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威海有位“草根奶奶” 18年资助76名贫困学子

2016-04-14 08:07:00 来源: 威海晚报 作者:

李玉坤做环卫工人时,常常啃一口馒头,就一口凉井水。

  有感动,有温暖,更有感恩

  怀揣感恩之心 她义无反顾走上慈善路

  文登区柳林村的房子,李玉坤住了26年。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是她跟丈夫结婚时的合影。

  一个人在家时,李玉坤常会想起丈夫穿着那件泛白的军装,斜躺在炕上对两个女儿说:“你妈遭了一辈子罪,出了一辈子劲,别怠慢你妈。”

  “这辈子我吃的苦真不少,幸运的是,我也遇到了很多好心人。”4月1日,李玉坤陷入回忆中。几十年的生活片段中,来自各界的温暖和爱心,是支撑她走上慈善路,并坚定走下去的强大信念。

  威海晚报记者 高杰 文/图

  丈夫生病12年,工厂负担所有医疗费

  1986年的秋天,李玉坤的丈夫查出肝肾脾综合征。文登中心医院的康医生把她拉到一侧,悄悄地告诉她:“保养好的话能活三两年,保养得不好,说不定今天好明天人就走了。”

  听到这句话,李玉坤犹如五雷轰顶,脑子里一片空白。

  她经历过太多的坎坷:2岁时父亲去世,十几岁便辍学像男劳力一样干活;结婚后丈夫在外当兵,她一个人撑起一个家;31岁那年,4岁的儿子患视网膜母细胞瘤夭折……

  以前无论多少苦,李玉坤都扛了过来,可没想到刚刚40岁,丈夫就面临随时离她而去的可能。她实在不知道怎么办,只是一个劲儿地哭。

  第二天,李玉坤依然处在绝望无助中。这时,丈夫所在曲轴厂的厂长找上门来:“吕师傅病得挺重的,文登的医院治不好,你看看带他去别的地方治,不管去哪儿治、花多少钱,厂里给报销。”

  厂长的话,让李玉坤愁云密布的心中透出了一丝光亮,她赶紧带着丈夫去了北京解放军302医院。

  丈夫在北京住了4个多月院,花了差不多4万元。对于一个年收入不足千元的家庭来说,这笔钱“太可怕”。

  “这么多钱厂子里能给报销吗?”李玉坤试着写了一封信,找人捎给曲轴厂的工会。厂里收到信后,很快便派人拿着钱到北京结了账,这让她感动不已。

  丈夫治疗和卧病在床的12年间,花费的7万元左右都是厂里报销的,这给李玉坤解决了“天大的问题”。

  乡邻帮忙收麦子,家里烧柴从来没短缺

  回忆丈夫生病那些年的生活,李玉坤觉得生活艰苦但“净遇见好心人”。

  从北京回来后,丈夫住进了文登的医院。为了离医院更近些以便照顾丈夫,李玉坤想带着70多岁的母亲和两个未成年的女儿,迁往文登的柳林村。

  柳林村当时的支书于正水了解完情况后,二话没说,便同意了李玉坤的落户要求,还分给她2亩责任田。

  当时家里没有其他收入来源,除了丈夫每月80.5元的病退金,就指望这2亩地。需要锄地的时候,李玉坤常常凌晨3点就出发。

  来到柳林村的第一次麦收,李玉坤只能与刚上初中的大女儿一起拉着两轮车,一点点往家里拖。一些并不认识的村民看到后,第二天就自发地帮她拉麦子、打麦子……

  赶上连天阴雨,家里的柴草发潮点不着,李玉坤跟孩子们在家吃了3天的冷饭。村里的会计大嫂孙文德知道后,送来了一包木头屑和两包玉米皮,李玉坤家才吃上了热饭。

  从那以后,村里谁家有多余的麦秸,全部都会送来,李玉坤家的烧柴再也没有短缺过。

  风一吹雨水潲到炕上,厂里送来免费门窗

  在柳林村生活的岁月,李玉坤感受的温暖还有很多。

  刚搬到柳林村时,李玉坤租住了两间草房。为了安定下来又不花太多钱,她曾想买村里的饲养室居住。

  得知她的想法,于正水劝她:“饲养室又破又旧,修修补补也得花不少钱,村里要盖商品房,给你便宜一些。”

