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引擎新发展

2015-12-14 11:39:02来源:济南日报作者:刘媛媛

山东海伦环保科技公司生产的膜丝净化出的水可直接饮用。 (刘学谦 摄)

立添食用菌的杏鲍菇种植车间。

(刘学谦 摄)

从最早的火药驱动的燃烧式引擎到蒸汽引擎,再到汽油引擎、柴油引擎……引擎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安全系数和行驶速度。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当地的产业结构同样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近日,记者走访长清区、高新区和章丘市发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产业加快崛起正成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走势。高新首届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大赛落幕

本报讯(记者 祝蕾 通讯员郭树蛟 张昊)近日,首届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创大赛暨中国(济南)药谷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和颁奖仪式在高新区举行。12个项目最终脱颖而出,分获“海创杯”、“药谷杯”一、二、三等奖。

本次比赛是由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发起的一项全国性赛事活动。大赛以“筑梦中国,创享未来”为主题,其中,“海创大赛”由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主办,聚焦海外人才项目;“药谷大赛”由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和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共同主办,面向生物医药领域。决赛当天,30个入围大赛决赛的创业团队现场进行项目路演和评审答辩,经过激烈角逐,12个项目最终脱颖而出。“高纯度金属纳米材料生产设备的研制及工业化生产”项目团队、“治疗性创新抗体和长效蛋白药物产业化平台”项目分获“海创杯”、“药谷杯”一等奖。

活动组委会邀请了来自云投汇、盈富泰克、建元天华等多家创投机构的资深投资人和行业专家,组建了导师团和评委团,围绕团队管理、股权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行创业辅导和决赛路演。下一步大赛组委会还将在济南、枣庄以及更多省市地区陆续开展考察、对接活动,并根据参赛团队、投资机构和引才单位的需求,提供更多后续服务支持。

近年来,高新区建设了以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综合保税区、齐鲁软件园、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济南药谷等国家级园区为主的创新创业载体,推出了一系列“筑巢引凤”的举措,聚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和优势更加明显。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留学人员创业园作为高新区吸引海内外人才的主力军。近年来,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指引下,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不断延伸“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孵化服务链条,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了济南药谷研发平台区和产业园区,聚集各类生物医药企业650余家,销售收入达到300多亿元,一批国际领先、甚至首创的项目入园发展,未来将成为带动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引擎。长清 谋划新经济增长点

如何在新常态下谋划新的经济增长点?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优势,在结构、层级、机制等方面注重处理好新与旧的辩证关系,提升三次产业品质。长清区围绕自身特色产业和现实基础,客观分析自身的优势与短板,将三次产业创新提升作为优化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和“爬坡过坎”阶段的总抓手,构筑起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三轮驱动新格局,推动实体经济不断扩规模、提档次。今年新开工项目196个,竣工87个,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16家,新增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一。

内抓转型 强筋骨

上世纪50年代,压力容器制造业在长清兴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长清区已有各类压力容器制造企业100多家,成为全省压力容器制造业基地。然而,面对经济新常态,压力容器产业冲击首当其冲。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长清传统企业不断破局。今年10月份,随着一根根膜丝在车间诞生,山东海伦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跃成为了掌握了过滤设备的核心技术国内最大的膜丝生产企业。“不断的技术人才投入,让我们摆脱了受制于人的状况。”公司董事长张传勇说,公司投入1.2亿元,成立山东涌泉膜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污水处理、海水淡化和高效安全饮用水一体化设备的研发生产,成功由传统压力容器企业转型升级为从事废水处理、物料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工程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的综合类环保科技公司。长清区积极推动传统工业向智能制造、节能环保设备、新能源装备转型升级,全力发展新型工业。全区各类环保装备制造企业达到近百家、平均增速超过15%。宏达、北辰、国舜等一批本地老企业成功转型。

补齐短板 造新血

带着与智能手机相连的便携式单导心电采集设备,程操和他的山东小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其他16家企业正式入驻创新大厦。与他一起来的,还有其他16家企业,这是长清紧抓“互联网+”机遇,为经济发展增加新的增长极的其中一步。

投资130亿元的清华紫光科技城签约入驻,北斗应用产业园、神州数码智慧电商谷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培植壮大着力打造集成电路、高端研发等电子信息新兴产业集群,长清区正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此外,总投资120亿元占地5000余亩的深农海吉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作为全省前六强的医药批发物流企业豪诺,正在全力构建一个以产业园为中心,贯通上下游的信息终端连接渠道,上至药厂下至药店、医院等,实现库存、售价等全信息共享的医药物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充分体现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高度统一,长清区正加紧“造新血”的节奏。

做足特色 延链条

在江北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立添食用菌生产基地的培养室内,培养架上的层层簇簇的杏鲍菇伸出了“脑袋”,运用工业化的手段,利用温控技术、空间技术,立添食用菌可日产30吨食用菌,可实现年销售1亿元。

不但要做最大,更要做足特色,长清区是特色农产品生产大区,拥有石都庄西红柿、西里山药、立添食用菌等知名品牌。长清茶、中药材、特色蔬菜、三油作物等优势产业异军突起,现代农业发展得到优化提升。如何解决农产品生产中间环节多、流通损耗大、拓宽销售渠道,把生态绿色产品推广出去?长清区通过实施“互联网+农业”,不但让专家遥控管理蔬菜种植,还搭建了蔬菜基地、商户或市民求购信息交流桥梁。

(本报记者 邵明红 通讯员 李娜)

章丘双山街道 当好青年创业“娘家”

“还是回来好!”济南源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元虎谈起自己的回乡创业经历兴致颇高。“街道创业扶持政策力度大,街道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人员每月都来免费指导培训,企业发展越来越好,现在已成为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现代畜牧养殖企业。”在双山街道,像王元虎这样的回乡创业者都吃到了家乡扶持政策的甜头。

该街道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印发宣传页、典型事迹宣讲等形式,广泛宣传优秀人才回乡创业的政策规定、工作举措、实践成果、典型做法等,树立王元虎、李光宗、袁镇芝等的回乡创业典型。同时,该街道还组织创业成功者和有创业意向的群众开展创业经验交流会,互相交流经验共享信息。

针对部分回乡创业人员初次创业缺人脉、缺资源、缺技术、缺经验等现状,街道劳动就业中心举办“名商高徒”活动,让企业家与回乡创业人员结成帮扶对子,提高回乡创业人员的信心。“我回来创业,政府帮了很多忙,帮助招工、选厂房。如今企业运营很好、订单满满。”回乡创业典型袁镇芝,在贺套村创办了章丘市双源罗茨鼓风机有限公司。

为提升创业成功率,该街道还举办免费创业培训班,培训内容紧紧围绕创业展开,理论教学与参观考察相结合,邀请优秀创业人才做经验交流,并为每一位学员建立创业扶持规划,从创业技能、创业项目、创业管理方面对受训者加以创业引导扶持,从而有效壮大创业队伍,提升创业成功率。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创业培训班一期,培训学员32人,源虎土猪、光澜新能源、双源罗茨鼓风机为创业教学示范点,为学员提供经验和借鉴,效果良好。

该街道全面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建立“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提供“保姆式”服务,对回乡创业项目提供优质服务,打造浓厚的亲商氛围。目前,街道已有中小微企业70多家。下一步,双山街道还将借助外出务工人员眼界宽,信息多,人脉广的优势,培养一批经济意识、致富能力和奉献意识强的优秀人才回村任职,壮大村干部队伍,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取信于民。

(本报记者 刘媛媛 通讯员 毛文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