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南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利民惠民

2016-01-27 04:26:52来源:大众日报作者:

△老年人免费体检
△市南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定期举办培训班,普及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科学知识
△医疗专护病房为失能和半失能老年病人提供24小时医疗护理与生活照料
△社区开展卫生急救知识培训
△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入户康复指导
△白内障复明工程
△健康知识进社区
△社区义诊

为辖区687例60岁以上符合白内障手术指征的老年人实施白内障复明工程;为辖区2.7万名60-79周岁无体检单位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活动;深化医疗联合体建设,探索适合城市社区的分级诊疗模式;推进“新家庭计划 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

2015年,青岛市市南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以群众的健康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开展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多措施加大惠民力度,大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薄克国 卢佳 韩英子

复明工程

让白内障居民重见光明

青岛市市南区卫计局工作人员介绍,在为老年人体检过程中,他们发现,白内障列居已体检老年人患病首位。通过充分调研,市南区卫计局在2014年启动了白内障复明工程——为市南区常住60周岁以上患白内障且符合手术指征的老年人实施复明手术。

市南区卫计局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在公开招标确定的手术医院青岛眼科医院建立区办实事绿色通道,制定了符合老年人特色的就诊工作流程:由专人接收名单,专人负责通知患者参加术前初诊、核对人员身份、答疑释惑等工作;固定团队实施术前检查,提出立即手术或是延期手术意见,对延期手术病人进行相关疾病诊疗意见确定复诊日期;对已实施复明手术的术后人员分别开展1-3天、7-10天、2-3周术后复查工作,对手术愈后情况进行追踪,确保高质量地完成每一例手术,2015年实施手术687例。

同时,由青岛眼科医院负责做好术后病人的健康指导工作,采取发放宣传折页、集中讲解和个体指导的方式,从心理指导、用药指导、生活指导、饮食指导、病情观察、复诊指导等多个方面做好健康指导工作,防止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市南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还会在电话抽查访问中,对医院健康指导工作的落实情况予以追踪,及时向医院反馈患者意见建议。

自2013年以来,市南区累计投入区财政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已免费为辖区户籍60-79周岁无体检单位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8.7万余人次。

市南区在开展辖区老年人基本情况和基本需求调研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老年病发病特点,确定了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项目内容,主要包括:病史询问,内外科物理检查,眼科裂隙灯检查(白内障检查)等。2015年,增加了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等检查项目,进一步满足了辖区老年人健康体检需求。

据介绍,每年年初,市南区卫计局印发“致市南区老年朋友的一封信”,详细介绍市南区开展60-79周岁无体检单位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的具体内容,包括免费健康体检的时间、地点、项目、联系电话等方面,通过各街道社区居委会张贴到全区居民楼的各个单元楼。区卫计局还设立体检工作咨询电话,接听居民来电,对居民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疑释惑。同时,将健康体检工作与健康管理相结合,在体检中,对所有参加健康体检的老年人,在本人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健康档案,对确诊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老年性白内障等慢病的老年人纳入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专人对参加体检老人进行科学合理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

“医养结合”

让养老服务更贴心

在养老方面,市南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探索建立了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护理站、居家养老等四位一体的医养融合养老体系,满足了居民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2012年7月,青岛市将二三级医疗机构的“专护”、老年护理院等机构养老的“老护”、社区的家庭病床即“家护”,统一合并为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并在市南区试点实施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据测算,失能老人在养老院或居家接受医疗护理的每日人均费用仅为医院住院的20分之一。

市南区人民医院在全市率先试点医疗专护病房,为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病人提供24小时的医疗护理与生活照料,形成了具有医疗保险保障的医养结合模式。市南区人民医院专护病房入住老人均由执业医师、护士提供24小时的医疗护理诊治与生活照料。2015年,为住院病人节约50%医疗费用。

目前,市南区内有17家专业的养老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专业的生活护理和照料。为更好的做好老年人医疗保障工作,不断扩大医疗卫生服务覆盖面,市南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积极引导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牵手,在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保障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对于没有条件设置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可选择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形成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互补、互助、互动、互融的发展格局。其中设置医疗机构的养老院8家,签订合作协议养老院9家。

家护养老模式是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护理需求为导向,以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为重点,市南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积极开展以家庭病床治疗保健康复为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提高了社区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益,同时缓解了医院床位紧张的压力,解决了部分社区居民“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

新家庭计划

送服务上门

“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各种服务。”2014年8月,市南区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青岛市唯一试点区,选定了金门路街道的仙游路社区作为试点单位。在居民比较关注的婚姻、生育、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上,来更好地服务居民。新生活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居民所接受。

为了把服务做到社区居民家中,仙游路社区通过召开动员会、QQ群里公告、工作例会通知、宣传栏内张贴、楼道海报邀约、社区报预告等形式广泛宣传,提高了新家庭计划项目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同时在片区设立互助点,让身边的人服务身边的事。成立“4S”便民服务队,提供防盗门维修、感应灯维修等服务;推行“半封闭准物业”模式,实现小区向自治管理转变;打造银龄创业工作室,居民相互之间传授手工才艺;片区居民共驻和谐,每年一次的“邻里百家宴”连起居民情。

