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石慧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那些年,青岛人的生活很“逍遥”:抽一口青岛牌香烟,喝着青岛啤酒,踩着鹰轮牌缝纫机,骑大金鹿自行车出去转悠,随手拿青岛牌相机留影……随着历史变迁,这些老物件也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却是几代青岛人最难忘的回忆。
70年代结婚最流行的“三大件”,在青岛就能买齐。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算上收音机,合成“三转一响”。工农牌和鹰轮牌是响当当的名牌,讲究的人家还要做个布罩套起来。
在房间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有一个锈迹斑斑的青岛宝塔糖盒。“宝塔糖根本不是糖,是对付蛔虫的药。我们是当糖吃的。那时候孩子多,家长顾不过来,就不怎么讲究卫生,也就容易闹蛔虫。孩子还不爱吃药,做药的聪明,就把蛔虫药做成这个样子。”
老杨是这些藏品的主人,他把收藏室设在了地下一层,大大小小的“宝贝”整整装满了4间屋子。黑白电视、收音机、录音机、钟表……每件宝贝,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你看,青岛的老照片、贺年卡、火柴盒……都非常便宜。只要你有心,人人都能成为一个收藏家。”老杨说,他从小就喜欢收藏。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他只能藏点糖纸和杏胡。“因为杏胡可以卖钱,邮票什么都算奢侈品了,想都不敢想。”
为了收藏一件藏品,老杨经常两三点不睡觉。除了线下交易,他还喜欢在网上拍卖。“我第一在网上拍卖,是为了拿一本日本时期的青岛历史写真,当时花了3300多块钱”,老杨算了算,光在藏品上的开销,已经过百万了。
“你支不支持,我都要做。”老杨本着这份执拗劲儿,把爱好当成了职业,越做越大。图为老杨参加央视《鉴宝》栏目。
“收藏,我以为贵在一种坚持,不要做收藏品的奴隶。”每一件藏品到了老杨手里,都能说出个所以然。老杨也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开一个关于青岛历史的博物馆,把他这些宝贝了很多年的藏品展示给大家,也给青岛留下点可以纪念的东西。
“说起老杨,很多人不知道。但一说‘青岛秀才’大家还多少知道个一二。”老杨说,“青岛秀才”这个雅号背后还有段故事:上世纪80年代,老杨考上了青岛市业余大学。那会大学生很稀少,大伙就给老杨起了“杨大学”的外号。1989年老杨所在的单位改制,老杨被停薪留职。为了生计,老杨在四方1路公交车终点站附近开了一家秀才集邮社。“当时考虑‘杨大学’这个名字,觉得不够响亮,思前想后就起了‘秀才’这么一个名字,一叫就是20多年。”
老杨经常说,人的年龄有三种: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健康年龄。“虽然你看我七八十来岁了,可我的心理年龄只有十八岁。”老杨还在阳台上养了一群小鸡,平常没事的时候,也会出去爬山、自驾游。
看着满屋子玲琅满目的藏品,老杨说他收获最大的是快乐。“这些老物件虽然不起眼,但每一件背后都藏着青岛发展的印记。留住他们就是留住青岛,留住文化就留住了财富。”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石慧
2016年上半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568起,处理2318人,党纪政纪处分1584人。 [详细]
山东省编办近日印发《集中清理省属“僵尸”事业单位工作方案》,将通过调整职责、撤销、整合等方式,集中对主要职责消失、工作任务不饱满或没有工作人员的“僵尸”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详细]
500家上榜企业的总营业收入约为30.77万亿元,较去年增长1.2%;净利润达2.74万亿元,增长约1.5%;营业收入和利润增幅较去年(分别为5%和6%)均出现明显下滑。今年企业上榜的年营收门槛为96.08亿元。 [详细]
堆积如山的轿车、一望无际的钢铁废墟……这是记者在山东最大的“汽车坟场”看到的景象。13日,记者在华嘉机动车报废中心了解到,因监管疏漏、价格差异等原因,愿意走正规报废流程的车主很少,大量报废车被卖到了二手车市场。 [详细]
7月13日,泰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泰山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会议选举王云鹏为泰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信为泰安市人民政府市长。 [详细]
新华社济南7月14日消息,“今天减肥,明天掉重”“宝石放上,赘肉减下”“不吃药不运动,一个月能瘦40斤”……炎炎盛夏,又到了“减肥”季节,一些减肥机构对爱美人士作出如是承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