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创新助推各族群众一家亲

2016-08-28 10:27:16 来源: 青岛新闻网 作者: 贾臻

青岛市是少数民族散居城市,有52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常住人口7.67万人、流动人口约20万人,少数民族相对集中分布在29个社区。作为全国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试点工作的首批城市之一,我市走出了一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创新之路。2016年7月,我市被国家民委确定为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

体制机制突出“顶层设计”

市委、市政府将各民族流动人口作为城市发展的生力军,在市、区两级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劳动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险、住房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统一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配合、社会通力合作的服务管理工作格局。

目前,我市与青海循化、化隆两个县建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输出地和输入地定期联系制度,共同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信息收集、人员管理、应急事件处理等工作。此外,赴青海、甘肃两省开展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对接,形成了工作合力。

宣传教育瞄准“关键少数”

为增强民族团结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市牢牢抓住党员领导干部和少数民族代表人士这个“关键少数”,精心“滴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宣传教育效果。

我市将中央、省、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解读课件在青岛干部网络学院上线,作为党政机关公务员网上必学科目,对全市党政机关干部进行专题教育。利用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干部网络学院等培训阵地,每年举办民族工作者培训班、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培训班等多个班次,对各级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常识的教育,提高贯彻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依法管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能力和水平。

工作中,党员领导干部和少数民族代表人士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养成尊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提高依法维权、依法解决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

精准服务依托“平台发力”

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需求日趋多样的特点,我市坚持重在平时、以心交心,不断探索实践,加强平台建设,服务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

依托公安、社保、卫生计生等部门的信息管理平台和社区民族工作网络,市委、市政府在社区电子信息平台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进行采集录入,全面掌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规模、人员结构、民族成分、地区分布等情况。

同时,构建“1+15+29+N”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体系,即1个市级民族事务受理服务台,15个“少数民族一家亲”服务中心,29个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N个社区、学校、企业、旅游景点、饭店等少数民族群众联系服务点,搭建起从城市到农村、从市直部门到基层单位的网格化工作体系,满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创建表彰注重“示范引领”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表彰活动是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抓手。我市找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切身利益的结合点,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活动,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发挥国家、省、市级39个示范单位和省、市级12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定期开展绩效评价,确保培树的典型持久有效,引领民族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风尚。

来青撒拉族拉面馆老板韩维林,10年间带领撒拉族群众主动融入城市,诚实守信经营,实现了个人财富增长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双丰收”,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并被吸收加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讲团”,在全省进行巡回演讲。

共建共享立足“社区治理”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社区民族工作是城市民族工作的基础。我市持续多年探索建立城市社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搭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美好家园。

统战、民族、电政信息办、民政四部门联合印发了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区民族工作服务管理工作方案》,在市南区高邮湖路社区等6个社区进行了试点,搭建了社区内部管理系统、触摸屏系统和社区民族工作专题网站三部分组成的社区民族工作信息化网络平台。2014年,统战、综治、民族、民政、司法、电政等六部门,出台了《关于建立城市社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的意见》,在全市29个少数民族人口百人以上社区,推广建立社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升级了社区民族工作信息化网络,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室,充实了社区民族工作联络员队伍,健全了社区民族工作各项制度。同时,运用 “互联网+”,研发了包括民族政策、民族工作、法治园地、就业培训等8个板块的“青岛民族e家亲”应用软件。在少数民族群众较多的社区设立联谊小组,建立联系交友站,为少数民族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医疗卫生、居家养老、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

化解纠纷借助“社团力量”

我市注重发挥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和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促进会两个民族社团的作用,自2015年起,市政府每年划拨45万元经费,用于民族社团购买服务,实现了民族社团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地议事的良好局面。社团建立了“10×10”联系交友工程,每名少数民族会员就近联系10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加强沟通和联系,实时提供帮助。

在少数民族人口较集中的餐饮饭店,我市建立了联系交友站,架起了常住少数民族之间、常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之间的沟通桥梁。并积极发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在调处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中的特殊作用,教育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城市管理规章。

市、区两级民族社团在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隐患排查、矛盾化解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一步营造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推荐阅读
  • 600亿!济南港沟要建万达文体旅游城!东城房价又要飚

    26日,记者从济南市投资促进局获悉,济南市人民政府、历城区人民政府、万达集团共同签署济南万达文体旅游城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这一项目正式落户济南。“鲁秀”以高科技舞台设备为主,结合舞蹈、杂技、特技动作等多种表演形式,为观众呈现一场叹为观止的齐鲁文化艺...[详细]

    08-28 08-08齐鲁晚报
  • 山东首张电信业增值税电子发票开出!

    23日上午9时,山东首张电信业增值税电子发票在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成功开出,标志着我省电信行业迈入了“零成本、无纸化”的电子发票新时代。山东省国税局高度重视山东电信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推广工作,多次组织税企联席会议,详细论证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详细]

    08-28 08-08齐鲁晚报
  • 山东省首推“人道化”屠宰,杀鸡要考虑鸡感受

    山东省首推“人道化”屠宰,杀鸡要考虑鸡感受

    肉鸡屠宰再也不能“任性”了,而是在屠宰前要让其感觉舒适,没有恐惧和压力。这是山东省也是全国首次制定的关于肉鸡福利屠宰的行业标准,标志着肉鸡福利屠宰终于实现标准化加工。[详细]

    08-28 09-08齐鲁晚报
  • 山东省公安厅:电信诈骗初查后一律立为刑事案件侦办

    山东省公安厅:电信诈骗初查后一律立为刑事案件侦办

    近日,山东省公安厅针对打击治理网络电信诈骗违法犯罪出台相关措施,接到电信诈骗警情和群众报案,要第一时间录入信息,经初步审查后,一律立为刑事案件侦办,反诈骗中心实行24小时快速响应,开展资金查询止付。[详细]

    08-28 11-08齐鲁晚报
  • 泉茶乐活会精彩不停歇

    9月2日至4日,第四届泉水节重头戏之一、“‘泉娃’有约——泉茶乐活会”将在宽厚里东广场举行。9月3日上午,年过古稀的老济南人、曲艺爱好者高长禄先生将现场展示自编自演的《七十二泉》和《爱泉护泉,节水保泉》两段山东快板。[详细]

    08-28 12-08济南日报
  • 章丘国税官庄分局强化核定征收工作

    核定征收是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以来,章丘国税官庄分局建立动态跟踪管理制度,一方面,加强核定征收企业账簿凭证管理,对经营情况发生变化的核定企业适时调整定额,督促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建账建制,引导改善经营管理...[详细]

    08-28 12-08济南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