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青岛“粉条村” 农户忙一季净赚8万元

2016-11-07 07:49:00 来源: 青岛早报 作者: 康晓欢

  原标题:农闲人不闲 粉条变“银”条

  即墨池戈庄、大任村到了粉条晾晒的季节 一个小村庄年产粉条200万斤 农户忙一季净赚8万元

  据明史记载:甘薯16世纪传入浙江宁波后,又很快在胶州、青州各地广泛种植,古人运用聪明智慧,用甘薯制作出各种美味,而粉条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发明”。如今在胶东一带,手工制作粉条的老手艺一直延续了下来,每年进入秋冬两季,即墨一些村庄便开始上演制作红薯粉条大战。昨天,即墨市金口镇池戈庄村的孙立民和村民们又开始忙碌起来,从早上6点开始,忙碌了10多个小时后,4000多斤粉条便制作完成了。而这一老手艺,在这里已经代代相传了400多年。

  目击:小村庄成了“粉条村”

  昨天上午,天气格外晴朗,围着即墨市金口镇的池戈庄村转上一圈,满眼全是晾晒粉条的场地。村民延续古人的做法,用木棍撑起一根绳子,将一根根银色的粉条挂在短棍上展开晾晒。为了尽快让粉条晾干,几名中年妇女不停地将粘在一起的粉条拨弄开来,不到半天工夫,数千斤的粉条在阳光的照射下开始变白。 “俺村祖辈就有手工制作粉条的传统,因为这里靠近河流、水库,生产的红薯格外好吃。”今年47岁的孙立民介绍,听老人讲,池戈池所在的地理位置,是一个风水宝地,不仅水源充足,而且丘陵地带土质也非常适合种植红薯,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植大量的红薯,每到秋冬季节,村民就开始忙碌着用红薯制作粉条。孙立民说,原先,村民家家户户制作粉条,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自家食用,后来种植的面积大了,慢慢形成了一个产业,池戈庄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粉条村”。

  制作:30多道工序做出“丝滑粉”

  “尽管现在有了机械化,但村民还是延续着祖传的古法制作工艺。 ”孙立民说,他父亲从小就跟着老一辈学粉条制作,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每到冬天,请父亲去帮忙做粉条的很多,整个冬天都忙得连轴转。他不到20岁就开始学起了做粉条,到现在已经干了30年。

  “制作粉条看似简单,却有着十分复杂的过程。从选料到制粉,再到出粉,前后需要30多道工序。 ”孙立民说,每一道工序有很多讲究,如红薯收获后,要用一块细布做成兜,放入打碎的红薯粉渣,慢慢摇晃,经过几十次过滤,最后才能制成淀粉。 “现在为了讲究速度和质量,粉条制作一般都用机器和粉了。 ”孙立民介绍,制作粉条前,先要将粉进行脱水处理,然后就到了实质做粉条的工序——和粉了,而这一步是粉条制作中最关键的一步。制作粉条和粉,不像家里蒸馒头那样,而是要由几名壮汉围着一个大盆将加入温水的红薯粉高高抬起,再重重摔下,这样反复上百次后,才能使红薯粉和得均匀。粉和好后,将几斤重的粉面团放在一个底部带着许多小孔的大漏勺里,用手或小木桩重重捶打勺子的边沿,这时一根根粉条从漏勺底部的小孔中不断流出,散落到热锅里烫熟,再用筷子将一根根粗细均匀的粉条捞出,立即放入旁边的凉水里冷却,切断后搭在竹竿上上冻定型。第二天一大早,村外田野的架子上搭满了晾晒的粉条,像瀑布般壮观。

  跟访:8名壮汉一天制作4000斤

  孙立民家的院子就是一处手工制作粉条的场地,红薯粉摆放在一起,等待着村民们将它变成粉条。随着粉面脱水的第一道工序,手工制作粉条便开始了。打碎脱水的粉放在和面机里搅拌约半个小时后,便变成了黏糊状,一名村民拿起一块粉团,一条细细的均匀的线条从手中缓缓流下来,说明粉和的质量相当不错,已经达到了入锅的条件。约5斤重的粉面团被装入漏斗,随着一名壮汉不停地敲打边缘,细细的粉像一根根线条般流入锅中,不到1分钟煮熟的粉条便漂出水面。另一名师傅看准后,将粉条快速放进旁边一口冷水锅内,熟练地在手上缠绕了七八圈后,用一根长约50厘米的木棍串起来,再次放入冷水中冷却,这样反复经过3次冷却后,粉条便被运往冷库上冻,等待第二天一大早,抬到晾晒场。再过几天,等气温下降能上冻时,粉条就会自然上冻,不用放入冷库了。

