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张艳
“青岛要赢得先发优势,需要创新‘打头阵’;要提高群众幸福感,需要创新‘发红利’。”上周五,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在市委常委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围绕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创新中心,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开创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新的局面。
为大力弘扬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自今日起,本报将分别从人才支撑、企业担当、机制保障等三个方面,连续刊发“激发创新‘基因’”系列报道,盘点我市在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凝聚起全市力量,让创新成为每个人身体里最活跃的“基因”,加快建设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推动青岛在新一轮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7月21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与青岛市政府同一天签约合作。今年以来,已有国内外20所名校与我市正式签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同济大学青岛高等研究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
我们这座城市,正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和气势,吸引着国内外高等教育第一方阵的加盟,集聚大批科技创新人才,为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创新中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始于城市创新需要
城市的创新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人才支撑和先进科技驱动,而高等教育资源无疑是集聚充沛的人才和科技资源的关键所在,这既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也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助推器。
“目前我市有高等学校25所,其中,本科层次高校16所,专科层次高校8所,成人教育高校1所。”市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刘鹏照说,在这25所高校中,有教育部直属高校3所、省属高校7所、市属高校2所、企业所属高校2所、民办高校9所、军事院校2所。而从在建设水平而言,有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3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1所、国家骨干高等职业立项建设院校1所。
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市委、市政府把蓝色引领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战略,全力向蓝色、高端、新兴产业转型,全力打造“三个中心、一个基地”,蓝色跨越之梦逐一变成现实。而我们这座城市高等教育规模、质量、水平不能满足创新发展的人才支撑要求,跟上我们这座城市铿锵前行的节奏显得有些吃力。
回望青岛高等教育的成长史,“十五”期间曾是一个创造过“倍数”概念的时期。在短短5年间,引进高校由无增至4所,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2002年奠基,2004年启用;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2001年建设,2004年主体迁入;青岛农业大学青岛校区2001年奠基,2002年启用……在那之后,受政策所限,引进高校难度骤增。
然而,城市的发展呼唤大批创新人才集聚,市委市政府早在数年前就谋篇布局,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生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强调,青岛要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必须坚持把人才强市作为核心战略,深入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加快推进科教兴市,着力营造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打造人才荟萃的高地和创新创业者的乐园。
长于利好政策支持
今年2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青岛加快筑“巢”引“凤”步伐,广纳人才、培育英才,力求把青岛打造成人才高地。
“到2020年,在青高等教育机构(含军事院校)总数由目前的25所增加至50所以上。”
《意见》推动优质高等教育与资源相连,外延远远大于高校的范畴。不单单是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青办学,《意见》中的高等教育资源,还包括国内外高校举办的、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技术转化、就业创业等方面工作的机构,包括校区、分校、研究院、研究生院、二级学院、国际化人才基地、技术转移中心、创业实习基地等机构,重点引进以研究生层次培养为主体的办学机构。
“能够提升青岛创新活力和人才聚集能力,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意见》的初衷让引进的目光有些“挑剔”:境内大学原则上应为国家“985”、“211”工程大学或国内专业排名前5名。资料显示。“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一二期合计只有39所;“211工程”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境外大学原则上应为世界一流大学或拥有一流学科。
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过程精彩地演绎着追赶的节奏。《意见》明确规定,对入驻青岛的高等教育机构给予资金、用地、税收、教育等倾斜,力度之大可谓空前。一是对引进并正式运行的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给予补助,其中,对引进的非独立法人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第一年给予不低于500万元的启动补助资金,以后根据绩效情况每年补助不低于200万元,连续补助5年;对引进的独立法人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第一年给予不低于1000万元的补助资金,以后根据绩效情况每年补助不低于400万元,连续补助5年。所需资金由市、区(市)财政共同负担,其中,市财政负担最低补助标准部分,超出最低补助标准的部分由区(市)财政负担。二是对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青办校区或分校的,划出专门区域并预留500亩至3000亩建设用地;对设立研究院、二级学院等二级办学机构的,根据需要预留相应面积的用地。三是给予建设用地、人才公寓、房屋租赁、税收减免、机构设置等优惠政策,并提供高层次人才、子女及配偶落户等配套服务。
