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王晓亮
购买新房且已入住,却经常接到装修公司的电话,个人信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昨天,黄岛警方公布了侵害个人信息的典型案例,揭开了个人信息泄露渠道的“冰山一角”。
业主买房频被骚扰
西海岸居民杨先生近期非常苦恼,今年初他购买了一套新房,装修后入住。没多久,杨先生陆续接到一些装饰公司的电话,问杨先生是否有装修新房的需要。半年多后,杨先生还经常接到此类电话。杨先生同邻居老李说起此事,老李也说经常接到此类电话,他们认为可能是物业公司泄露了个人信息,于是多次到物业投诉。物业公司的负责人一头雾水,坚称信息不可能是他们泄露的。
QQ群叫卖个人信息
今年7月,黄岛公安分局网警大队多次接到群众报警,称经常接到装饰公司或者保险公司的推销电话,怀疑信息被泄露。同时,民警在多个论坛网站上也发现有网民吐槽怀疑个人信息泄露。民警调查发现,在一个名为“装修装饰交流”的QQ群里,两名网民多次发布信息,称可出售小区业主信息。很快,来自沂源县的李某进入警方视线。在掌握涉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证据后,黄岛警方于7月18日将他抓获。
被抓前还在卖信息
黄岛警方审查发现,嫌疑人李某(21岁,沂源人)3月起网购西海岸多个知名小区的产权信息24000余条,涉及业主8500余人,然后通过互联网转卖给他人,从中非法获利1万余元,钱款则通过发微信红包或者支付宝转账等方式支付。
大专毕业后,李某在西海岸一家装饰公司上班。为联系客户、多挣提成,李某想到了从网上购买小区业主信息。 2015年9月,李某通过QQ找到了卖个人信息的网民,于是花2000元购买某小区的业主信息。今年3月和7月,李某分两次从这名网民手中购买多个小区的业主信息,内容包括业主姓名、电话、小区楼号、单元户号甚至房屋面积。
为了快速收回成本,李某便在“装修装饰交流”QQ群里发布了“出售信息”。就在黄岛警方将李某抓获的前一天晚上,李某还通过QQ卖出信息990条,获利300元。
朋友圈少晒个人出行信息
民警办案过程中发现,一些装饰公司为了多拉客户,“共享”业主信息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同的装饰公司之间,员工互相置换客户信息,他们竟然把这当作“行规”,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黄岛公安分局网警大队提醒,发现个人信息遭受侵犯时,要及时举报或者报警,增强个人信息自我保护意识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在公共场所喜欢使用免费开放的WIFI网络,有的喜欢在微信朋友圈晒个人的出行信息,网络上许多抽奖活动等都需要提交个人信息,这些都非常容易泄露个人信息,因此要格外慎重。(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杨海涛 通讯员 齐林新)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王晓亮
度过了一个暑假的寂静,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校园又一次热闹起来,在暑气未消的九月,石大迎来了热闹繁忙的2016年开学季。 00后学霸: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00后”大一新生韦统龙。[详细]
为了解除安全隐患,防止堵塞交通,交警先是迅速指挥并协助王某某将治安亭移下车来,再将车辆驶离桥下。[详细]
孙师傅最后一次开公交,乘客都是自己的学生客串的。 33年的工作生涯,孙锡华先后在602路、606路、608路、605路共4条公交线路工作过,基本都是站点多、乘客多、路况复杂的线路,想要在这些线路上跑好并非易事。[详细]
上午10时,记者在馆陶路德国风情街的德国商品青岛展销会现场看到,会场两侧搭建的展棚一眼望不到头。 德国烤肉师傅马克思的烤鸡在德展会上算是“长久不衰”的美味,涂满佐料的金黄色烤鸡从烤炉中一下架,就被排队的市民抢购一空。[详细]
随着中小学开学,新学期的新课本发下来,很多家长帮孩子买书皮,将书包起来,起到保护书本的作用。 今年2月,上海市质监部门发布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显示,塑料包书皮存在安全风险的比例超过83%,他们抽检的30批次相关产品中有25批次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项目不符合判...[详细]
昨天上午,工人们在李沧区首个 “海绵城市”小区建设示范点——九水西路农科院宿舍区铺设透水砖,以往常见的混凝土全部变成了能呼吸、能渗水的透水材料,居民不必担心小区积水,也不必担心小区内泥泞不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