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崔 武
本报讯 昨日起,《青岛市全域及中心城区规划控制线划定》规划成果进入公示阶段。在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专业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我市首次在“一张图”上划定了蓝线、绿线、紫线、黄线、橙线、黑线及城市发展边界红线等控制线,作为保护生态基底、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依据。
据了解,《青岛市全域及中心城区规划控制线划定》出台是我市加强山、海、湾、河及湿地的保护,实施更为严格的生态空间管控措施,统筹协调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的重要举措。其中,《青岛全域规划控制线划定》划定范围包括青岛市全域11282平方公里陆域和12240平方公里海域,划定内容则统筹城市规划、国土、水利、林业、环保、海洋渔业、文物保护等专业,建立了市域生态保护框架,打破了条块分割弊端。
“七线”中,蓝线指的是市域地表水体(含海洋)及地下水源保护区控制的地域界限,包括河流,水库湿地,地下水功能区,海岸带(海域、海岸线、海岸带、海岛、海洋保护区、航道锚地);绿线指的是城市各类绿地和市域重要生态绿地范围的控制界限,包括山体林地,河流水系两侧绿地,交通廊道两侧绿地,城市大型绿地公园;紫线指的是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优秀建筑和其他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范围,包括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含文物古迹);黄线指的是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市域内重要基础设施用地控制界限,包括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复合走廊;橙线指的是重大危险设施的安全防护界限,包括油(气)库、油(气)码头、石化区、油气管线等危险源的保护控制线;黑线指的是500kV及以上电力高压走廊的用地控制线(220KV及以下高压线走廊在其他层面的规划中落实);城市发展边界红线指的是2020年青岛市城市用地发展空间的控制界限。
据了解,各类规划控制线划定是一项由宏观逐级向微观、整体逐次向局部,内容和精细程度不断深化的工作,需要从全域、分区、控规三个层次逐步深化细化各类控制线。下一步,各区市还将在此基础上制定各自的规划控制线划定。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