开展需求问卷调查,求居民需求和建议;印制宣传资料,结合教育培训、活动开展,进行宣传发动和意见征集;对失独家庭、计生困难家庭进行入户走访慰问,实行政策“找”上门、服务“送”上门、代办“拿”上门、帮扶“跟”上门、需求“访”上门。同时在居民家庭成员中选择1名家庭责任人,指导其对家庭成员进行培训,促进家庭发展能力的提升与传承;挖掘街道特色家庭,培树典型家庭,选出最美片长、最美楼长、最美居民、最美志愿者等典型人物进行表彰。

市南区还让有专业、有能力的社会组织、企业承担“新家庭计划”项目内容;建立了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家庭文化4支专业服务团队,整合辖区10余家社会组织加入,30余名专业人员参与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分析评估。仙游路社区还通过发挥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提供爱心陪伴、电脑培训、家电维修、手语培训、听障人员帮扶、理发、修自行车等20余项服务。仙游路社区还发挥老朋友艺术团、百灵鸟合唱团、文明巡访团、残疾人托管站、益爱英语角等义工队伍作用,推动“日日有活动、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演出、处处有亮点”,让居民的才艺在社区得到充分展示;楼组长、片长、居民骨干等典型培育和示范引领作用。居民以爱好和趣缘为纽带,形成了健身、育儿、保健、读书、环保、手工、出游等朋友圈,构成了“新家庭计划”的活跃力量和“神经末梢”,并定期举办活动和聚会,推动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互相关爱。

仙游路社区通过创建“微课堂+微联盟+微传递+微记录”四微服务载体,推动了社区智慧服务居民新模式。通过按需开展分类培训,邀请业内知名专家授课,实行短平快的微课堂教育模式;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演练、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培训,并配备了健康大礼包、应急救护贴等实物宣传品。成立“家庭发展联盟”,建立团队和居民两个交流QQ群,定期组织座谈会、工作推进会,并进行课前、课后问卷汇总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联动+惠民+精细+便捷的四化服务模式,也让新家庭计划服务更贴心。”据了解,市南区联合志愿者单位和辖区医疗专家组织开展了多次应急救护演练、健康服务大集、名医名家进社区、婚姻家庭法律咨询、早期教育等活动,与驻街单位联合举办社区运动会、社区春晚、社区唱响中国梦等特色活动。通过建立“长者”服务中心,推进“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开展日间托管、午间就餐送餐、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服务;打造“暖心之家”,实施安康关爱、精神关爱、生活关爱3大类20余项失独家庭关爱服务项目,让失独之痛得到抚慰;建立社区救助中心、居民诉求服务站,落实各项惠民政策。

在社区也可

享受专家坐诊服务

“多亏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给帮着联系大医院的专家,我对象的病才能及时得到控制并恢复起来。”1月19日,在中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林女士说。林女士老伴的心脏搭桥手术能成功完成,得益于现在市南区开展的医联体模式。2014年以来,市南区通过医联体积极探索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提高了整体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刚方便快捷地服务居民。

为更好地服务居民,2014年,市南区积极推行协作模式(松散型)医联体,逐步完善对社区居民全过程的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机制。通过三级医院对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支持、人员培训与资源共享,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探索建立医联体内部检验、检查、转诊、预约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互与共享,降低医院药品比例,促进分级诊疗,畅通医联体内部上下联动渠道。

同时,市南区大力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将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下沉到社区,建立以全科团队长负责,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为技术指导的团队服务模式,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开展居民家庭签约式服务,主要为区域内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病患者及残疾人,提供包括居民健康信息的管理、健康生活行为的干预指导、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等相关服务。

目前家庭医生签约试点工作共签约502户,签约人数达691人。

全科医生入户进行居住环境评估;入户进行老年人的健康查体;入户采集检验标本、心电图检查;对行动不便居民的入户诊治;对残疾病人入户进行康复治疗……在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这样一个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他们及时联系特需居民,及时送医送药上门,减少了老年人、慢性病人出现健康问题。

为了更好地把健康送到居民家中,2013年市南区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青岛市试点单位组建了第一支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以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的核心,实行全科医生社区网格化防治结合的服务。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会定期参加青岛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全科医师能力提升计划,参加青岛市全科医师岗位胜任力培训班,提高全科医生团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通过各种培训,帮助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全科医学相关政策,提高全科医生服务团队的服务水平。

全科医生服务团队成立至今,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各种方式向社区居民公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工作人员的姓名、服务内容、服务时间、联系方式等内容,让居民充分了解了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工作。并利用健康义诊、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门诊医疗等时机,发放《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大力宣传开展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工作目的和内容。

“我们以慢性疾病防治为切入点,与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式服务关系,向居民及家庭提供连续性、综合性的健康服务。”黄县路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签约个人及签约家庭的成员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治及康复等基本医疗服务,同时将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紧密融合,根据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重点对辖区内65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及重型精神病患者、残疾人,以及妇女儿童提供包括居民健康信息的管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指导等一系列的服务。

市南区还设立了10处“健康小屋”,居民可以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免费使用仪器进行健康自测。在八大峡健身广场和心海广场建成了两条“健康标识路”,以纠正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营造居民健步锻炼的风气。在市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有“爱之家”艾滋病咨询室,引导和教育患者,对他们进行行为和心理干预。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