高兴得几晚睡不好觉,不顾丈夫劝阻执意要去辛兴看看新房子。
到了卫生院,迟永萍才知道,丈夫已将家属房腾出,让给了一位外地专家,自己搬到顶层的办公室了。
“我埋怨他,觉得他太不爱惜自己身体。原来的宿舍条件太差,上面掉土,下面返潮,住在那里让我难受。现在好不容易分套房又给让出去,他怎么就这么傻?”
王金鉴只是笑笑,眼睛眯了起来,安慰妻子住哪其实都一样。
“人活着是要吃饭,
但绝不是为吃饭而活着”
“其实都一样”是王金鉴常挂在嘴边的话,卫生院职工们听得耳熟。
“他在吃穿住行上从不讲究,大家提意见,他就用其实都一样来解释。”辛兴卫生院财务科长王娜娜说。
有时候半夜三更做手术,他就像病人家属一样等在外面,一直等着。手术结束了,职工们疲惫,他也熬红了眼圈,但是一清早他就到街上买来小米粥和油条,嘱咐大家多吃点。
可他自己却过着苦行僧的生活。王术鹏还记得,王金鉴将一些馒头片放在太阳底下晾晒的情景——
把买来的馒头切片摆在日光下,晒干了制成馒头干。平时吃饭时,用水一泡,兑点咸菜就是一顿饭。大家劝他改善改善生活,他总是说:“不就是顿饭嘛,饱了就行,人活着是要吃饭,但绝不是为了吃饭而活着。”
他和单位司机一起出差,别人从衣着上把司机当院长,把他当司机。有人劝他做院长要注重仪容外表,王金鉴又说,穿啥其实都一样。
在卫生院,王金鉴有一辆“专车”。他把车让了出来,作为卫生院的班车。班车接送职工、接送患者,就是不接送院长。“院长的车是手术病人专车,那会儿乡镇公路坑坑洼洼的,颠得厉害。病人在我们院里做了手术,出院的时候院长让用院里唯一的桑塔纳轿车送病人回家,轿车舒服,不会扯得刀口疼。”王娜娜说道。
2009年6月,王金鉴从辛兴调到百尺河卫生院。“他来的时候,没人想到他竟是这么好;他离开的时候,交接会上大家哭作一团。”辛兴卫生院副院长蒋红梅说。
王金鉴到任之初,蒋红梅到百尺河的亲戚家做客。亲戚边招呼边兴致勃勃讲:“从你们辛兴调来一位好院长,百尺河医院变得很不一样。”
蒋红梅非常惊讶,王院长才调任不久,竟又忙碌了起来。蒋红梅转念一想,其实到哪都一样,这不就是那个闲不住、总想干事创业的王院长嘛。
半年之后,上级考虑王金鉴与家庭聚少离多,将他调到龙都卫生院。龙都卫生院毗邻市区,条件较好,调任此处是对王金鉴的照顾和关怀。
王金鉴还是停不下来,他首先控制辅助检查的费用,降低药品价格,减轻百姓的就医负担,将公共卫生服务落到实处。
在龙都,王金鉴每天主持晨会,总是第一个来。卫生院办公室主任向王金鉴建议:“院长,现在很多单位都用指纹机点名,要不咱也买一台?这样您就不用每天都到会议室点名了,再说机子也不贵。”
王金鉴语重心长地说:“点名是次要的,我主要想利用点名的机会,把我发现的问题指出来,把我的想法传递给大家,我要让大家心往一块使、劲往一处拧。”
打开龙都卫生院的电话号码簿,扉页上便是王金鉴生前亲笔撰写的《职工修养十二条》:1、看一个人的操守,在其利益得失时;看一个人的度量,在其面临喜怒哀乐时……9、坚持以德修身,境界提高了;坚持业务学习,专业功底扎实了;肚子里装得东西多了,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少犯错误……
王金鉴的“三好理论”
“爱人如己是大哥的天性。”王金鉴的弟弟王金明说道,哥哥是家中老大,十多岁时就推着小车到城里面粉厂换面,为家里买油买菜,“过年的时候,爹娘忙年没时间赶集,都是大哥带着我和二哥去买过年的衣裳,买一毛钱三十个的小爆竹,他自己却舍不得花钱买点啥。”
“每次我们兄弟聚在一起聊大哥的工作时,他就说:拿医院的事情当自己的日子过,医院才能办好;把医院的同事当自己的兄弟姊妹看,医院才能管理好;拿病人当自己的亲戚朋友照顾,病人才能恢复好。”王金明谈及大哥的“三好理论”。
在程戈庄卫生院,一位在家破膜的临产孕妇,胎位不正、脐带绕颈2周,必须马上剖腹产,可当天手术包已全部用完。王金鉴马上电话联系周边乡镇医院,自己骑着摩托车借来手术包。手术期间,王金鉴一直在手术室外陪家属聊天,缓解家属的焦虑。
辛兴镇山东村伤残军人刘淑臻,复原后定期到辛兴卫生院诊疗。2003年11月,初任院长的王金鉴看到因病痛折磨而心情不佳的刘淑臻,正和值班大夫闹情绪。王金鉴主动上前和老人聊家常,了解老人在战争中腿部受伤截肢,子女不在身边心情甚为苦闷。
王金鉴经常抽时间陪刘淑臻聊天,掏钱帮买饭、打水。有一次王金鉴外出培训,他怕天冷路滑老人外出不便,就给同事100元钱扛回两箱大碗面,以备不时之需。后来,老人不光看病找他、换假肢找他、家里有难题也找他,把王金鉴当作亲人。
2009年6月,王金鉴调任百尺河卫生院,刘淑臻就跟到百尺河。2009年12月,王金鉴调到龙都卫生院,老人又跟着过去。
有人问刘淑臻:“老大爷,王院长又不看病,您在辛兴看病好好的,为啥总大老远来找他呢?”“俺信他”,刘淑臻三个字的回复让许多人动容。
在辛兴卫生院盖门诊楼时,王金鉴总泡在工地上。他看到一名拾荒者经常在工地附近休息,便拜托他在自己外出时照看工地。拾荒人说到做到,王金鉴大为感动。王金鉴了解到拾荒人无儿无女,便常带着生活用品去看望老人,聊聊家常,老人孤寂的晚年生活有了一丝温暖。老人逢人便说,自己就没见过这么没架子的好干部。
