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37处黑臭河道被相关单位认领 整治工作纳入海绵城市建设

2016-06-03 08:16:00 来源: 济南时报 作者: 丁国彬

  “十几年前,门前的这条河就有臭味,夏天不敢开窗。”在后引河边住了半辈子的老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河道能恢复20年前潺潺流水清澈见底的场景。2日,记者从城市防汛及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会议上获悉,后引河被列为2017年底前完成建成区37条需整治的黑臭水体之一。会议上,市政府与相关单位分别签订了整治目标责任书。

  【困扰】清水河变臭水沟,十几个夏天不敢开窗户

  老杨回忆中,天桥区后引河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条人工开挖河道,方便汛期时将东工商河的水引入小清河。2日下午,站在靠近滨河南路一小桥上向南望去,后引河水面平静,但是河水呈暗黑色,靠近河边就能闻到一股臭味。

  过了桥沿着河岸向南走,在一些砖瓦房附近建有旱厕,污水顺着河岸直接排向河道内,附近河水不仅乌黑,河面上长满了绿色的浮萍,还漂浮着卫生纸料袋、泡沫板等生活垃圾。

  “十几年前这里就成了一条臭水沟,很多原来的老居民都搬走了。”老杨说,周边住户没有下水管道,便把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内。“更严重的是,以前有工厂往河道里排污水,原来清澈的河道变成了一条臭水沟。”

  同老杨一样,住在附近的居民说,“十几年来,每逢夏天河水臭气熏天,还滋生大量蚊虫,根本不敢开窗户。如果遇到阴雨天气,河底的淤泥就会翻涌上来,整个水面都是黑色的,臭味更严重。”

  记者走访过程中,发现前引河、北太平河、兴济河等市区内多条河段水体均存在水质发黑变臭的迹象。

  【解决】37处黑臭河道被相关单位认领

  家门口河道水质发臭持续多年,如何治理?据市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共统计了建成区内37处黑臭水体,其中历下区6处,市中区5处,天桥区8处,槐荫区4处,历城区6处,长清区1处,西城集团1处,滨河集团4处,城投集团1处,旧投集团1处,“前后引河位于天桥区,属于重度黑臭级别,治理责任部门是区政府和滨河集团。2017年底前要消除这些黑臭水体。”

  他表示,市政府已与相关单位签订了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这些单位作为整治实施主体,要认领所需整治的河道,结合片区开发、旧城改造等项目,会尽快给出实施方案和整治计划。”该负责人说,治理黑臭水体要实行属地管理,治理主体单位也要按照河长责任制相关要求进行巡查治理。

  目前,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已经纳入了海绵城市建设体系。“实施治理的主体部门要成立专门推进机构,确定责任人,每月向海绵城市建设小组报送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进展。”另外,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对兴济河、大辛河、北太平河等河道会一并实施黑臭水体整治。完成后改善河道水质以及提高城市泄洪能力。延伸阅读

  4年前,济南为治污实行“河长制”

  2012年,济南市确定对河道管理实行“河长制”,当时确定将选142名河长参与城区内外124条河道的整治管理工作。

  据介绍,“河长制”对河道进行区段划分,由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兼任总河长,全面负责辖区河道内违章建设拆除、清淤疏浚、环境卫生整治、日常管理等河道维护工作。为确保河道整治成效,济南市还专门制订了内外河道管理“河长制”考核办法,采取日常检查和以月度、半年为周期的定期检查的方式,对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将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政府及高新区管理委员会科学发展的综合考核,对考核优秀的总河长、副总河长、河(段)长予以通报表彰,考核不合格的,将按照规定实施问责并通报。

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刘美显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