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张艳
水母网4月8日讯 (记者张大明 通讯员言诚)烟台市区燃气灰口铸铁管改造工程3月份复工以来,已完成幸福中路等区片中低压铸铁管改造5000余米;通伸河改造、莱山区东部积水区域排水设施改造等项目提前开工、进展顺利,年度市政道路首遍维修养护上月28日启动后坚持节日无休、加班加点推进,供热运行甫一结束老旧管网改造立即跟进铺开……
记者从烟台市城市管理局获悉,我市今年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市城管部门牵头实施的15项续建、21项新建共36个重点项目,涵盖了垃圾污水处理、城市排水防涝、市政道路路灯和市区供水供热供气等各个方面,对于改善中心区人居环境、增强发展承载能力、保障城市安全运行,作用意义至为关键重要。目前,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具备满足施工条件的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改造工程已陆续开复工,其它项目也正在加紧前期工作、确保按计划推进。
健全设施体系 完善功能面貌
———进一步增强市政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去年,套子湾污水处理厂二期、生活垃圾湿解二期、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干化焚烧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运,市区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及污泥开始实行无害化处理、环保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今年将继续组织实施生活垃圾处理场膜覆盖及渗沥液处理扩建,套子湾污水处理厂一期及辛安河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等专项工程;积极探讨筹划以PPP、股权资本合作等方式,推进生活垃圾湿解一期升级改造、辛安河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市区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
同时,坚持“厂网并举”理念,一面抓紧落后设施升级,确保污水处理出水达到国家新环保排放要求,一面全力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其中,老城区雨污分流项目,至2017年,用两年时间对芝罘区剩余约25.83平方公里区片实施全面改造,概算投资2.967亿元,共需铺设排水管线约247公里。2016年计划投资1亿元,对幸福、新桥、芝罘屯等区域共8.5平方公里范围进行改造,铺设各类管线82.4公里。另外,还将组织港城东大街部分年限较久污水管道改造、大东路道路污水管线配套,并论证、启动套子湾污水处理厂向开发区万华工业园区再生水供应配套管网建设,为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谈及市区排水防涝工程建设,市城管局市政设施科科长郭守江告诉记者,与城市发展迅猛势头相比,市区部分区域的排水管道建设较早、管径较细,这些深埋地下的设施平时不为大家所注意,但遇有强降雨极端天气,常因排水不畅导致短时积水情况,给周边市民群众居住出行造成极度不便。为此,我市连年持续采取工程措施,对老城区370余处涝洼地段排水设施实施改造,有效解决了相关点位逢雨易涝易渍问题。今年,除已开工的莱山区东部积水区域及通伸河改造,还将对汛期易积水的环海路零点立交桥北、大马路工人疗养院门前等44个涝洼点位予以改造;对淤积严重、影响泄洪的塔山河、西炮台河、解放河等河道及截流口进行清淤维修,确保市区安全度汛。郭科长还透露,市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方案编制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将尽快启动建设,并综合推进黑臭水体整治、排水防涝、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工作。
围绕营造“路平灯明”设施环境,2016年,将继续开展中心区主次干道道路、路灯大修及市政附属设施整治。其中,道路大修主要涉及大海阳路、山海路南段、建设路、白石路、幸福北路东段等道路,计划国庆节前完工;市政附属设施整治包括街巷附属设施提升改造、市区隧道整治等10个小项,预计10月份收尾。另外,对中心区部分主次干道和“敞开式”社区1万余盏路灯进行LED改造,进一步推广自调式防沉降井盖,计划年内改造应用1000余套,进一步完善提升市管市政设施功能面貌,方便市民群众交通出行。
改造老旧管网 提升运行质效
———着力优化城市公用民生服务保障
城市供水供热供气运行服务,涉及市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直接关乎人居环境、民生质量。记者在市城管局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市超前谋划布局建设了莱山新自来水厂、宫家岛水厂除铁锰等一批供水工程,和南部供热中心、祥和、上夼等热源点新建扩建项目,市区新增供水能力15万方/日、供热能力1150万平方米,可基本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发展需求。今年将组织完善配套管网建设,确保完成市区新增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供气用户2万户目标。
