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高娜
他耕海牧贝六十载 引种海湾扇贝掀起我国第三次海水养殖业浪潮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作为人民培养的知识分子、科技工作者,就应该奉献于民,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张福绥
●核心提示
34年前,张福绥首次从美国大西洋沿岸成功引进海湾扇贝,从26个亲贝开始,在短短的5年里使我国扇贝产量达到5万吨以上,从而掀起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第三次浪潮。2016年2月9日,这位暮年耕海人永远闭上了眼睛。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张福绥院士(上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奠基性和原创性成果,为推动我国海水养殖业,特别是贝类增养殖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尊称为“扇贝之父”。
与“贝”结下一生之缘
1927年12月27日,张福绥出生在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大陈家庄村。兄妹五人,张福绥排行第五。父母辛勤劳作、省吃俭用,全家生活十分清苦。
1949年9月,张福绥考入了国立山东大学水产系养殖专业。在此期间,张福绥进行了系统的海洋科学专业学习,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百业待兴,张福绥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对人生充满了遐想,立志全身心地投入海洋科学事业中。
1953年8月,张福绥从山东大学毕业,分配至广东省水产学校工作,担任养殖科教员,教授浮游生物及贝类养殖等课程。当时,学校在教材方面遇到了一些难题,张福绥便一边授课一边开展调查研究修订教材。张福绥的积极努力和吃苦耐劳获得了学校的认可,派送他先后去山东大学和中科院海洋生物研究室进修,进一步夯实了科研基础,拓宽了学术视野。
1956年9月,在张福绥的刻苦钻研、不懈努力下,成功考取了中科院海洋生物研究室研究生,师从张玺先生研习贝类分类学。从此,张福绥正式开启了海洋科学的研究历程,与“贝”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高娜
山东省政府近日提出,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对主要农产品全覆盖,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万人。山东省提出,加快构建服务“三农”、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逐步建立常态化的新型...[详细]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报道,今年山东的出境游关注度远超国内游。山东游客出境游的十大目的地依次为:泰国、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欧洲、巴厘岛、新加坡、马尔代夫、印尼、澳大利亚。[详细]
记者从山东高速交警总队获悉,受春节返城高峰影响,省内高速公路多处压车严重,加之降水、大雾天气被迫封闭部分高速入口,今天的山东高速交通将面临不小的考验。 [详细]
春节过后,为生计,人们不得不再次离开家乡外出打拼,三六九往外走,这几天也成为历年春运的返程高峰日。晚上6:50左右,从淄博站乘坐G200次列车前往北京的旅客张先生,候车时,长跪在前来送行的父母面前,痛哭流涕,并因此错过车。[详细]
今天早晨,山东部分地区迎来了雨雪天气,高速路口出现了出行的小高峰,进出城车辆增多。除了自驾之外,济南火车站、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的客流量都比较大。 [详细]
记者14日从山东省公安厅获悉,春节期间,山东省公安机关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春节安保特点,严密各项防范措施,广大公安民警放弃休息,坚守岗位,守护万家平安,共出动警力30余万人次,确保人民群众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欢度新春佳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