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号上的女科学家周慧:40个小时未合眼回收仪器

2016-11-04 18:12:00 来源: 青岛日报/青报网 作者: 王娉

  初见周慧,记者有些错愕,苗条的身材,年轻的面庞,完全不是想象中“海上作业经验丰富的资深科学家”的样子。要知道,远洋科考任务艰巨,不仅是对身体素质的严格考验,更是对各项繁琐而艰难的科考任务统筹调度的巨大挑战。而1978年出生的周慧,已经两度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联合航次的首席科学家,在涵盖了物理、生物、生态、化学等多学科的远洋综合科考航次中运筹帷幄。尤其是最近刚刚随“科学号”考察船在西太平洋执行科考任务归来,首次以百分百成功率回收我国首个“西太平洋深海压力逆式回声仪(PIES)观测阵”,让周慧兴奋不已。

  走进周慧的科考世界,听她讲述在变幻莫测的深远海打探海底奥秘的故事,格外动人。

  在远洋这个特殊的“男人世界”,女科学家稀少却出色

  周慧大学本科学习的并非物理海洋专业,研究生阶段才开始在中国海洋大学攻读此专业。凭着对专业知识的热爱和钻研,2006年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便进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工作。她是中科院首个远洋科考的女首席科学家。即便在全国远洋科考领域,女首席也是凤毛麟角。

  “在综合调查航次当中,温盐深(CTD)、海流、走航、气象等观测数据,基本都以物理为基础。因此,综合远洋科考,也多数都选择有物理海洋学专业背景的科学家来担当首席。”在周慧看来,这个领域长期以来被外界认为是男性的“专利”,与相关专业“男多女少”的现实有关。当然,远洋科考除了专业需求,也是个体力活,许多科研设备因为要调试都需要科学家亲自搬来搬去。就在此次“科学号”上回收的PIES设备,每个都重达30多公斤,男科学家一人就能搬起,周慧则需要和另外一名女科学家一起抬着设备行走。

  不过,这些困难对周慧来说,都是小儿科。复杂多变的海况,才是她面临的最大难关。“科学号”要经过的吕宋海峡海域是出了名的“艰难海域”,平日里“无风三米浪”,一旦遇到台风天气,科考作业举步维艰。而今年是“拉尼娜”年,台风出现偏晚而且偏强。“科学号”刚出海没两天,就在原定的首个作业断面北纬20度附近遭遇了第一个台风“鲇鱼”。周慧当机立断,迅速南移,在北纬16度附近开启作业。“我不能一出海就把几百万的设备弄丢了,而且如果当时强行作业的话,可能后面的任务反而不能及时完成了。”

  果然不出所料,虽然避开了台风”鲇鱼”,但是航次后期又接连遭遇了强台风“莎莉嘉”和“海马”,“科学号”不得不避风。这时航次面临着“砍站”(取消部分站点的观测)的无奈,周慧当晚辗转难眠。然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周慧灵机一动,虽然台风耽误了作业,但 “台风”的到来刚好为研究它提供了良机。她果断决定在避风途中台风经过海域进行调查,避风后又回到这些测点进行观测取样,获取了强台风过境前后的宝贵的海洋环境数据和生物生态样品。

  合理调度船时安排任务序列,是首席的责任和使命。周慧自2010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项目(该项目每年一个联合航次),先是做室内工作,负责航次准备、任务设计、现场联络等工作;之后担任2012年基金委开放共享联合航次的首席科学家助手;2014年,她首次担任航次首席,圆满完成任务。这一次,便有些驾轻就熟的味道了。

  回收首个PIES,她盯着海面40个小时未合眼

  周慧是中科院海洋所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的副研究员,此次远航西太平洋,她需要和同事们一起将两年前布放的三个PIES设备回收,这套设备布放于西太平洋北赤道流及北赤道逆流区5000米以深海域,是我国首个PIES观测阵,旨在获取西太平洋低纬度流系长时序连续的定点观测数据。这套设备不仅价值不菲,而且数据相当珍贵,对科学家研究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发展机制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是,每个PIES直径只有50厘米,而且浮上海面的是一个白色的球状物,在翻滚的浪花中好似一颗小小的乒乓球,白天难以发现,只能进行夜间作业,利用设备自带的灯光进行搜寻。

  周慧和回收的PIES

  9月30日晚,“科学号”驶向北纬8度、东经130度的棉兰老岛以东海域,准备回收第一个PIES。当天晚上12点,科考船抵达预定作业点,开始向水下发射信号进行设备的定位,经过2个多小时的测试,确定水下5200米处有布放的PIES。周慧发布了释放命令,按下信号键,原本固定在海底的PIES开始脱离固定装置,缓慢上浮。“这个等待的过程特别焦虑。因为这套设备是首次使用,说明书上注明是1.5-2个小时会浮出海面,在这期间没有任何信号能表明设备究竟在哪里。”周慧说,特别不顺利的是,两个小时后,他们未能在海面上发现PIES。她猜想,是设备自带的灯坏了,所以浮上来之后没被发现,顺着海流漂走了。