“他挨个病房转,有窗户透风,第二天他就修好了。那时候他睡觉也不多,晚上就一个人围着医院转悠。”王术鹏说道。
“有一次,在门诊大厅里,一名40多岁的病人家属发现身上仅有的120元钱丢了,心疼地大哭。王院长问清原因后,安慰她说,钱找到了,快别哭了。其实,在场的好几个同事亲眼看见王院长从自己兜里掏出了120元钱,塞给她付医药费。”王娜娜回忆道。
在龙都卫生院,打扫卫生的职工管明彬冬日衣衫单薄瑟瑟发抖。王金鉴看到后便拿出300元钱,悄悄嘱咐两位工作人员给老管买件过冬御寒夹克。老管拿到衣服,老泪纵横。
在王金鉴家里,家里妻子管钱,他一个月给家里300块钱。迟永萍知道,他把钱又花在病人身上了,“可能他天生就是那种有悲悯情怀的人吧,看不得别人遭苦遭罪。”
“再给我十年,
我会让我的人生更完美”
龙都卫生院病房楼竣工后,王金鉴回家的频率高了起来,迟永萍再一次看到“好日子来了”的希望。
然而日积月累、忘我的工作,使王金鉴积劳成疾。2014年11月,他自己成了患者,被诊断为肝癌晚期。
王金鉴向医院请了半月假到上海治病。“在大医院住院期间,他还了解人家医院的管理模式,琢磨人家哪里值得学习。临上手术室了,他还拿着手机拍医院的宣传版画。”王金明说大哥完全忘掉了自己是个重病患者。
可不到10天,他自感时日无多,执意要回到工作过的龙都卫生院。刚到诸城,他就回到医院参加考勤大会。在晨会上,他向大家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报自己关于工作的点滴看法。台上声音时断时续,台下同事一边听,一边担心着自己的院长。
住院期间,他还关心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改革,身体一有起色,就向主管领导说说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的建议能为新医改提供一些借鉴。在弥留之际,王金鉴对前来看望他的同事说:“假如上天再给我十年时间,我会让我的人生更完美!”
“我尽心尽力,无怨无悔,这辈子值了,只是对闺女有亏欠,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病床上,王金鉴和迟永萍说着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歉疚。
“他一直在等女儿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他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就是为了等到这一天。”迟永萍说道。
因家里经济条件有限,父亲治病又欠下将近十万元的医药费,在填报志愿时,女儿填报了西南和西北的学校。旁边人问她为什么这样选择,她说:“我爸爸治病欠了不少钱,西南和西北地区消费低,我选的专业学费也低一些。”
后来,在家人的劝说下,也为了以后更方便照顾母亲,女儿选择了青岛的一所大学。她的父亲清贫了一辈子,她知道,父亲给她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李晓宁
青荣城际铁路确定2016年11月16日全线贯通投入运营,并于14日晚18时起开始售票。为满足城际铁路旅客便捷出行需求,济南铁路局优化青荣城际售票组织,推出多项售票优惠措施。[详细]
根据2014年开始施行的《山东省供热条例》,在室外温度不低于供热系统最低设计温度、建筑围护结构符合当时采暖设计规范标准和室内采暖系统正常运行条件下,供热企业应当保证采暖供热期内用户卧室、起居室的温度不低于18℃。[详细]
14日,济南继续了前一日的雾霾天, 仍是白茫茫一片。不过,受冷空气影响,从下午起空气质量开始好转。但 是好景不长,根据济南市气象台的预报,未来几天雨雾霾将齐登场,从16 日起,新一轮雾霾将来势汹汹,18日全市将有小雨。 [详细]
经过近3个小时努力,快速行进10余里,护林员、林业施工人员、行政执法三方联动,终于将19名逃票进入泰山的驴友全部堵截,这是近日发生在天烛峰管理区直沟检查站的一幕。[详细]
山东省国资委、中国建设银行、山东能源集团昨日在济南共同签署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合作协议,建设银行将牵头分阶段设立三只总规模210亿元基金与山东能源集团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合作。另据了解,框架协议签约前,山东省副省长孙立成会见了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庞秀生一行。[详细]
爆炸的小区居民家中一片狼藉 记者 王舒薇 摄爆炸的小区居民家中一片狼藉 记者 王舒薇 摄 11月14日上午11点左右,山东省泰安市灵山大街华伟清华苑小区一居民家中发生了天然气爆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