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成丰桥下商户对雨“过敏” 七八公里路落差百余米

2016-08-17 17:08:00 来源: 济南时报 作者:

解密成丰桥被淹“套路”

  解密成丰桥被淹“套路”

  16日早,成丰桥下西辅道自北向南百余米路段积水成河,水流漫过马路流进工商河,“逢雨必淹”成了固定套路。成丰桥下的商户们对下雨极度“过敏”:每天盯着手机看10多遍天气预报,即便艳阳高照防水沙袋也得时刻摆在门口……为啥这里会“逢雨必淹”?其中究竟有啥奥秘?

  对雨极度“过敏”

  一天看10多遍天气预报,沙袋是必备

  成丰桥下聚集了不少商户,“逢雨必淹”让他们对下雨极度敏感。

  “幸好提前一天晚上把沙袋堆在店门口防水,不然雨水又会漫进书店。”成丰桥中段新华书店的员工牟先生说,书店位于成丰桥相对低洼的地段,每逢强降雨道路积水严重,东西两侧大门又紧邻道路,车辆经过溅起的雨水也会直接冲进店里。如果防范不及时,书本就会被泡,为此店里装修时还抬高了二三十厘米。

  “工作30多年来,最怕下雨。”牟先生回想起1987年和2007年的两场特大暴雨仍心存余悸。他说,今年7月,市里提前发布了强降雨预警信息,就连平常不住人的店里也都安排两名工作人员彻夜值班,提前把一楼图书搬离。

  进入汛期,牟先生每天都看10多遍手机天气预报。书店一层原本直接堆放地板上的新书也全部都搬到架子上,仓库一角落里也始终堆放几十袋防水沙袋,“下班前必做的任务就是把沙袋都堆放在门口,防止夜间突然下雨。”雨水汇聚“中枢”南北落差百米,汇集英雄山路纬二路沿线雨水

  井盖被顶在一旁,水柱喷涌高出水面10余厘米,路面积水哗啦哗啦向工商河流去。上午8点,成丰桥下已成“河”。

  为啥这里“逢雨必淹”?

  “这个地方汇集的雨水太多了,水压一大就把井盖顶开了。”天桥区排水管理中心有关人士说,成丰桥南的纬二路、英雄山路这七八公里路段沿线地下管道的水要流经成丰桥,加之管道口径相对较小,又有不少转弯的地方,上游下来的水流冲击力大,经常会出现井盖冒顶;同时,济南地势南高北低,从英雄山路到成丰桥附近高度差约有100米,沿线马路上的水也都会流到这里。因此,一旦下雨,此处雨水会很快汇集。

  知情人士透露,2011年相关部门曾对天桥区天成路西辅道、成丰桥等进行排水设施改造。“有一定的效果,加速了排水进度,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逢雨必淹’的现象。”该人士表示,地下雨污管线口径过小,能满足普通降雨排水,可遇到短时间急雨,排水很难通畅。

  排水得靠“人海”

  工作人员需雨中值守,徒手疏通排水管道

  两个喷涌的污水井被围上了铁栅栏,中间站着一个穿橘色制服的工作人员,雨滴啪啪啪砸在他身上。16日一大早,就有工作人员在成丰桥北头值守,提醒行人注意安全。此前,7月20日凌晨、8月1日上午,两场大雨中此处也有专人值守。

  “每次下大雨相关单位都得安排工作人员在现场盯守,查看道路积水状况,上游冲下来大量垃圾容易堵塞井箅子,需要工作人员徒手疏通排水管道。”天桥区排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旦成丰桥附近积水过多,交警部门会实行交通管制,禁止车辆通行。同时,易积水的铁路涵洞附近也设置了排水泵站,将路面积水排向河道。

  成丰桥相比周边区域地势较低,遇到强降雨容易出现马路积水,积水顺着地势一直流向工商河,该负责人无奈地称,“马路行洪的方式也是一种排水方式。”

  相关新闻

  今日局部还有暴雨

  16日一早,天还未亮透,不少市民就被窗外急促的降雨声“叫醒”了。凌晨3时左右,市区等处迎来降雨,并在5时开启了“洪荒”模式,并愈演愈烈,午后时分才逐渐停歇。截至19时,全市24小时平均降雨30.5毫米,市区降雨量达69.2毫米,是今夏以来的单日降雨最大值,此前“7·19”也不过59.8毫米。

  不过,从全市范围来看,受副热带高压切变线天气系统的影响,此次降水不均衡现象严重,除了市区外,长清和历城,降雨量分别为60.4毫米和55毫米,也达到暴雨级别。其中,全市范围内超过50毫米的雨量检测点有68处,全部位于这三个区域,超过100毫米的检测点有两个,分别是长清崮山的111毫米和龙奥大厦的100毫米。而商河降雨量仅为0.2毫米,济阳、章丘和平阴的降雨量则分别为5.6毫米、11.3毫米和11.8毫米。回顾“7·19”降水,全市范围均达到暴雨级别,全市平均雨量也达到80.7毫米,比此次多一半还多。

  记者从济南市气象台了解到,17日我市有中雨,局部地区有暴雨。预计全市平均过程降雨量10~20毫米,局部地区雨量超过50毫米。

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张艳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