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报再辛苦,一声“谢谢”便知足

2016-01-09 09:47:18来源:半岛都市报作者:邓慧秀

《江苏路新闻》创刊一周年之际,热心读者和“送报人”送祝福道心声

日期:2016-01-08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2015年1月1日,伴随着新年的到来,一张张沾满墨香的《江苏路新闻》在江苏路这片文化底蕴浓厚的老城里传遍了千家万户,走过了春夏秋冬。转眼间,又到新年伊始,《江苏路新闻》迎来了一周岁生日。值此创刊一周年之际,本报不少热心读者送来了祝福,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同时,“送报人”也与您一起重温这一年的辛酸与感动。

读报收藏创刊号,精心做剪报

今年68岁的掖县路社区居民于成香是个爬山达人,被人们称作“崂山活地图”,创刊初期,本报对其进行了采访,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缘分。一直以来于成香都是本报的忠实读者,她不光把社区报上有关自己的内容剪下来放到剪报册里收藏,还把她感兴趣的和与她相熟的面孔的内容也收藏了下来。另外,社区报上的居民作品栏目也成了她学习的阵地。“每期报纸拿到手,我都会仔细研究上面的居民作品,尤其是摄影作品,跟别人学习拍摄的角度、技巧。”

来齐东路社区参加集邮展的齐鲁集邮研究会青岛分会名誉会长刘浩从小在齐东路长大,对江苏路老城有着很深的情愫。本报老城印象中《齐东路的往昔今朝》一文勾起了他对往昔的不少回忆。刘浩特地要了一份创刊号收藏,并指着齐东路回忆起了它从前的光景。“不管走到哪,故土永远是最难以割舍、难以忘怀的。也因此对这份《江苏路新闻》感到格外亲切,回去我要好好研读,了解一下这一年来街道发生的事情。”刘浩说。

办报窍门养生经,每样多写点

自创刊以来,《江苏路新闻》聚焦居民身边的人和事,以其接地气深受居民喜爱,收获了大批忠实读者。写居民爱看的内容、办居民喜欢看的报纸一直是我们的目标。为了让这份报纸健康茁壮地成长,在创刊一周年之际,不少居民也为本报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社区报的内容很广,既有街道的工作,还有社区的活动,居民身边的人和新鲜事。有了这份社区报,居民不光能知道自己社区发生的事,还能通过它了解其他五个社区的情况,很方便。”大学路社区居民孙美均说,“既然是咱老百姓看的报纸,我觉得多些生活小窍门、百科知识,还有养生经都会很受大家欢迎。”

针对社区报的内容,居民王娟也给出了建议:“我们身边大多数都是老年人,也都爱看报。我认为社区报在照顾年轻读者的同时可以多侧重报道一些与老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教老人如何科学理财、如何防诈骗等。”

送报听一声“谢谢”,再累也值得

《江苏路新闻》自创刊以来每两周一期,周五出刊,之所以能传遍千家万户,离不开送报人的辛勤付出。如今,报纸每期都由社区里的楼组长或自防队员、城管志愿者为居民发放,分页整理、投报箱、送入户,送报人的踏实认真备受居民称赞。

每次拿到报纸,大学路社区楼组长王润莲和王守花都会跟其他楼组长一起在居委会将报纸分页整理好,在往报箱投时再认真叠成长条,确保报头《江苏路新闻》几个大字露在外面,方便居民取阅查看。“院里都是多年的老住户,哪家订报纸哪家没订,时间久了我们都知道。订报的住户我们就给他们投报箱,没订的就给他们送家里,或在路上巡逻遇见时给他们,避免造成报纸浪费的现象。”王润莲说。对王守花来说,每次送报时居民的每一声“谢谢”都让她备受感动。

掖县路社区居民王玉秀负责为掖县路2~14号院发放报纸,周五拿到报纸她都是当天就发,从不隔夜。因为院里老年人居多,还有残疾人,考虑到他们取报纸不方便,王玉秀每次都给他们送到家里。“每次送报纸,大家都很客气,我也因此听了不少谢谢,知足了。每到出报时,大家就开始期待,报纸拿到手,喜笑颜开。他们高兴,我们也跟着乐,苦点累点都不算啥。”王玉秀说道。

其实,像他们一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社区报奉献的人在江苏路街道还有不少,在社区报一周岁时,也真诚地跟他们说一声“谢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