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山东庄户均百余亩桃园 计划集体返乡探亲

2016-02-05 16:40: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山东庄家家户户种植着大面积的桃园

  村民在搭建大棚

  桃树下养鹅,成为山东庄的特色

  村民从地里劳作完回家

  王新芳老人讲述山东庄发展变化史

  30年前的“豪宅”,如今在山东庄已很少能看到

  两层楼房加一辆汽车现在是山东庄村民的标配

  当年村庄狭窄的巷道

  如今的水泥巷道宽阔平整

  30年前建起的“别墅”掩映在桃林中,村民戏称为“古堡”

  林鲁南和孔凡旺展示刚刚成立的农业合作社营业执照

  孔凡旺、林鲁南两人讲起桃树种植技巧头头是道

  农闲时候村民偶尔打打兵乓球

  大众网运城2月5日讯(见习记者 苏龙生)走进山西省运城市临晋县东南10里处的山东庄,土地平旷,交通发达,四周桃林环绕。村上现有居民68户,共270余人,桃园种植面积达800多亩,去年仅靠桃园一项,全村收入400多万元。村长孔凡旺告诉大众网记者,为让村上年青人记住自己的根,他计划在农闲时组织村民集体回山东探亲。

  68户人家38辆轿车 年收入6万元算低产户

  “咱菏泽人能吃苦,这些年我是亲眼见证了村里的变化。”山东庄73岁的王新芳老人翻阅笔记,从居住环境、生活条件、产业结构三个方面,向大众网记者展现了山东庄的发展历程。

  王新芳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村里到处都是土打墙、茅草房。从1961年开始,村里人自力更生,在地里种杨树、开砖窑,村民逐渐住上了简易瓦房,但外村的人谈及,还是会说“山东庄,不嫌脏”。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山东庄开始大规模种植桃树,用了不到25年的时间,村上现在基本上是家家住上了二层小楼。

  村民通讯和出行的改善也反映出山东庄生活条件的变化。村子在1985年装上了第一部有线电话,用了一年时间成为电话村,现如今是人手一部手机。村民从2010年开始购买小汽车,现在68户人有38辆车,“这说明了什么?”王新芳自豪地说,“说明人手里头有钱了。”

  王新芳告诉大众网记者,在1982年之前,棉花是山东庄最主要的经济作物,那时候全村年收入大概只有两万元。之后村里开始发展果业,摸索了十年之后集中资源大力发展桃业,现在村子一年收入400多万,年收入6万以下的都成了低产户。

  种桃走上富裕路 瞄准互联网+走高端路线

  孔凡旺告诉大众网记者,山东庄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人:祖籍菏泽市鄄城县临卜镇的林鲁南。

  记者在孔凡旺的引领下找到林鲁南时,他刚从河北回来。林鲁南告诉记者,他刚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林科技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将在明年引进该学院最新研培的多种最新产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这个我在很早之前就认识到了。”林鲁南说。

  林鲁南告诉大众网记者,他是山东庄上第一个引进优质桃树的人。因为桃子口感好,从引进种植到打开市场,只用了极短的时间。自己现在有9亩桃园,去年收入12万元,预计今年能卖15万元。

  作为庄上的桃业带头人,林鲁南对该产业的发展前景有充分的仔细。谈起下一步的发展,林鲁南说目前有两个打算,一是投入资金发展桃类产品深加工,二是结合现在的互联网发展形势,集中优势资源走高端路线。

  同在异乡重礼义 村长计划组织集体返乡探亲

  孔凡旺告诉记者,从几年前开始,村上只要有人上大学,村委会都会出资500块钱作为奖励。2008年春天桃业发展遭遇了一次危机,因为水塔破裂导致春旱时候无法灌溉,在此情况下他给村上曾经资助过的学生挨个打去电话,几天时间就筹集了上万捐款。“这是礼,也是义,这种做人之本不论何时都不能丢。”孔凡旺说。

  “现在的年轻一辈好像都忘了,自己的根儿在菏泽,我的儿子还能记住,孙子就不知道了。”说起这件事,孔凡旺显得忧心忡忡。他计划接下来在每年农闲的时候,组织村民开展集体返乡探亲。他说:“种桃的都知道,根儿烂了树就死了。人活着,怎么能没根儿?”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孙华飞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山东加大力度去房产库存 看看这些新政买房时用得着

    2.jpg

    2016年伊始,多地打响房地产“去库存”攻坚战。取消省内异地贷款户籍限制,职工在缴存地以外的省内其他城市购买自住住房,可向住房所在地公积金中心申请贷款。我省将打通商品房与保障房通道,提高棚改安置货币化比例,改建安置房为发补偿金,让棚改选购商品房;政府...[详细]

    02-05 08-02济南日报
  • 黄河山东段封河200千米 现“冰凌覆盖”景致

    1.jpg

    2月3日,垦利黄河河务局冰凌观测队队员探查冰凌情况。受持续低温影响,黄河下游山东段河道全线出现淌凌,封河长度达206.95千米,河道内46座浮桥被拆除。受持续低温影响,黄河下游山东段河道全线出现淌凌,封河长度达206.95千米,河道内46座浮桥被拆除。[详细]

    02-05 08-02中新社
  • 打车软件火“拼”春运 济南到菏泽是最热门路线

    3.jpg

    春运高峰到来,今年,由于各大打车软件平台力推“跨城拼车”业务,拼车回家过年成为时下“热门之选”。记者在滴滴顺风车尝试发布返乡行程,10分钟内即有3名车主邀请同行,价格比高铁一等座还略贵一些。[详细]

    02-05 08-02齐鲁壹点
  • 春节串门 工作收入婚姻育儿四话题最让人反感

    4.jpg

    随着春节的临近,许多在外地工作的青岛人陆续返回家中。昨天上午,记者调查发现,婚姻、育儿、职业、收入、体重等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最让受访者反感,希望亲朋好友特别是长辈们不要刨根问底。[详细]

    02-05 08-02青岛早报
  • 2015济南经济成绩单:GDP总量突破六千亿元大关

    03.png

    2月3日,市统计局公布了2015年济南经济运行情况。记者获悉,2015年济南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市GDP总量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达到6100.2亿元,同比增长8.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5.4...[详细]

    02-04 07-02济南日报
  • 过年了,你在老家坐月子我在站上守供暖

    检运三班负责的都是老片区,郎南社区、七里山路片区4000多户居民的供暖事宜全靠班组里这7个人解决。听说他们过年还要坚守工作一线,这几天,郎南社区好几户居民都特意跑到检运三班办公室,邀请他们除夕吃年夜饭。[详细]

    02-05 16-02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