  后来,李玉坤才知道饲养室处于洼地,一下雨里面会过水。1990年前后,李玉坤搬进了新房。搬进的新房没有门窗,下雨时,李玉坤不得不用床单和门板顶上,但是风一吹,雨水就会潲到炕上。

  “你问问老吕的厂里能不能帮忙。”有人知道李玉坤的难处后说。李玉坤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再一次向曲轴厂求助。第二天,工厂的木工便上门量尺寸,做门窗。

  他们来了只干活,不吃饭,也不要钱,一问原来是厂长叮嘱过。三天后,木工们不仅做好了窗户,还做了一道用到现在的铁大门。

  门窗装好后,房款的事儿又来了。房子入住后,建筑队的人去李玉坤家收房款。

  两万多元,李玉坤家是说什么也拿不出来的。在家养病的丈夫心里着急,嘴上起了疔。无奈之下,李玉坤又向于正水求助。

  “我跟建筑队说说,你家的房款什么时候有,就什么时候交。”当李玉坤把于正水这话告诉家人时,一家人全部落下了泪水。

  从那以后,建筑队再也没派人上门,多年后,他们才还清房款。

  为还债,她边做环卫工边为刺绣厂刻花边

  为了补贴家用,也为了早点还上房款,1990年,李玉坤在老同学的帮助下,成为了一名环卫工,每个月只有120元的工资。

  日子仍然很艰辛。1993年的一天,上小学的小女儿的学校组织春游,要10元钱车票。李玉坤兜里只有10元零几毛,是准备买油盐的。

  “闺女,咱不去吧?”

  “为什么别人都能去,我不能去?”女儿哭着问。

  李玉坤一把抱过女儿,娘俩一起哭。最后,李玉坤把10元钱给了女儿。

  为了多赚点钱,李玉坤还接了份给刺绣厂刻花边的活,每晚和正在上初中的大女儿一起干。上半夜两人都不睡觉,下半夜两人轮着闭会儿眼,醒来继续干。

  丈夫离世那年,她向灾区捐出第一笔善款

  1998年,丈夫离开人世。在众人的帮助和她的精心照料下,丈夫陪伴她和女儿的时间比预想的要长很多。

  李玉坤记得,丈夫离世的前一天状况很不好,大女儿拦了一辆出租车把父亲送到医院,司机不但没要钱,而且到了医院后,还把李玉坤的丈夫背到了急诊室。

  也就是在丈夫去世的这一年,长江流域发生洪水灾害,李玉坤忘不了看到的电视画面,“小江珊在洪水中抱着树枝,浑身冻得发紫,奶奶将她托上了树顶,自己却被冲走了。”

  “我最难的时候,连10元钱都拿不出来,我知道那个滋味。”李玉坤说,“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得到了社会的帮助,我生活不那么难了,也应该帮助别人。”

  尽管还背负着2万多元的外债,李玉坤毅然拿出为女儿结婚准备的被面和棉花,一晚上没睡,赶制了一床棉被,连同自己仅有的200元钱一起捐了出去。

  那时,李玉坤的月收入只有210元。

  看着一个破落的家,她决定给12岁男孩当“妈妈”

  两年后,李玉坤开始定向捐助贫困生,葛家镇生格庄的王夏是她的第一个捐助对象。

  王夏3岁时父亲去世、妈妈离开家,他跟着7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当年,通过参加“社会妈妈”活动走进王夏家,看着一老一小居住的破落的家,李玉坤决定当这个12岁男孩的“妈妈”。

