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斯文:文化世家访谈录》一书通过对陈宝琛、周馥、赵尔丰、冒鹤亭、叶玉麟、吴瀛、朱家溍等七个名门望族后人的口述访谈,回顾了影响深远的时代变迁,还原出生动的百年历史人文图景,展现了家族血脉、文化传承的历史演进,带给读者震撼的文化体验。同时也让人们看到,是一个家族形成的优良的家风,才使他们虽历经沧桑仍福祉绵长,虽时过境迁仍繁星闪耀。
中国社会这一百多年来,经历了有文字记载的5000多年历史从未有过的大变局,大震荡。在剧烈的社会、文化、阶层的变动之中,不少大家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土崩瓦解、四分五裂、烟飞云散了,但也却有那么一些家族,任凭风狂雨骤,如那巍峨的高山,千秋不朽;如那浩荡的江河,万古长流,在神州大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成为人们仰羡的楷模。如出了帝师陈宝琛的福建螺洲陈家,出了晚清名臣周馥、近代著名实业家周学熙、近代著名藏书家及实业家周叔的浙江建德周家,出了晚清名臣赵尔巽、赵尔丰的辽宁襄平 (辽阳)赵家,出了现代文博事业开创者吴瀛、著名剧作家吴祖光的江苏宜兴吴家,以及出了近代著名学者冒鹤亭的江苏如皋冒家、出了文物鉴定大家朱家溍的浙江萧山朱家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那么,这些家族为什么能在社会大变动中仍然保持生生不息的活力呢?通过采访他们的后人,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通过陈宝琛后人陈绛的讲述,我们从中悟到了一些道理。一是这些家族都笃信“耕读传家”的道理,十分重视送子女上学读书。以至社会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的后人都能与时俱进,掌握到一技之长,具有生存的本领,从而保证了家族的枝繁叶茂、世代昌盛;二是有独到的家风。这样的家风就是要子女做人正直,做官清廉。在这种家风的熏陶下,他们的子孙后代都自觉遵守,不越雷池半步。书中讲述的先祖陈景亮的故事,就是其中的典型。人家看到当“司员”太久,要他写封自荐信,以便大家联名保他“外放”当官,但他却说,“夙夜办公,是司员的职责,此事断不可行。”硬是把可以得到的“肥差”给推辞掉了。应该说,良好的家风,是这些家族百年不衰的根本原因。
赵珩的曾祖一辈出过“一门三进士、弟兄两总督”。其中的赵尔丰是晚清的四川总督,赵尔巽是《清史稿》的编纂者,那么,赵家为何能够繁衍昌盛呢?赵珩在讲述中回顾说,自己的家族应该 “算不得望族”、“比较寒素”。但为什么能够出那么多杰出的人才呢?通过他一字一句的讲述,我们明白,是文化的传承,保证了家族的长盛不衰。
读《百年斯文:文化世家访谈录》一书,让我们对这七个家族肃然起敬,高山仰止。也让我们知道,文化的力量是可以跨越时空,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这些能够传承百年的世家,正是在风云变幻的流变社会,固守着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根本,才使这些家族人才辈出,兴旺发达。而在“君子”已经不被视为人格塑造最高理想的社会里,这些家族和他们的成员,仍然顽强而自信的恪守“读诗书,正德行,守礼节,知廉耻”,犹存的古风铸就了一个家族的不朽,也培养了一个个出色的人才。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世界里,要想保持一个家族的兴旺,要想保持一个人的操守,不妨从这些家族的百年轨迹中寻找可资借鉴的东西,校正自己前行的方向。这,就是阅读《百年斯文:文化世家访谈录》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和启发。
(《百年斯文:文化世家访谈录》,周景良等口述,郑贵良采写,中华书局2015年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