  “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的红薯粉条有好吃爽口、粉味纯正、筋道耐煮、营养丰富等特点。 ”村里的男人们制作完成的粉条,接下来就看女人们晾晒了。早上5点多,上冻的粉条被运到村外的田野上,经过分离冰冻,让粉条在阳光下快速晾干,然后包装就可以销售了。而整个冬天,“粉条村”里的村民们都会忙着制作粉条这一件事。8名壮汉忙碌10多个小时,能制作出4000多斤粉条,一年下来,他们村的粉条产量能达到200万斤左右。孙立民说,忙碌这一季,除去成本能赚8万元左右,这对他们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手工制作粉条的越来越少

  像池戈庄一样上演手工制作粉条的村庄在即墨越来越少,即墨鳌山卫街道的大任村,靠近大沽河畔的移风店等地,都或多或少地有这样的老手艺在延续。另外,在莱西、胶州等地的部分村庄也延续着古老的粉条制作手艺。

  孙立民了解到,在青岛地区,红薯的种植面积很大,随着现代机械化的迅速发展,一些手工制作方法,因为赚钱少,加上规模化工厂的出现,渐渐淡出了市场。但作为祖传的东西,更多的村民还是想把这门老手艺传承下去。

  记者了解到,从明末清初起,像池戈庄村、大任村就有手工制作粉条的老手艺,如今已经传承了400多年。手工制作的粉条,由于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太过繁琐,劳动强度也大,村里的年轻人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想在家做粉条。多数村庄只有中老年人从事这一行。为了让传统工艺能够传承下去,当地政府也正在着手整理手工制作粉条的工序等,准备将这门老手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让更多的后人了解这一手工古法制作粉条的工艺。(记者 康晓欢)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高娜

推荐阅读
  • 论堵全国第二 最能忍受雾霾 最应逃离城市竟是我大济南

    11.jpg

    今年三季度,哈尔滨重回首堵,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为2.176,而济南紧随其后,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为2.162,二者不相上下,其余进入TOP10榜单的城市依次为北京、昆明、兰州、大连、重庆、广州、西安、青岛。榜单还显示,本季传统堵城杭州、深圳、上海、成都等被纷纷挤出排...[详细]

    11-04 08-11新锐大众
  • 从山东去云南年底就要通高铁啦!济南14小时直达昆明

    11.jpg

    日前,记者从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获悉,因沪昆高铁等新线即将开通运营,铁路部门将调整列车运行图,自12月30日(车票票面乘车日期)之后,旅客列车车票预售期调整为30天。调图后,济南将开通直达昆明的高铁列车,市民到昆明只需14小时左右。 [详细]

    11-04 08-11生活日报
  • 济南公务员“后公车时代”:50多岁厅干部组团学车!

    11.jpg

    坐公交上班,李文正已经坚持整整一年了。去年10月23日,山东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启动,目前,山东省级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基本完成,1024辆省级公车卖了5600多万。与此同时,党员干部的行为,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 [详细]

    11-04 07-11齐鲁晚报
  • 婴幼儿肺炎疫苗重获批 最快明年开始接种一针或千元

    11.jpg

    国内针对两岁以下婴幼儿的唯一一款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断档”一年多之后终于回归。家长张女士说,她记得孩子当时接种的7价肺炎疫苗是二类自费疫苗中价格最贵的,1针860元,要打4针,全部接种完需要3440元。[详细]

    11-04 10-11济南时报
  • 大学生创业专为淘宝商家提供纸箱 月赚3万元

    双11大战开始 瞄准电商前端 做纸箱生意的小伙张璨一天能卖1万个纸箱   距离今年双11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对于今年26岁的张璨来说,现在正是他最忙碌的时候。[详细]

    11-07 07-11青岛早报
  • 800公里以下航线票价放开 特价机票将越来越多

    据悉,新政落地后,部分全价机票在旺季涨价几成定局,但特价机票可能会越来越多。 同时,通知规定,航空公司制定、调整市场调节价航线的具体票价种类、水平、适用条件,至少提前7日向社会公布。[详细]

    11-07 07-11青岛早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