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进行足球活动。 学生在玩呼拉圈游戏。
一走进济南市育晖小学,就被浓厚的足球氛围包围着,从教学楼走廊的足球绘画、书法、教室内黑板报,到足球教材、足球歌和足球操,再到专门设立的足球馆……校园里足球元素随处可见。短短6年,学校已两夺山东省冠军。更为难得的是,学校设计了系列足球课程,从2011年起,学校把十一月定为足球月,并确定每年的“足球月课程”,足球运动不再是特长生的专利,“全民皆球员”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构建适合学生成长的丰富课程,而足球课程只是学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学校校长王伟辰表示,学校旨在打造一所由“向日葵课程”(向日葵是学校的校花)为根基,充满童心、童趣的温暖的学校,因此,围绕培养“身心两健、气质独特”育晖学子的教育目标,学校构建起了以足球课程、童心课程、生动课程、雅行课程、主题月课程、班本课程、多元选修课程等为主体的“向日葵”课程体系。
主题月唱“主角” 校园活动精彩纷呈
走进校园,你处处能看到孩子读书的身影,校园里处处弥漫着沁人的书香……从2009年至今,学校已连续开展了五届“捧起心爱的书——读书月”课程。通过校园午间广播、“读书达人”评选活动、作家进校园、原创诗歌展示、学子讲坛、读书擂台赛等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
“为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培养学生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学校开发了主题月课程体系。”王伟辰告诉记者,现在学校主题月课程不仅形式多样,精神内涵也越来越饱满,每个月学校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程,其中3月为“感恩月”、4月为“读书月”、5月为“游戏月”、6月为“友情月”、9月为“敬师月”、10月为“爱国月”、11月为“足球月”、12月为“家长月”。
据悉,在十月份的“爱国月”课程中,六年级一班设计了以“初步了解我国民族乐器”为主题的课程内容,从我国民族乐器的种类认识,到欣赏民族乐器演奏,再到学生现场演奏,课程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家长月”课程中,三年级二班开展了“班爸爸进课堂——小军训”活动,爸爸教官对班级队列、两操进行军事化训练;“班妈妈进课堂——教你一招”活动,妈妈指导员教给学生一个劳动小技巧、一个生活小妙招……每一项内容都深受学生喜爱。
“主题月活动以课程为抓手,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发课程,在全校范围内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避免了教师开展班级活动的盲目性。”学校教师李芳告诉记者,去年毕业的她,既是一名新老师又是一个新班主任,一开始非常头疼开展班级活动,不知道德育目标如何展示,“学校的主题月课程,让我能够有章可循,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学生在成长的同时,老师也在进步。”
打造“班本文化” 班级文化各美其美
在赵蕴丽老师所带的三年级一班,全班40多名同学没有一个人是班长,取而代之的是以6名班主任助理为首的20多个班级管理岗位。在班级里,学生们不仅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岗位,还摘了“官帽”,每人都参与到班级乃至学校事务中去,正所谓“小鬼当家”,真正在活动中提升自信心、增强责任感。
据悉,从二年级开始,在赵蕴丽老师的带领下,班级设立了20多个岗位,40多名同学竞争上岗,每个学生都认领了自己的岗位,“有的负责开关灯,有的负责桌椅”。“6位班主任助理轮流‘执政’,小事情‘小鬼们’都能自己处理了,大事情才会麻烦我这个班主任。”赵蕴丽告诉记者,“小鬼当家”班级自治实施以来,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班级的卫生、纪律学生自己就能管理得很好,让学生们自信倍增的同时,变得更加独立。
学校葛莹主任说,“小鬼当家”是三年级一班班本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育晖小学,每位班主任都有自己的班本文化课程,每间教室都有自己的精彩,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追求,从而构建起了各美其美的班级文化。
“2011年下半年,‘生命化教育的班本文化研究’在市级课题立项,班主任充分利用家委会、社区等资源,组织学生通过阅读、摄影、绘画、观影、团体心理辅导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体验。”学校德育处主任李谊青告诉记者,从“小珍珠班”“小书虫班”“七彩小太阳班”“小蜜蜂班”“海燕中队”等极富童趣的班级,到“小珍珠奖”“蜂王奖”“小淑女”“小绅士”“月之星”等精彩纷呈的评价体系,在班本课程的研究中,一个个流淌在学生、教师、家长中的感人故事逐步积淀并丰厚着学校文化。
深耕“雅行文化” 学生个个彬彬有礼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从行为习惯到学习习惯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学校就非常重视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一年级三班班主任郝一泽告诉记者,一年级新生学写新字时,她就拿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关注学生写字姿势,一个一个地纠正孩子的书写错误,“现在孩子们只要一拿起笔写字就知道‘一尺一寸一拳头、头正
身直脚放平’,写字姿势非常端正。”
学校副校长王艳表
示,好习惯会使
学生终身受
益,而小
学阶段
又 是
培养学生习惯的 最佳 时期,因此,学校在全校广泛征集学生应具备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形成了“育晖学生课堂雅行标准”。
“每个班级从‘听、说、读、写、做’五个方面重点选取一两个学习习惯制定班级习惯公约,编成耳熟能详的顺口溜,让学生不仅会说,还能主动做好。”王艳告诉记者,例如,二年级一班实行了“为我们喝彩”的评价方式,爱家明星团(爱心、义工、参与活动、小管家、小组长责任)、小绅士小淑女(习惯、礼仪、规则)等评价方式,每项评价都会配合孩子们的奖章记录本,让每一个孩子体会到努力就会有进步,“通过一学期的‘文明礼仪雅行教育’,多数学生彬彬有礼,以‘小绅士、小淑女’标准要求自己,做到雅言、雅行。”
此外,学校积极构建“博·雅”多元化课程,除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开发课程外,还吸引家长和高校资源参与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其中,济南大学与学校合作开发了文学导读、民族风情、电子控制等课程;学生家长开发了面塑课程,社区开发了葫芦丝、吉他等课程。“校外资源的加入,提升了学校课程的质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王伟辰表示。(本报记者 史春勇 通讯员 李建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