引进在科技进步、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建设等方面,对我市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高等教育机构的,实行“一事一议”,予以特别支持,《意见》中所表明的这个特别的态度,令引进的“底气”更足。
胜于高端人才集聚
在新政策引领下,原本“十三五”期间引进不少于30所高等教育机构,仅今年前7个月就完成了三分之二。青岛引进高等教育资源带来的溢出效应显而易见。
今年9月,中信证券李迅即将进入上海财经大学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学习。他在上财-伯克利金融硕士学历学位教育项目中修满学分、成绩合格,已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可以获得三个有份量的证书: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硕士学位证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授予的课程结业证书。“2012年毕业后,一直想做投资银行,可是目前投行的‘门槛’都是‘211’、‘985’名校的研究生,所以自己一直想去深造。这个项目恰逢其时,每周末上课,成本小,让我可以离梦想更近些。”李迅兴奋地说。
“通过把国内外顶尖院校联合开设的世界级高等教育项目开设在青岛,能够持续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顶尖人才来青求学和就业,从而直接弥补了青岛在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和国家自由贸易区方面的最大短板——金融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供给不足。”上财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院长姜晖说。
姜晖介绍,研究院自成立之时就定位于将自身打造成政府决策部门的智库,通过承担经济金融的前瞻性课题,来推进青岛财富管理中心的稳步前行。过去一年中,该研究院先后承担了青岛市“十三五”金融业发展以及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十三五规划等课题。截至目前,研究院成功举办了16期沙龙活动,邀请了17位知名学者及评论人士,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进行演讲和互动,吸引了2000余名政府决策者、金融机构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
由上财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所带来的高端人才集聚,不难想见青岛引进高等教育资源为创新发展所积蓄的强大智力支撑。统计显示,仅2015年一年,青岛高校毕业全日制专本研学生8.86万人,其中本专科生7.93万人,硕士研究生8941人,博士研究生510人,引进368名博士。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国际上通用的城市教育水平衡量标准,即当年所有高等教育在校生占18至22周岁人口的比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以下属于精英化高等教育阶段,15%至50%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10年前,青岛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30%,到2015年底已经达到53%。而伴随着今年9月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启用,全部完成后可容纳3万名学生在此求学的规划,必然给青岛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带来了显著的增幅。从某种角度来看,青岛市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人才培育时代。
市委高校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邓云锋说,市委、市政府加快引进高等教育资源可谓适逢其时,如何用好稀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培养未来人才,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为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创新中心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在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进程中,创新驱动的基因不断优化,青岛正在涵养“创”生态,酝酿更有力量的冲刺。(记者刘 淼)
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张艳
综合评价和省属高校免费师范招生首次在我省尝试,综合评价招生计划录取754人,最终只录取了629人,未录满的4所高校皆为部属高校。省属高校免费师范生的录取则呈现出了火爆的场面,9所高校首次试点招收3000名免费师范生,最终却有20354名考生报考,报考录取比几乎达...[详细]
为确保换届风清气正,中央和省委明确提出,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明“九严禁”换届纪律(严禁拉帮结派、严禁拉票贿选、严禁买官卖官、严禁跑官要官、严禁造假骗官、严禁说情打招呼、严禁违规用人、严禁跑风漏气、严禁干扰换届),对换届中的违规违纪问题“零容...[详细]
“今年雨水格外多”成为济南很多市民近来的直观感受。6月1日进入汛期以来,济南全市范围内的降水已经多达15次左右,全市平均降雨量跟常年同期相比偏多39%,比去年同期相比偏多61.3%。但是很多市民也忘了,今年春季,济南曾有“长达62天无滴雨”的记录。汛期还没结束...[详细]
男子何某被指控在20年前接连锤杀五人,并将五具尸骸藏匿在一栋居民楼内长达六年。记者近日获悉,该案有了最新进展,济南中院重审案件后,做出一审判决:认定何某故意杀人罪名成立,并挪用、贪污公款,判处其死刑。 [详细]
由上财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所带来的高端人才集聚,不难想见青岛引进高等教育资源为创新发展所积蓄的强大智力支撑。 在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进程中,创新驱动的基因不断优化,青岛正在涵养“创”生态,酝酿更有力量的冲刺。[详细]
8月5号凌晨,市民张女士生下了一名女婴,添丁进口本应该是件喜庆的事,不过一家人却高兴不起来。 医院建议,虽然孩子目前没有生命危险,但还是需要家长的陪护,希望张女士一家人能够尽快办理住院手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