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余热利用 深挖发展潜力

2016-08-25 18:12:57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徐永国 高文亮

□郭淑娟 报道  污水余热利用对处理站的加热工艺而言是颠覆式的。图为值班人员对换热设备进行流程切换。 

◆一个个新上马项目,不断创造着胜利油田污水余热利用的记录。

生产开发五十余年后,昔日并不入流的采油污水成功“上位”,凭借它的余热,逐步蚕食着燃油(气)加热炉在胜利油田的生存空间。

7个污水余热项目,“打掉”20台加热炉,年替代原油3500吨、天然气790万立方米。枯燥的数字生动诠释了在环保形势严峻的当下,胜利油田绿色低碳发展的潜力。

□ 本报记者 徐永国 高文亮

本报通讯员 刘子勇 李斌 傅深洋

降了10摄氏度

进站温度72摄氏度,出站62摄氏度,采油污水在石油开发中心超稠油处理站走一圈降了10摄氏度。

10摄氏度,对中石化首座超稠油处理站的加热工艺而言是颠覆式的,在站长王锐眼里这曾只是个“大胆的想法”。

稠油黏度大,该站长期以来通过掺稀油给1300立方米来液降黏。

掺稀油就要考虑温度。王锐介绍,来液温度为72摄氏度,但稀油仅40摄氏度,简单相掺的降黏效果并不理想,“得给稀油加温至65摄氏度。”

稀油增温靠加热炉,超稠油处理站配有4台加热炉,2台用于油水分离,2台给稀油加温。王锐曾统计过,每天仅稀油增温就得烧掉原油2.5吨,成本近4500元。

这边烧油增温,那边却是污水热量浪费。掺入稀油的混合液在85摄氏度高温下完成油水分离后,污水被处理,同时处理掉的还有热量。高温污水对管线、注水泵腐蚀严重,导致维修成本居高不下。“拿污水开刀,是降本的有效途经。”王锐说,可刀口从哪里切,他们无从下手。  

2013年,中石化提出绿色低碳发展。那年,鲁胜公司率先“吃螃蟹”,开了胜利油田污水余热利用的先河。

污水余热登上舞台。当年,油田成立地热余热项目部,研究污水余热利用。新任项目部主任赵书波压力不小,“毕竟技术难点多,全国有此项目的企业不过三家。”

其实,十几年前胜利油田曾尝试利用污水余热,但受设备等因素制约并未成功。赵书波说,污水余热利用有三难:腐蚀、结垢、含聚。项目部联合设计院及国内知名高校,分析污水水质,进行现场试验,逐项攻克三大难题。

2014年,新投产的景苑西区热源紧张,油田决定用污水余热供暖。借助坨四站污水资源,三个月后景苑西区污水余热项目投运。

项目部组建后的首个污水余热项目成功服务民生,给赵书波吃了定心丸,自此以后更多项目落地开花。

污水余热利用给石油开发中心超稠油处理站指了条明路。针对该站特点,他们利用两台换热器“提取”污水余热为稀油加温。“换热器内是两个独立通道,污水给软化水加热后,软化水给稀油增温。”王锐表示,增温后稀油达到65摄氏度,外输污水则降到62摄氏度。

加热炉下岗了

污水余热项目投产后,石油开发中心超稠油处理站用于稀油增温的加热炉再无用武之地,仅剩2台加热炉服务油水分离。

相较而言,地处滨州市博兴县的纯梁采油厂纯梁首站污水余热利用更为彻底,一下取代了9台加热炉,该厂集输大队大队长张卫将污水余热利用形象地称之为“打掉加热炉”。

纯梁首站是纯梁厂唯一一座联合站,日处理液量2万立方米。9台加热炉分别负责外输液量分离加热、外输原油加热及卸油台伴热等功能。

与石油开发中心超稠油处理站不同,纯梁首站来液量温摄氏度只有37摄氏度,由于是稀油,温摄氏度达到56摄氏度即可实现油水分离。为保证原油流动,外输前仍需给原油加热到75摄氏度上下。

提取污水余热的方法与石油开发中心超稠油处理站技术相同,但加热后的软化水温度只有47摄氏度,要想达到油水分离和外输原油的加热要求,必须经过二次加温。二次升温的利器是两座热泵机组,这是纯梁首站污水余热利用的核心技术。

技术很关键,让张卫更满意的是,利用污水余热新型能源,他们彻底消除了加热炉潜在的安全隐患。张卫介绍,纯梁首站9台加热炉中,最长服役寿命超过13年,安全隐患重重。

曾在联合站干了10年站长的赵书波深有同感。“加热炉用明火,油气集输站内有明火本身就是一大隐患。”赵书波记得,胜利油田曾有联合站因加热炉炉管腐蚀漏油着火,险些酿成大事故,幸而处理得当,才避免了意外发生。

