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哲学

2016-01-13 11:45:00来源:济南日报作者:

□张笑恒 编著

李嘉诚的多元化经营

李嘉诚进军美国的一次浩大行动是1990年。李嘉诚在美国最合算的一笔交易,是他与北美地产大王李察明建立友谊。李察明陷入财务危机,为结下好的合作伙伴,他将纽约曼哈顿一座大厦的49%股权,以4亿多港元的“缩水”价,拱手让给李嘉诚。

在新加坡方面,万邦航运主席曹文锦邀请香港巨富李嘉诚、邵逸夫、李兆基、周文轩等赴新加坡发展地产,成立新达城市公司,李嘉诚占10%股权。

1992年3月,李嘉诚、郭鹤年两位香港商界巨头,通过香港八佰伴超市集团主席和田一夫,携60亿港元巨资,赴日本札幌发展地产。

李嘉诚是投资组合多元化分散风险理论的忠实实践者,他从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他旗下的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都是经营地产,港口,零售,能源,投资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投资成立合资公司,充分分散了行业风险和地区风险。

李嘉诚通过分散投资的方式来分散风险,但他的每一投资几乎都盈利了,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某些行业产生泡沫而不景气但有另一行业的平稳发展作为支撑,金融危机很难对李嘉诚的“长和系”形成严重的影响。“长和系”有众多经营不同行业的子公司。从集团架构来看,长江实业是整个“长和系”最上层的公司。而李嘉诚的多元化经营取得成功确实是世界企业界的经典案例。柳传志在谈及联想的多元化发展时曾多次提到李嘉诚的“长和系”模式。

“长和系”1996-1997年就开始投资互联网行业。1999年1月,长实、和黄与李泽楷合资设立Tom.com;2000年,长实、和黄与香港两家最大的银行——汇丰、恒生银行合资成立汇网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还钟情中医药行业。1998年,李嘉诚就与香港新世界集团联手打造香港“中药港”,2000年,和黄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成为同仁堂科技第二大股东;2003年12月,和黄通过附属公司和记中药,与同仁堂集团总部成立北京同仁堂和记医药投资有限公司,同仁堂与和记各占49%股份。合资公司全面介入同仁堂的所有实体项目,如内地开设药店、药品或药材生产以及同仁堂海外开店。2004年5月底,和黄与广州白云山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以白云山中药厂为基础成立合资公司——白云山和记中药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通过这种与龙头企业合资经营的形式,“长和系”利用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行业管理经验为自己的成功经营铺平了道路,降低了独自经营的风险。

在李嘉诚投资经营的众多行业中,他主要都是与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合作,以共同控制的方式进行投资或者个人进行少量投资。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