  除了定时送学费,每到换季或过节,李玉坤就会带着衣物和水果去看望王夏。每到过年,李玉坤就会给孩子买全套新衣服,“想让他过个好年,像个有妈的孩子一样。”

  从李玉坤的住处到王夏家有20多公里,为了减轻她的负担,妇联的工作人员建议给她调换一个距离近些的贫困学生帮助。然而,李玉坤不仅接下了新资助的学生,也从没放弃王夏。

  此后,李玉坤一直没有停止资助贫困学生。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无论是威海本地还是外地灾区。18年来,李玉坤的资助名额达到76名,账单超过20万元。

  铁锅锈迹斑斑,她家里连做饭的材料都找不到

  1990-1996,每月120元;1996-2004,每月210元;2004-2007,每月400元;2007-2009,每月600元;2009-2010,每月760元;2010年以来,每月不足2000元……这是1990年以来李玉坤的工资情况。

  按照这种工资水平,记者粗略估算了一下,自李玉坤1999年捐资助学以来,她这些年的工资累积相加约有十五万多。可她捐出的钱却远比工资多。那她的生活不需要开支吗?

  文登区环卫处清扫科科长柳风海曾去过李玉坤家。“她家的情况,估计连老鼠都不会去。”柳风海说,当时,他们想去拍一个李玉坤做饭的镜头。当一堆人支好设备后,一掀开锅盖,所有人都震惊了:锅已经很久不用,里面锈迹斑斑……

  更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等李玉坤刷好锅后,却找不到能够做饭的材料,没米,没面,没菜……

  “后来,她从炕底下抠出一块亲戚送的馒头,硬得能当砖用。”柳风海说,最后,李玉坤只得拿出了一袋常吃的3毛5一包的方便面。

  走出医院病房不久,她借9000元资助贫困学生

  2013年年底,李玉坤因病住了1个月院。一出院,她便去单位要求继续到步行街保洁。但单位要求她先养好了病再说。

  李玉坤又在家休息了一个月。2014年2月,心里焦急的李玉坤直接跑到了文登区环卫处主任王庆波的办公室里。

  “今年都70岁了,你还要干到什么时候?”

  “我不能失业,我的任务还没完成!”

  王庆波看着眼前的老人,无奈地摇了摇头。李玉坤的身体已经不适合扫街,王庆波给她安排了现在这个轻松些的差事——在文登区环卫处东门岗看门。从那以后,李玉坤尽职尽责地看着大门,不想再给单位增添麻烦的她,很少提起身体的不适。

  2014年8月,由于自己财力有限,在捐助几名学生时,李玉坤伸手向别人借了9000元。得知这件事情后,王庆波特别“生气”。

  “如果赚10元的话,给自己留2元,给女儿2元,6元捐出去也行。但是你不仅不留,还要捐出12元,以后养老怎么办?”王庆波的苦口婆心李玉坤懂,但她仍然“我行我素”。

  “对我来说,捐款就像上战场打仗一样,有多大本事使多大本事。”李玉坤说,她现在状态不错,“如果有一天实在干不动了,那就没有办法了。”

  学生给她5000元钱,她又以学生的名义捐了出去

  捐资助学十几年,李玉坤也不是没见过回头钱。

  2013年春节前,她资助过的学生孙绍华去看望她。从孙绍华上大学,李玉坤就资助她,一直到孙绍华上研究生。

  在李玉坤家吃完水饺后,孙绍华向她告别。“奶奶,今年我研究生毕业了,这是我一个月的工资,您留着买点好吃的。”临走前,孙绍华扔在炕上5000元钱就跑出了家门。

  这可咋办?想来想去李玉坤决定还是把钱捐了。只是,她捐助的这笔钱落款是:孙绍华。

  和孙绍华同一年受资助的康玉静大学毕业后,也想每个月给李玉坤打1000元,但被拒绝了。“我不图他们什么,就希望他们都能过得好。”每次听到联系的学生传来各种好消息,她就觉得特别知足。

