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创新,更要对标

2015-12-31 17:59:05来源:青岛新闻网作者:

10月18日,满载17.8万吨乌克兰铁矿石精粉的“土库曼斯坦”号,在日照港接卸,这是日照银行、日照港、日照港物流保税中心和河北敬业集团采用“贸易+物流+金融+监管”四方合作模式后的第一艘船。

就在前一天,10月17日,由日照市政府主办、日照港集团和日照银行承办的“新常态下贸易融资业务发展与合作研讨会”在日照市召开,中心议题是推出日照银行、日照港、平安银行、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与感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设计的“新常态下动产质押融资业务解决方案”。

该方案针对当前解决贸易融资过程中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利用感知科技有限公司世界领先的物联网技术,“控单、控货、控资金、控风险”,以破解银行授信和企业融资“两难”局面,这在山东是第一家。

在介绍该方案时,日照银行特意说明,在全国这是第二家。

这是为什么?追根溯源,在于该行的“对标创新”意识。

15年前,日照银行组建时,在当地金融机构中市场份额倒数第一,当年利润仅25万元。如何少走弯路,先赶后超?捷径是模仿,“照着葫芦画葫芦”。

日照银行选择的第一个“葫芦”是南京银行,且几乎亦步亦趋,从发展思路、管理模式到金融产品。2006年,日照银行与南京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正式“联姻”。

这是全国第一例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股权联合和战略合作。

近十年来,日照银行通过与南京银行等的战略合作,采用直接授信、银团贷款、投行业务等模式,累计引进域外资金1793亿元,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借助南京银行主要股东巴黎银行的经验和模式,全方位提升了管理水准。

今年3月25日,南京银行、日照银行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两家银行的分行也签署结对子协议,双方合作再上新台阶。

“依样画葫芦”,目的是“卖葫芦”,进而“卖瓢”。日照银行坚守“质量为本,稳健经营,不求做大,但求做精”的经营理念,金融创新之举层出不穷:山东省第一家获准发行标准公务卡、第一家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第一家获银监会批准设立小企业信贷中心等等。

当然,在这每一个“第一家”的前面,都有一个“成熟的葫芦”。

“我们是一家地级市的城商行,虽然‘船小好掉头’,具有‘机制活、决策快、效率高、服务好’的优势,可‘小船更须防风浪’,时刻要‘稳’字当头。”日照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森解释为什么“画好葫芦再画瓢”。

从小范围的镇域产业到关系区域经济命脉的临港集群,与地方同呼吸共命运,基于经济真实需求创新,抢占市场开拓主动权,成为日照银行持续快速发展的源动力。

9月25日,贵州物联(集团)有限公司与日照银行签署合作协议。一家大型国企,为什么千里迢迢携带资金前来与日照银行合作?吸引他们的是日照银行新推出的“银商通”业务。

随着日照市港口经济的发展,在大宗产品交易活跃的同时,也给银行风险防控带来较大挑战。2015年1月,日照银行推出“银商通”,将借款人、上游客户、下游客户、交易所、日照银行、监管公司六方形成一个“圆环”。银行贷出的资金,在“环”中全流程封闭运行。

“在这样一个‘封闭环’中,交易背景、货物流、资金流都是透明的,风险可控性特别高。”贵州物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覃良直言。

无论是 “‘新常态下动产质押融资业务解决方案’,还是‘贸易+物流+金融+监管’的四方合作,或者‘银商通’,都是落实全省外经外贸工作座谈会精神,解决当前贸易企业面临的授信难、融资难问题的一项措施。”王森认为。

据介绍,与日照银行携手推出“新常态下动产质押融资业务解决方案”的是感知科技有限公司,其总裁刘海涛先生是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组长、国家973物联网首席科学家。

在国际管理学界,标杆管理、流程再造、战略联盟被称为20世纪三大管理工具,而标杆管理则是能够有效衔接所有管理工具的一种工具。“杆”是参照物,“标”是达到或超越参照物的标准。“标杆”即一个最值得模仿的榜样,它可以是工作方法、模式、流程,也可以是某个具体标准。

所谓“标杆管理”,就是通过不断模仿最佳实践、不断创新来达到或超越标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如果希望成为最优秀的企业之一,“对标”是一个理智的选择,也是一条成功捷径。

日照银行的“画葫芦”,就是“时时找标杆、处处立标杆、人人创标杆”的有效尝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