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省城一家蔬菜店的两位老人因为一氧化碳中毒被送进医院抢救。而就在月初,省城曾发生了一起让人惋惜的事情,一对刚结婚十余天的小夫妻,因使用煤炉子不慎导致煤气中毒,双双离世。入冬以来,不止是济南,省内类似的悲剧频频发生。为此,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加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防范和处置工作的通知》,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文/图记者冯心如
车库房里的悲剧
时间过了半个月,美里花园一如往常平静。在B区5号楼,一连三处用车库改造的屋子,中间一间房门紧闭,粗粗的铁链子锁在大门上。悲剧正是在这间屋子发生的。
这个出租屋是由车库改造的,大概有二十多平米,原来的卷帘门被改成了铝制的玻璃小门,外面又加了一层栏杆门。从外面透过玻璃能清晰看到房子内部,玻璃门的旁边有一个炉子,另一侧堆积着一些蜂窝煤,中间用窗帘一分为二,靠里的地方是一张床,外面则摆放着沙发、冰箱等生活用品。
提到这对小夫妻,住在对面楼上的付大妈忍不住惋惜了一番。她告诉记者,小区里的居民楼已经通了暖气,但不包括这些车库。一个装修好的车库房一个月租金500,因为没有暖气,大多用煤炉子取暖。原先这三个屋子都住有人,自从中间这家出事了之后,旁边的住户也搬走了。“煤炉子的盖子也没有盖上,那么严实的屋子,怎么可能不出事。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煤气会这么危险。”付大妈说,车库没有窗户,里面有一个小门,一般是不开的。因此玻璃门一关,整个屋子就密封严实,只能靠烟囱通风。出事那天是西北风,烟囱正朝着风向,加上煤炉子的大盖没盖上,煤气排不出去,也是主要原因。
在C区,卢阿姨和老伴住在由车库改造的房子里已经好几年了,卢阿姨家的车库房略大些,有40平米左右,说起小区前些天发生的事,她也连连叹息。卢阿姨说,因为没有暖气,一到冬天她家也是用煤炉子取暖,但会对煤炉子格外小心。和那对小夫妻用的煤炉一样,上面有一根管子排气,不同的是卢阿姨家还安装了一个排风扇。
今年煤气中毒特别多
今年入冬以来,煤气中毒事件高发。尤其在农村地区、城乡接合部及市区没有集中供暖的区域,冬季居民多使用煤炭取暖,这些地区也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重灾区。
在济南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不断地一批一批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被送急诊室接受治疗。据济南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司敏介绍,截至本月16日,中心医院今年共收治一氧化碳中毒259人,最多的一天达10人。而2014年共收治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47人。相比去年,今年的一氧化碳中毒者明显增多。
这种悲剧不只是在省城发生。
据了解,进入11月份后,各级医疗机构接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人员也明显增多。德州市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仅在12月8日凌晨5点到早上8点10分就接到了4起煤气中毒报警事件,造成10人伤亡。济宁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统计,11月8日至24日,120急救出诊一氧化碳中毒88例。蓬莱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更有3天收治53人一氧化碳中毒的记录。
侥幸心理是大敌
针对省内各地频发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加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防范和处置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做好一氧化碳中毒科普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全民自救、互救和防范能力,提醒公众增强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
一位多年报道时政新闻的同行告诉记者,在他的印象中,还是第一次注意到省里专门为防范煤气中毒下发通知。
据司敏介绍,每年冬天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都特别多,一般都是以蜂窝煤取暖的情况,以家庭为单位的比较多,各个年龄段的都有,有老有小。轻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重的是昏迷,甚至死亡。她认为人们对一氧化碳的危险性认识不够是主要的原因,“很多中毒者都抱有侥幸心理,没想到煤气中毒会和自己有关系,悲剧却真的发生了。一人死亡都会造成一个家庭的破碎,特别需要加强人们对煤气中毒的防范意识。”
司敏说,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很容易被人忽视,在夜间进入睡眠以后,中毒者即使意识到中毒,却也往往失去了自救能力,而外人又很难及时发现,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在有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地方,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