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王 瑜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样本调查①
近年,青岛多措并举支持中小微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一大批中小微企业发挥了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推进创新转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本报记者近日走访了十余家企业,探究“专精特新”样本提供的创新经验。
传统制造业中,中小企业涉足领域迥异,但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依托原本的技术优势,或延伸向高端制造,或继续在细分行业领域做专做强,不仅经受住了经济下行的考验,也造就了一大批持续创新的“隐形冠军”。
自主制造“无人机”
青岛宏百川金属精密制品有限公司,最初生产的只是仪器设备的配套部件。4年前,企业开始接触高端先进制造业,把自己的精密部件装到了航天航空、舰船、无人机系统装备上。如今,企业已成立了自己的无人机研发中心,转型升级成为颇具规模的无人机制造企业。
“看似是两个行业,实际上依托的是原有的加工能力。我们生产的无人机上,90%的零部件已经实现了自主制造。”企业销售部经理王烨说,“传统制造企业受利润空间限制,纷纷寻找出路,对宏百川这样的低附加值企业来说,创新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出路。”
创新并非坦途。全国无人机厂家已超过1400家,如何从中突围成为宏百川新的课题。企业没有再在趋于饱和的民用无人机市场厮杀,而是瞄准了军民特殊行业中的尖端需求,成功研制出一批国内领先的高端旋翼、固定翼无人机等工业用机。王烨说,他们目前有两项填补国内市场空白的“绝活”:一是在无人机上安装“应急伞降系统”,在遇到事故时可有效实现无人直升机伞降,解决了世界性的行业难题;二是研发出“自助式感知系统装备”,利用红外遥感及超高光谱成像技术制作的光电感知仪器,可具备超高光谱分辨能力,可实现从物体直接识别物质,使产品由安全监控、人员搜救拓展到海洋环境监测、矿产资源勘探等领域。
小芯片衍生大平台
青岛杰瑞自动化有限公司,在大数据商机下瞄准了民用市场,企业的法宝是一枚小小的芯片。
“GNSS多模基带ASIC芯片”,是入选山东省重点领域关键核心零部件的产品。植入芯片的接收机可应用到民船、森林、电力、电信、抢险救灾等特殊民用领域。
“最重要的是,产品的硬件设计和导航软件完全实现了国产化,打破了国外产品对我国的指标限制。凭借这一技术优势,杰瑞公司分别研发出应用于海上搜救、警用执法、车辆监控、老年健康监护、平安校园等多种类型的终端产品。”公司总经理助理、高级工程师董蔺告诉记者,在产品之外,杰瑞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可覆盖全部终端产品的综合性位置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可对企业或个人开通不同权限的管理账户,用户登录平台后可实时管理、查看、监控账户下的各类终端。
为“蛟龙号”制造特种绳缆
说起建于1922年的青岛花边厂,许多市民还会想起头绳和花边织带。历经市场摸索中的一次次转型,花边厂已变身“海丽雅”集团,并从一家传统纺织企业转型为高新技术和服务型企业。
几年前,企业转型研发生产海洋特种绳缆、军事特种绳缆、工业安全绳缆等高端产品,成功替代了国外进口产品,打破发达国家对此类产品的技术封锁。几十年的织带经验帮助企业迅速研发出独特的绳缆技术,在深度、强度、温度、精度方面创下了中国绳缆界四个第一:可适用于海下8000米的深度、绳缆强度是同直径钢缆的2-5倍、在-196℃至560℃的环境下不分解不熔化、绳缆表皮与内芯的移滑度为零。
凭借这些绝对优势,海丽雅的特种绳缆先后登上了中国海洋科考船 “大洋一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和国家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
海丽雅集团副总经理郑文娇介绍,有了特种绳缆,企业联合清华大学研发了“自冷却式救生缓降器”,解决了高层建筑火灾系列逃生问题。在研发、生产应急自救产品的同时,企业又从单一产品研发中发现了服务业的商机。
针对群众缺乏应急自救的知识和技能、灾难现场不会自救的现状,海丽雅集团建成了青岛市应急安全教育培训中心,成为国内第一家由企业投资运营的应急体验馆,包含消防体验培训区、地铁体验培训区、地震体验培训区、校园应急培训区、医疗自救培训区等九大区域21项互动项目,一年多来已累计接待10万人次。郑文娇说,“眼下的产业调整期,业绩暂时有所下滑,但这也是转型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完全有信心投入到应急安全这一新兴行业。比如我们的应急体验馆,已在全省成功复制17座,将来有望在全国遍地开花。”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