采访中,市城管局公用事业科副科长高绪涛告诉记者,供水、热力、燃气等管网设施被称作城市“生命线”,目前市区公用管网“超期服役”情况仍有不少。燃气管道方面,市区原有燃气中、低压灰口铸铁管约479公里,主要敷设于引进应用天然气之前。2014年起开展燃气灰口铸铁管专项改造,累计完成333.6公里,至年初时尚余145.4公里未改造。供水管网方面,市区部分管线建设使用年限较长,材质仍为钢筋混凝土管、灰口铸铁管或镀锌管,老化锈蚀严重,爆管频繁、漏失率居高不下,给供水安全运行带来很大影响,也造成水资源浪费。我市集中供热工作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心区部分供热管网已运行超过15年,受运行环境及当年施工工艺等因素影响,管网设施面临腐蚀、保温破坏等问题,爆裂事故频发,社会反响较大。同时,随着市区高点、高层建筑的大量开发建设,既有供水、热力管线存在管径、负荷不相匹配情况,尽管每年安排一定改造维护,部分区域供水压力不足、供热效果差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对此,按照民生优先、安全为重原则,我市采取政府主导投入、补助企业融资等多种形式,在全省率先全面铺开地下老旧管网一次性改造。燃气灰口铸铁管改造将于2016年全部完成,市自来水公司供水范围内290多公里的水泥管、灰口铸铁和镀锌管,市热力公司、华阳热电公司涉及供暖面积557万平方米的198.04公里老旧管网,计划在两年内全部改造更新,切实提高设施水平和运行效率,提升城市公用服务供给保障质量。其中,本年度计划投资2.45亿元改造供水老旧管网107公里,投资7800万元改造供热老旧管网97公里。
科学组织调度 安全有序推进
———切实把民心实事工程抓紧抓实抓好
“2016年我们承担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多是利当前、重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老旧管网改造更是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要民心实事工作,必须科学周密组织,按期有序推进,切实把实事抓实、好事办好。”烟台市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今年工程项目中,供排水、热力、燃气管网改造项目集中,涉及范围广、点位多、战线长,且基本位于老城区人口聚集区,路径选择、施工组织等难度比较大。为此,市城管局分别成立专项指挥部,由局各领导分工把口,卡实责任、靠上督导,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科学论证确定项目实施方案。去年年末项目定案后,多次组织实地踏勘、召开调度会议,严格对照各分类专项规划,商讨研究每项工程组织实施计划。积极与相关区政府、市直部门及管线单位沟通对接,对同一区域、同一道路范围,努力协调各项工程同步实施或压茬开展,杜绝盲目无序改造,避免反复重复开挖。严把进度质量安全关口。从前期准备工作开始,严格执行落实项目建设程序及工程招投标等规章制度;组织施工单位列出项目竣工时间表,具体细化作业方案,倒排工期,分项分段落实;实行一周一汇总上报、一月一通报制度,强化质量安全及效廉建设审查监督,保障项目建设廉洁、高效、优质、安全。强化文明施工管理。为尽量减少项目施工对周围居民和交通环境造成的影响,组织承建单位通过新闻媒体、项目公示牌等各种方式,提前发布工程计划安排,并寻求街道、居委协助充分听取作业区片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意见建议,努力优化施工组织,争取市民公众理解支持。场地环境允许情况下,尽量采用半幅施工等方式;能白天施工的,严格控制夜间作业时间。较长管沟实行分段开挖,工程管槽横过道路、交通路口的安排夜间施工,及时回填保障道路通行。施工现场方面,督促规范设置安全围挡、施工警示标志,现场物料摆放整齐有序,保证工完、料净、场地清,真正将“民心工程”做成“暖心工程”。
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张艳
山东省纪委网站公布了省纪委及各地纪委通报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共23起。[详细]
这个小长假,我省出境游游客预计同比增加近两成。同时,短途游也很火爆,预计全省各地景区都将迎来客流高峰,不少居民“五一”游向着美丽乡村出发。 [详细]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为财政拨款,由财政提供相应经费保障;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为财政补贴,由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公益三类事业单位,实行经费自理。举办主体不及时调整或者撤销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直接调整或者撤销事业单位。[详细]
随着济南市黑虎泉停喷,趵突泉持续向停喷线逼近,济南市启动最为紧急的保泉Ⅰ级应急预案。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济南市节水办将对全市自来水管网覆盖范围内企事业单位2016年2季度的用水计划指标核减10%,并严格执行超计划加价水费征收制度。但此次核减用水指标并不...[详细]
为履行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升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4月21日,聊城市消费者协会按照“新消费 我做主”的主题,发布“五一”小长假提示。提前了解出行路线、景点、天气等,选择合适交通工具;自驾游者应带好必要证件、常用药品...[详细]
4月26日,记者从聊城市气象台了解到,今天水城以多云间阴天气为主,天气状况不稳定,局部出现阵雨的可能性较大。今天最高气温23℃,最低温12℃,预计明日开始天气放晴,气温迅速回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