  一想到从未帮衬过女儿,她心里总会愧疚不已

  2015年年初,李玉坤去当地红十字会,签订了捐献遗体的协议,希望去世后遗体能用于医学研究。

  十几年捐资助学,也安排了去世后遗体的用途,李玉坤觉得活得坦荡活得释然。然而,聊天过程中,我发现李玉坤枕头底下有一张皱巴巴的广告,上面有一行字被她圈了出来:“麻木是大病的前兆……”

  最近,李玉坤的小女儿生病了,半边身麻木,一点凉水都不能沾,治疗了一个多月,仍然一直不见好转。李玉坤很害怕女儿像广告中说的那样有一天偏瘫了,而她这些年却一直没有为女儿做点事。

  两个女儿都是普通家庭,大女儿是工人,小女儿自己开个小打印店。每每想到这些年自己不仅一分钱没帮衬女儿,反而时常向孩子伸手借钱,她心里总会愧疚不已。

  采访结束回威海的路上,李玉坤凝视一张照片时的表情,不断在脑海中浮现。照片是她跟资助学生孙鹏晖的合影。“今年春节他来看望我时说,被保送上了研究生。”端着照片的李玉坤眼神中流露出满足、骄傲的神情,仿佛一位母亲凝视着儿子……

上一页12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石慧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山东企业缴存基数不一 公积金能差四千多!

    1.jpg

    (资料片) 齐鲁壹点 记者 王媛 摄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规范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对高于12%的一律予以规范调整。为缴存基数和企业缴存意愿等问题,在济南,去年公积金单位和个人月缴存额最高为4436元,最低仅为145元,相差甚大。[详细]

    04-15 07-04齐鲁壹点
  • 山东出台30条高含金量措施为企业减负500亿

    5.jpg

    为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财务支出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日前,省政府出台《关于减轻税费负担降低企业财务成本的意见》,围绕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障性支出、创业创新成本、融资成本和优化产能支出等五个方面,制定30条政策措施。[详细]

    04-15 08-04新锐大众
  • 济南又有一批路段进行交通封闭施工 市民出行注意绕行

    3.jpg

    记者采访获悉,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道路雨水径流控制与利用工程(千佛山东路、千佛山西路)开始沥青面层摊铺开始施工,部分路段需要进行交通封闭,提醒市民注意绕行。◆K169路公交 临时调整后将沿舜耕路向北至舜耕山庄路口调头返回,临时撤销马鞍山路舜耕路、千佛...[详细]

    04-15 07-04济南日报
  • 父亲胃癌去世 90后坚强女孩带精神病母亲上大学

    6.jpg

    尽管生活艰辛,但任纪兰脸上总是笑容灿烂。任纪兰带着患精神疾病的母亲一起上大学,她成了母亲的依靠。在教师教育学院,辅导员赵旭涛安排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奖学金、助学金都让任纪兰去报名,从一入学开始,她每个学期都能领到1500元助学金。[详细]

    04-15 08-04齐鲁壹点
  • 资深驴友揭圈内乱象:旅游AA制,“驴头”挣大钱

    2.jpg

    现在,不少驴友选择通过QQ群、微信群等社交工具结伴出游。在老韩认识的朋友里,通过组织群旅游,有人甚至一年收入超过15万元;一般来说,至少可以保证20%的利润。记者从济南市旅游部门获悉,他们主要监管合法旅行社以及未经许可从事旅行社业务的组织和个人,“群旅游”是...[详细]

    04-15 07-04生活日报
  • 青岛日照潍坊等地大雾 百余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封闭

    4.jpg

      G20青银高速青岛站银川方向入口,青岛东、李村、即墨、蓝村、胶州、高密、峡山站双向入口;潍坊东、潍坊、潍坊西、昌乐、寿光、青州东、青州西站青岛方向入口。   S16荣潍高速周格庄站潍坊方向入口,莱西、武备、云山、平度东、平度、田庄、明村站双向入口,...[详细]

    04-14 08-04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