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桓台转型发展的攻坚之年。桓台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统领,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以转型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抓有效投入上优质项目为支撑,突出抓好工业强县、文化旅游、生态文明、城乡一体四项重点工作,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县新局面。
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建设
工业兴则桓台兴,工业强则桓台强。始终扭住工业强县建设不动摇不松懈不变调,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逐步补齐产业短板,加快向产业中高端迈进,力争年内完成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
做优做强主导产业。深入实施“铸链补链拓链”工程,优势主导产业集约化、高端化、链条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石油炼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链条,围绕“油头化尾”和炼化一体发展,充分用好进口原油使用指标、成品油批发零售价格放开试点等政策,加快向关联产业延伸,年内力争达到700亿规模。金诚石化投资18亿元的油品质量(国V)升级及配套项目上半年建成投产。金诚石化投资97亿元的MZRCC联产EPM及配套工程、汇丰石化投资2.6亿元的C5/C6异构项目确保三季度前开工。氟硅材料产业链条,围绕新能源、新环保、新材料,重点发展含氟精细化学品、含硅有机高端化学品和含氟功能膜材料,年内力争达到300亿规模。尽快完善相关手续,确保东岳投资1.4亿元的有机氟材料项目7月份开工。
打造文化旅游业特色品牌
以文化名城建设为契机,深入挖掘整合县域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工业、农业、建筑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扩大桓台文化对外影响力,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设立齐桓文化旅游开发公司,统筹王渔洋故里景区、马踏湖、红莲湖、史家遗址等自然、人文资源的高端策划和高标准建设,加快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桓台休闲度假两日游”品牌。重点抓好总投资20亿元的马踏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红莲湖欢乐世界项目,大力发展生态度假游和都市休闲游。启动城南等6个“省级传统古村落”保护规划,组织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引导发展乡村体验游。借助山东省王渔洋研究会等社科机构和高校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开发王渔洋文化内涵,创新发展特色文化游。
坚定不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严控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和燃煤总量指标,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双倍替代制度,完成热电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及钢铁、石化企业环保治理。工业园区外不再布局新的污染排放项目。深入开展空气异味综合整治,年内完成化工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广使用洁净型煤和兰炭。
加快生态水系构建。6月底前完成涉水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提升改造,确保县域主要河流水质COD、氨氮、总磷、总氮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全面实施马踏湖“河湖连通”工程,深化湖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力争湖区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推进猪龙河入湖口人工湿地三期、邢家人工湿地二期、乌河河道走廊湿地建设,进一步恢复湖区及周边河道生态基流,初步形成覆盖县域东部的地下水入渗补源网络。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抓住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机遇,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均等化发展,让城乡群众更全面、更公平地享受发展红利。
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北外环升级改造工程进度,建设工业路、一中西路地下综合管廊。9月底前完成中心大街、镇府街、铁西路等道路东部城区段改造施工。继续实施村级公路网化工程,10月底前竣工通车。
强化民生保障和改善。建设经适房200套,棚户区改造397户。继续设立10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累计完成50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持续发展社会事业。扩展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全县80%以上的镇中心幼儿园达到省级示范标准。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中小学内涵提升发展。桓台一中附属学校实现秋季招生。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设县医院静脉配置中心和省内最大国医堂。完成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发放居民健康卡,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孩政策,积极应对人口政策调整带来的教育、医疗等新问题。
(晚报记者伊茂林 通讯员杨永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