目前胜利油田7个污水余热项目,已累计替代20台加热炉,越来越多的加热炉岗职工得到解放。在石油开发中心超稠油处理站采访时,原加热炉岗职工黄海峰讲述了他的工作经历。原先,黄海峰主业是“伺候”加热炉。运行过程中,燃料油如果燃烧不充分极易产生胶质,每每遇到这类情况,他就得“钻”进操作间清理作业。

在40摄氏度的操作室内,人呆上几分钟都受不了。黄海峰每次清理胶质,怎么也得半小时。取代加热炉后,不仅让职工少受罪,更可以优化人力资源,将有限的人手充实到更有需要的岗位上去。

收获多重效益

效益,是推动污水余热在胜利油田应用的无形之手。

取代加热炉,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在环保要求日趋苛责的今天,环保效益显而易见。

胜利油田现有548台加热炉,年消耗原油9万吨,天然气1.2亿立方米。赵书波介绍,未来国家环保要求将进一步提高,仅加热炉环保设施改造就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污水余热作为新能源,减少了污染物及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解了油田后顾之忧。

通过数字衡量的经济效益更为直观。390万元,这是污水余热给纯梁首站省下的成本。张卫介绍,9台加热炉停用,每年可少用原油2350吨、天然气85万立方米。

今年,污水余热技术还被送去了广袤的西部。位于新疆克拉玛依的胜利油田新春公司1号联合站,利用污水余热将锅炉给水提温至30摄氏度。新春公司技术质量监督中心主任时林军表示,1立方米水每提温10摄氏度,就可少用两公斤煤。按60立方米水计算,新春公司每年节约成本超过50万元。

以往白白浪费的热量,在技术人员的双手间转化成真金白银。据统计,胜利油田7个污水余热项目每年替代原油3500吨、天然气790万立方米。

胜利油田还引入BOO模式,规避投资风险。BOO即由第三方投资并承担项目建设、运行、管理等工作,油田单位只需花钱买热。

目前,油田投产的污水余热项目全部采用BOO模式,并与多家有能力的企业开展合作。山东海利丰公司、东营瑞多公司承担建设了胜利油田多个污水余热利用项目。据两家企业人员介绍,他们并不担心收益问题,相反,通过项目合作,他们坚信“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潜力很大,这是赵书波对油田污水余热利用的概述。“胜利油田污水可利用热量折合标煤42.6万吨,目前利用率仅为7%。”赵书波说,今年胜利油田将继续投运6个污水余热项目,到2020年,实现污水余热利用产业化发展。

“五年创品牌。”这是当初地热余热项目部成立时立下的目标,目标用了不到五年时间。赵书波说,经中石化认证,胜利油田污水余热利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先行者变成了引领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推荐阅读
  • 缓解上学压力!济南市内五区今年新添15所学校

    11.jpg

    下周济南市各大中小学将陆续开学,记者了解到,今年济南市市内五区(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共新增15所学校,都将于9月迎来第一批新生。备受市民关注的铁路南苑小区学校舜苑学校也已完工,并首招一年级新生。 [详细]

    08-25 07-08齐鲁晚报
  • 不依法履行职责 莱西市水利局被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11.jpg

    日前山东省莱西市人民检察院因莱西市水利局不依法履行职责,依法向莱西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该案系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后山东省首例资源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案件。 [详细]

    08-25 08-08齐鲁晚报
  • 山东高速交警开直播啦!撒尿的逆行的占道的统统直播

    11.jpg

    8月24日,山东高速交警首次在网络直播平台上直播执法过程,先后有近5万网友围观。有司机在应急车道上倒车,有司机在应急车道停车后锁车离开,还有的停车随地小便。这些都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现场直播出去。 [详细]

    08-25 08-08生活日报
  • 痛经假实施25年几乎成“摆设”极少数医院能开证明

    11.jpg

    近日,因为宁夏明确女性劳动者可享“痛经假”,使这个已被吐槽多年的“僵尸假”再次受到关注。据了解,截至目前,至少已有10余省份在地方性规定中明确“痛经假”这一权益,我省更是早在25年前即已出台规定予以明确。 [详细]

    08-25 14-08济南日报
  • 小米向全球2亿用户开放MIUI 8稳定版升级

    8月23日,小米正式开放MIUI 8稳定版升级,首批支持15款小米主流机型。《小米应用商店2016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24日,小米应用商店应用分发量突破500亿大关。[详细]

    08-25 18-08大众日报
  • 郝家镇——东营西郊崛起的现代化新城

    郝家镇地处垦利区西南部,东接东营市核心城区,距东营中心城商业中心仅5分钟车程,如今已经成为东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郝家绿色生态观光园,位于垦利区郝家镇境内,南靠五干渠,向东约4公里为东营西城,交通便捷。[详细]

    08-25 18-08大众日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