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刘美显
原标题:一头“扎”冰桶鲅鱼味领“鲜”
估计很多人都知道风靡一时的冰桶挑战,其实在收购大鲅鱼的过程中也要使用冰桶,在运输过程中大鲅鱼要全程浸泡到冰桶中。这种储存法是沙子口渔民最先创造出来的。不过,创造冰桶储存法的老渔民董福洪在分拣大鲅鱼时,发现了一个尴尬的现象:今年大鲅鱼个头比往年小了一号。
顾不上吃饭先分拣鱼
收鱼船船长孙可芳告诉记者,他船上的6名船员,出海时间最短的也有20多年了,他们都是老渔民。“原先,青岛人不认大鲅鱼,也就是七八年前,辽宁、河北等地的渔船来卸大鲅鱼,大鲅鱼才逐渐被岛城市民接受,尤其是近几年,大鲅鱼深受大家的喜爱。”孙可芳说。
在多日的跟访中,记者注意到,这些船员们很喜欢谈起当年捕鱼的故事,其中谈论最多的除了某年某月的产量巨大外,还有就是关于各种鲅鱼王的故事。鲅鱼王情结,对于这些每天都要直面大海的渔民,心里更是浓重得多。
俗话说“梭鱼头鲅鱼尾”是说梭鱼的头、鲅鱼的尾都是难得的美味,不过,要是鲅鱼破肚子了,这个美味就会大打折扣。4月23日上午11时许,孙可芳的收鱼船靠上了一条辽宁捕鱼船,船员们忙着搬运大鲅鱼,大约20分钟双方交易完毕后。驾驶舱里的孙可芳探出头来,招呼船甲板上的船员们,赶紧把这些大鲅鱼分拣,然后储存到船舱的塑料桶里。
收来的大鲅鱼个头不一,其中也混有一些中鲅鱼和小鲅鱼,最大也就12斤,最小的只有3斤左右。船员们需要一一分拣出来。“以前出海还能捕到一些七八十斤重的大鲅鱼,现在别说30斤,连20斤大鲅鱼也没有见到一条,今年的大鲅鱼个头比去年小了,而且大鲅鱼数量也比去年少了。”大副孙顺兴说。
分拣完大小鲅鱼后,要采取不同的储运方法。大鲅鱼要被装进有冰块和海水的塑料桶中,小鲅鱼要装进塑料筐中。船员孙吉胜跳到船舱里,里面有个隔断,装了大堆冰块,外面是一排蓝色的塑料桶。孙吉胜把冰块刨碎了,装到塑料桶里,然后装进去海水,装到三分之一后,桶里的冰块和海水形成了混合体,然后他拿了一个木棒搅拌了一下。船员车承立递给孙吉胜一条大鲅鱼,孙吉胜把大鲅鱼头朝下插到水中。每一条大鲅鱼都是这么操作,大鲅鱼一条一条紧挨着,就像是往箭靶上插箭一样,一个塑料桶里大约装了40条大鲅鱼。
记者看到,往冰桶里装大鲅鱼是个细致活,不能插歪了,更不能太紧密了。最后,孙吉胜再往鲅鱼顶上撒上了一层碎冰块,如此的冰桶储存工作才结束。“冰桶里温度在零度左右,鲅鱼头朝下,相互紧挨着,就不会压坏了肚子,中间有碎冰填充,就算是大风浪,也不会来回颠簸划破鱼的肚皮。”孙吉胜说。
储存完大鲅鱼后,收来的小鲅鱼也要赶紧装到船舱里。船员们重新摆放塑料筐中的小鲅鱼。小鲅鱼的肚子要朝上,斜着靠在一起摆满塑料筐,然后上面再摞上一层鲅鱼,之后就要使用碎冰覆盖住。
当天在收鱼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在称完一条捕鱼船的小鲅鱼后,对方的大副声称,重量差了7斤。这让一直看着交易过程的孙可芳大为恼火,“我们家的磅秤从来都是准确的,来用你们家的磅秤来重新称一下,要是不准的话,就把我们的磅秤扔到大海去。”对方船员搬来了自带的磅秤,结果两者的重量只差了不到一斤,原来是对方船员此前用磅秤称重时,忘记了去掉塑料筐的重量。在对方大副上驾驶舱拿钱时,孙可芳数落了对方一下,“要不是咱们都是老乡,我今天真要好好地骂你一顿,做生意要讲求个公道,我们收鱼怎么敢在秤上动手脚呢?”对方大副红着脸,接过钱,没有说话赶紧走出驾驶舱。
分鱼忙完后,船员才想起还没有来得及吃午饭,最后干脆午饭和晚饭一块吃了。饭后船员们才想起刚才的小插曲,都很埋怨对方捕鱼船的大副,称重小鲅鱼怎么连皮都忘了去呢?大家呵呵一笑,忘记了刚才的忙碌。
渔民独创冰桶储存法
没有捕鱼船,却能满大海里收购大小鲅鱼,这些年来沙子口的收鱼船在海上的路子越走越宽。“你知道吗,冰桶储存大鲅鱼,最早是沙子口渔民创造的,现在越来越多的收鱼船都学会了这种方法。”沙子口很多收鱼船的船员谈起此事,都显得很自豪。
记者几经打听后,找到了第一个使用冰桶储存大鲅鱼的渔民董福洪。他告诉记者,以前大家储存大鲅鱼使用的都是带铁把的塑料筐,这种塑料筐现在还在使用。“塑料筐装鱼,很容易压坏了大鲅鱼,储存时间也不长。后来,我就使用帆布装进冰块和海水来储存大鲅鱼,虽然储存时间大大延长了,但是在海上遇到大风天气后,帆布包里海水晃来晃去,很容易造成鲅鱼破皮。”
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董福洪发现有一种塑料桶很适合装大鲅鱼。他就在船上做了一个实验,把冰块和海水装进去,刚开始装了一半海水,后来又试着装了三分之一的海水,把大鲅鱼一个个插进去,又在上面撒上冰块,没想到第一次试验就成功了。这个方法一下子解决了鲅鱼破肚子的难题,而且储存的鲅鱼数量提高了三倍以上。热心的董福洪把这个储存方法教给了周边的渔民,大家不断地改善这种储存方法,后来这种方法又传到了昌邑等地。