  至今,周慧认为自己比较明智的决断,是立即启动了一个随船搭载科考项目的水下滑翔机测试,他们利用滑翔机的GPS定位,确定海流的流向和流速,再结合风向,推算出了PIES的漂流去向和大体位置。果然,“科学号”追赶了一个多小时后,他们收到了PIES的无线信号。但戏剧化的是,无线信号显示的是一个360度的全方位接收信号,这样就无法对PIES的具体方向进行定位。为了精确定位,周慧借鉴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两位科考队员的经验,用锡箔纸将无线对讲机的接收天线一侧包住,安排人员在船上绕着圈走动,终于根据细微的信号强弱变化,确定了PIES的位置。

  从前一天早上五点起床做准备工作,到最终将首个PIES打捞上船,又紧接着总结经验准备第二套设备的回收,周慧整整40个小时未能合眼。

  看着儿子照片的那一刻,科考船上的“女汉子”也柔情似水

  作为远洋科考的首席科学家,睿智干练的周慧不得不充当科考船上的“女汉子”。私底下,她跟记者透露,其实她最怕的事情是“晕船”。“我热爱这份事业,可是我晕船还挺严重的。”周慧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出海头两三天,她几乎都不敢回位于船舱上层的房间,要努力克制着呕吐的感觉,实在难受的时候,要找个地方蹲下来。“晕船的概率,女性要比男性多,而我恰好是这个群体之一。”

  比晕船更难熬的是对儿子的思念。周慧的儿子刚刚8岁,正是特别黏母亲的年纪,而每次周慧出海,至少一个月,小家伙可怜兮兮的眼神,都让她有些不忍心。海上信号不好,并不能时时和家人联系,周慧提前把儿子的照片和视频都存到电脑里,思念的时候,就一张张、一遍遍地翻看,聊以慰藉。但是,孩子并不像大人这样容易排解情绪。特别想妈妈的时候,平常老师眼中的乖孩子,会突然变得“顽劣”,“他故意不听话。本来我挺生气的,但是后来我和孩子交流后才明白,他就是想通过‘表现不好’这件事,来让妈妈管他。”周慧的语气里,有一点无奈,也有一点酸楚。

  只是,所有的困难,在周慧登上船的那一刻,都被抛之脑后。她坦言,女首席,有性别劣势,也有性别优势。作为科考船上的“稀有物种”,男人们都表现得很绅士,对她们多有照顾。而周慧也发挥女性魅力,会在周末的时候组织大家搞个聚餐,奉献一下自己的厨艺。今年国庆节他们在船上度过,周慧召集大家吃火锅,她亲手做的配料让队员们赞不绝口。“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我们的加入,也算远洋科考的一种有益调剂吧。”周慧开玩笑地说。

  近年来,远洋科考的航程中,女科学家的身影逐渐增多。蔚蓝海面上的“半边天”,也绽放出绚丽的光彩。(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娉)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 论堵全国第二 最能忍受雾霾 最应逃离城市竟是我大济南

    11.jpg

    今年三季度,哈尔滨重回首堵,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为2.176,而济南紧随其后,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为2.162,二者不相上下,其余进入TOP10榜单的城市依次为北京、昆明、兰州、大连、重庆、广州、西安、青岛。榜单还显示,本季传统堵城杭州、深圳、上海、成都等被纷纷挤出排...[详细]

    11-04 08-11新锐大众
  • 从山东去云南年底就要通高铁啦!济南14小时直达昆明

    11.jpg

    日前,记者从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获悉,因沪昆高铁等新线即将开通运营,铁路部门将调整列车运行图,自12月30日(车票票面乘车日期)之后,旅客列车车票预售期调整为30天。调图后,济南将开通直达昆明的高铁列车,市民到昆明只需14小时左右。 [详细]

    11-04 08-11生活日报
  • 济南公务员“后公车时代”:50多岁厅干部组团学车!

    11.jpg

    坐公交上班,李文正已经坚持整整一年了。去年10月23日,山东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启动,目前,山东省级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基本完成,1024辆省级公车卖了5600多万。与此同时,党员干部的行为,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 [详细]

    11-04 07-11齐鲁晚报
  • 婴幼儿肺炎疫苗重获批 最快明年开始接种一针或千元

    11.jpg

    国内针对两岁以下婴幼儿的唯一一款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断档”一年多之后终于回归。家长张女士说,她记得孩子当时接种的7价肺炎疫苗是二类自费疫苗中价格最贵的,1针860元,要打4针,全部接种完需要3440元。[详细]

    11-04 10-11济南时报
  • 青岛育出晚熟桃新品种 采摘后刻自然存放达15天以上

    11月4日,市科技局发布信息,青岛又一水果新品种——优质晚熟桃“晚红脆”(暂定名)选育成功,刚刚通过了来自山东农业大学等权威机构专家的现场鉴评与审定。[详细]

    11-04 18-11青岛日报/青报网
  • 2020年的胶州湾:将是水清岸绿蓝色海湾

    主要包括筹建胶州湾综合执法局,加强执法监督,加快推进日常监管体系建设,加强环湾重点河流水环境日常监控管理,不断深化重点河流环境保护“河长”责任制,及时发现并处置河流突发性污染问题。[详细]

    11-04 18-11青岛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