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小伙踢足球时倒地猝死 中青年猝死比例增多

2015-12-15 08:57:00来源:水母网作者:李珑

  

  水母网12月15日讯(YMG记者 李珑) 12月13日,烟台开发区一韩资企业小伙张某在福山某球场踢球过程中,疑心源性猝死。记者昨天向张某的球友证实了此事。专家提醒广大球友,患有心脏病、心肌梗塞等疾病的人应避免激烈运动,球友运动前应禁止喝酒,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准备活动。

   小伙在足球场上倒地猝死

  据死者球友透露,事发当天下午,张某所在的球队在福山一球场与友队举行内部友谊赛。谁也没想到,那竟是年轻的张某生命中最后一场球赛。张某今年29岁,是一名足球爱好者,平时经常参与训练和比赛,身体条件不错。当天的比赛张某踢前卫位置,进行到45分钟时,他突然感到不舒服,在毫无征兆且没有与他人有任何身体接触的情况下突然倒地不起,身旁的球友马上赶至查看。“怎么叫都没反应。”当时在场的一名球友说。

  在救护车到达后,医护人员对张某进行抢救,在抢救近一小时之后,医方宣布张某经抢救无效死亡。球场方面称,现场医护人员初步诊断,张某系心源性猝死。

  张某是山东枣庄人,在开发区一家韩资企业办公室任职,今年9月初与恋人举行了婚礼,妻子才查出怀孕不久。其同事告诉记者,张某平时斯斯文文,也喜爱运动。公司定期组织员工体检,张某的体检结果一切正常。张某性格温和,工作能力和同事关系都不错,出这样的事,同事们都很惋惜。

  事发后,张某的亲人从老家赶来处理他的后事。张某生前所在球队队友及烟台市足协其他球队捐出一万多元,球赛赞助商润鹏投资董事长肖先生及亲朋也拿出两万多元对其亲人进行慰问。据悉,张某所在公司除给员工买正常保险外,还有医疗意外保险。

   上半年猝死病人900多例

  运动猝死的定义是: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意外死亡,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显示,足球运动是猝死发生率位居首位的运动项目。

  烟台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范觉新介绍说,剧烈运动猝死的患者,虽然不多见,但在临床也碰到过不少。

  “年轻人剧烈运动猝死,一般都是本身就有基础性疾病,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而已。”范觉新说,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患者,一旦剧烈运动,会出现心跳加速,心脏舒张期缩短,血液流入冠状动脉的时间减少,一旦产生冠状动脉痉挛,很可能诱发猝死。

  “一旦出现心慌、头晕、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休息。”范觉新强调。猝死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心源性猝死;二是过劳死;第三是有显性基础病的人,例如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但是还和健康人一起加班,在过劳诱因下会导致猝死。其中,心源性猝死又占大多数。

  记者从烟台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获悉,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120共计出诊急救各类猝死病人达900多例。其中,60岁以上者占70%,40-60岁者占28%,青年人猝死比例有增多迹象。

  专家指出,八成的猝死与冠心病有关,而很多中青年冠心病患者都是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长时间的超量工作与压力。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多达55万。这也就意味着,每天至少有1000多人猝死。

  “猝死发生前,部分人会有胸闷、心慌、晕厥等症状,但是还有部分人没有症状。一般老年人比较容易发生猝死,但由于现在中青年这个阶段,上有老,下有小,心理和身体压力都大,所以发生猝死的情况呈增多趋势。”烟台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范觉新说。

   “黄金四分钟”急救成功率大

  那么,怎样才能预防猝死呢?“生活不规律尤其是熬夜很容易诱发心脏问题,应该尽量避免经常熬夜。”对此,范觉新建议,很多心脏疾病都是无症状的,本身不容易被察觉,很多时候都是过度疲劳后诱发酿成悲剧。要知道,“过劳死”能够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梗,实际上是源于长期的超时劳动或者高强度劳动,以及由此相关的精神压力所导致的突然死亡。

  他强调说,中青年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太累,作息要有规律,不暴饮暴食,适量运动。最好是每年体检一次,了解自己有哪些遗传性、基础性或者是隐性的疾病。“这些疾病你不查可能就不知道,但是它们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

  针对众多都市白领心理压力较大的现状,学会释压的方法很重要,尤其是适合自己的,比如说运动、旅游,或者跟朋友倾诉。而一般来说,秋冬季节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像高血压、心脏病等,这些病例也很容易发生猝死。

  120急救指挥中心主任常黎明告诉记者,猝死抢救几率很小,关键是要及早治疗,把握住发病后的“黄金四分钟”。另外,要及时拨打120,仅今年上半年,就有19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通过120得到了及时抢救。

  抢救运动猝死的正确方法是:将意识丧失者平卧在地,采取正确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专业医护人员赶到现场。

  常黎明主任提醒,当病人的面色、口唇转红润,出现烦躁,肢体活动,甚至有呻吟声,呼吸恢复时应停止抢救。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高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