“在分鱼时,我发现今年的大鲅鱼个头普遍小,至少比去年小了1斤以上。”出海有30多年的董福洪说了这个令人遗憾的事情。其实不光他,孙可芳、孙顺兴等老渔民也都有这样的看法,今年“鲅鱼王”更小了。“鲅鱼洄游北上产卵,沿途到处是捕鱼船。每一条捕鱼船装了上千张网,每张网有20多海里长,四面八方都是渔网,以至于其他船舶都不敢抛锚,这种情况下,不光是鲅鱼王,就算是小鲅鱼也难以逃脱,等着游到青岛,你说还能剩多少呢?”驾驶舱里的孙可芳,若有所思地说。
收鱼船船长的焦虑,一直传递到陆地上。昨天,沙子口中心渔港的大鲅鱼价格已经首次跌破20元钱,与小鲅鱼价格一样,每斤18元钱,这是今年鲅鱼行情的第一次大小鲅鱼同价,而且这个行情比去年早了好几天。连续15年做鲅鱼美食的中国烹饪大师宋峰,从今年3月份开始寻找鲅鱼王,不光是在沙子口中心渔港上找,他还请朋友到荣成当地寻找,结果两个月过去了,除了4月30日,在沙子口中心渔港偶遇了一条24斤重的大鲅鱼外,前些年多次见到过的百斤以上的鲅鱼王,再难觅影踪。“看来渔业资源确实减少得厉害,百斤以上的鲅鱼王很难找到了。”宋峰说。
本地和外地鲅鱼属同种
董福洪说,目前,洄游的鲅鱼已经到了大公岛海域,青岛一些渔船已经到这片海域去捕捞鲅鱼,“这些鲅鱼,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本地鲅鱼,因为咱们这片海域的盐分高,饵料足,洄游到青岛近海的鲅鱼口感更加鲜嫩。”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军介绍,本地鲅鱼只是渔民的传统叫法,其实本地鲅鱼与南方鲅鱼,都是蓝点马鲛,属于同一个物种。鲅鱼有洄游性,属于暖温性鱼类。根据调查,每年1、2月份,鲅鱼在济州岛海域外面的黄海南部、长江口外面的东海北部深水区越冬。3、4月水温回升,鲅鱼逐步移到岸边。每年清明节前后,青岛近海出现鲅鱼,之后,鲅鱼在青岛近海海域产卵。鲅鱼在青岛近海生长到11月,寒流过来,鲅鱼又沿着原先的洄游路线,回到曾经的越冬场越冬。
李军介绍,大规模地捕捞大鲅鱼,势必影响后期鲅鱼的产卵,进而影响渔业资源。鲅鱼到现在都无法人工养殖,虽然宁波有人做过人工授精,但是并没有大规模推广。
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刘美显
五一期间,乡村旅游、城市周边游、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游和房车露营等新业态形成旅游消费新高潮,全域化旅游初现端倪。记者从山东省旅游局了解到,五一小长假全省接待游客首次超过3000万人次,达到3125.5万人次,同比增长11.3%;实现旅游消费达到243.8亿元,同比增长15.2%。 [详细]
一季度市场岗位需求快速增长,供给缺口有所增加。职业需求排行前10位工种为操作工、缝纫工、业务员、保安员、营销经理、餐厅服务员、营业员、保洁员、收银员、电焊工,岗位合计47472个次,占36.23%,同比增长25.84%。[详细]
青岛新闻网从交运集团了解到,五一期间,温馨巴士共加车300余车次,运送乘客100余万人次,有效满足了市民的乘车需求。 5月2日是返程客流高峰,为了方便隧道两头的游客乘车返回,青西快线增派多部机动运力,根据客流情况适时增加班次。[详细]
一季度,我市积极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前三个月,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分别为54、43、26位,空气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执法检查,重点对燃煤锅炉窑炉、工业生产中挥发性有机物、企业物料堆场扬尘等废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专项检查。[详细]
去年5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率我市代表团对毛里求斯进行了友好访问,毛里求斯政府第一副总理杜瓦尔,代表毛里求斯政府向我市赠送了该国的“国宝”——亚达伯拉象龟。[详细]
一季度市场岗位需求快速增长,供给缺口有所增加。职业需求排行前10位工种为操作工、缝纫工、业务员、保安员、营销经理、餐厅服务员、营业员、保洁员、收银员、电焊工,岗位合计47472个次,占36.23%,同比增长25.84%。[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