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利益各方动起来

2015-11-25 11:36:49来源:济南日报作者:记者 周福宝

8月5日下午,全市自动扶梯安全检查现场会在银座商城召开。

10月16日下午,参加全国副省级城市质监系统会议的代表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济南市电梯应急救援平台。电梯安全相关动画片,可到市质监局网站下载。

制造商、业主、物业公司、房产公司、维保单位……脚下一部小小的电梯,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方,加上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递增速度,给监管部门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和考验。

“市质监局推行多项举措,充分调动和发挥利益各方的积极性,更直接、更有效地解决电梯使用管理中的问题。应该说,这些举措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11月10日,市质监局党委书记、局长于界平在接听12345热线时表示,“目前济南电梯安全整体形势比较平稳,截止到现在,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电梯安全事故。”建全省首家电梯应急救援平台

“继续推进电梯应急处置平台的建设工作。”在接听12345热线时,于界平说。

电梯应急处置平台的建设,是市质监局让电梯利益各方“动起来”的一项新举措。

对于这一平台的建设意义,国家质检总局2014年出台的《关于推进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曾指出,“它是加强公共服务,满足群众安全乘梯的必然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创新安全监管模式的现实需要。”

据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副处长周辉介绍,目前全国已建或在建这一平台的城市有10余个,包括广州、南京、杭州、长沙、西安等。目前我市该平台的硬件已全部建设完成,软件已经进入到最后的调试阶段,预计12月中旬进入试运行阶段,“投入使用后,它也将成为全省首家电梯应急救援平台。”

那么,这个平台运行后,会发挥怎样的作用?济南市特种设备检验院副院长王培福向记者介绍了它的四大主要功能。

一是应急协调指挥功能。接到乘客困梯电话后,指挥并调度电梯的签约维保单位,按照电梯应急救援响应程序和时限要求实施救援;对签约维保单位不能及时救援的,平台调度人员及时协调就近的其他救援站点或公安消防等救援力量,实施安全、快速、科学的救援,最大程度缩短乘客困梯时间。

二是咨询服务功能。接受群众有关电梯安全的咨询、投诉和举报,解答和协调解决群众使用电梯中的安全问题,成为质监系统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窗口。

三是大数据分析统计功能。按时统计和分析电梯困人等故障数据,开展风险监测,及时发布故障信息,实施分类监管,实现电梯安全的动态监管和科学监管。

四是社会监督功能。定期向社会公布电梯安全状况的信息,向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提出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促进电梯使用、维保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推动多部门综合监管机制形成。

“全市所有电梯的数据、资料,包括定位等要全部纳入这一平台中,因此它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时间。”王培福说,“电梯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投入使用后,一旦出现电梯困人,能够快速定位,然后第一时间调出故障电梯的资料信息,快速有效地调度救援力量及时救出被困人员。”安全宣传动画片成中小学课件

“随着电梯数量的快速增长,使用的人越来越多,向社会宣传安全常识十分有必要。”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工作人员刘海鑫介绍,2005年以后,我市电梯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几乎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市在用26689部电梯,十年翻了近两番,“咱说话这会功夫,可能就有一部新电梯投入使用了。”

为了让济南市民更加形象地了解电梯使用安全,市质监局投入资金历时一年制作出了包括《电梯安全保护装置》、《文明乘坐电梯》、《被困电梯如何应对》、《电梯安全乘用常识》等10方面内容的电梯安全动画片,并通过济南电视台7个频道播放。

此外,还特别印制了1000张动画片光盘,相继发送到部分中小学、社区和其他公众场所、领域进行播放。值得一提的是,市教育局已将其作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课件。

“我们是全省第一家制作这种安全宣传片的。”刘海鑫说,每年质量安全月期间,市质监局都会组织人发放光盘,今年还专门到济南特殊教育学校,“为那些平时不方便坐电梯的孩子,专门播放并讲解电梯安全使用常识。”

“您所乘坐的电梯是否存在经常停运的现象”“小区电梯轿厢内使用的移动电话能否正常通话”……今年1月,市质监局举办的“身边电梯万人评”活动成功落幕。

活动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共有12道问题,让市民对所乘坐过的住宅电梯的安全性能、运行状况、管理现状等进行评价。“业主是电梯的产权者和使用者,充分发挥每位业主在电梯使用管理中的参与作用,调动其积极性,能够更直接、更有效地解决电梯使用管理中的问题。”对这项活动的举办,周辉表示,“万人评”的意义就在于摸清济南住宅电梯的实际运行情况,为下一步出台针对性管理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让监管会战和安全检查成常态

电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人们对于电梯的安装、运行、维护、保养等各个环节的关注也与日俱增,这对电梯安全的主管部门提出了新的监管要求。对此,市质监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市有关文件、方案的要求,结合全市电梯管理现状,每年都深入开展安全监管大会战和电梯安全大检查,并使其成为常态。

“目前已经完成年度检查计划的90%。”据周辉介绍,每年年初,市质监局都会向市政府报送全市电梯监督检查计划并进行备案。

7月17日,市质监局在高新区召开由各县市区质监局(市场监管局)分管领导、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负责人以及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维保单位负责人共计60余人参加的全市质监系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高新区现场会。会议坚持以发展的思路、探索的精神、创新的意识,认真研究新体制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着力建立特种设备监察工作新模式,为济南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湖北荆州“7.26”电梯致人死亡事故发生后,市质监局第一时间对深入电梯安全大检查进行部署,首先对涉事的“申龙”牌自动扶梯,全市共有102台,立即停止运行,并通过相关单位自查、质监部门跟踪检查的方式,全部检查一遍,真正确保无误后方可再投入使用。7月30日,市特种设备检验院召开电梯安全工作紧急会议,安排部署电梯检验中心工作。

“要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把隐患当成事故;把教训变成经验,善于吸取。”8月初,市质监局在历下区银座商场召开全市自动扶梯安全检查现场会。会议现场,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处长王京龙传达了《关于立即开展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安全检查的紧急通知》,银座商场作为电梯管理示范单位做了经验汇报并现场组织了事故救援和应急演练。

8月3日晚,风雷交加,济南迎来了入夏以来第一场特大暴雨。由省质监局局长亲自带队的省电梯安全检查督导组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的情况下,来到我市某商场对正在使用的电梯进行突击检查,并向市质监局稽查局下达了应急指令。随后,我市稽查局稽查队人员圆满完成了这一应急任务。

接到指令后,稽查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第一时间向稽查人员发出通知。由于是下班时间,且天降大雨,队员们分别从四个方向向现场赶,其中,最短的路程约8公里。30分钟左右,大部分队员冒雨来到现场,并及时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展开应急处置,任务最终得以圆满完成。稽查人员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仍能快速出动,这次任务充分检验了我市质监局稽查局的应急保障和处置能力。

8月3日起至8月底,市质监局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电梯安全大检查,重点检查火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电梯安全状况。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质监局)严格按照省质监局“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以及确定的9项内容和52个环节,狠抓电梯安全主体责任和相关责任落实,督促电梯使用管理、维保单位对在用电梯逐台进行隐患和风险排查。截至8月31日,共出动检查人员2187人次,检查生产单位3家、使用单位1321家、维保单位128家;检查垂直电梯26143台、横向电梯2849台,消除隐患186处。

9月是全国质量月,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电梯检验中心积极响应省质监局“迈向质量时代,建设质量强省”的活动主题,围绕“上上下下安全,你我共同关注”的电梯安全宣传主题,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及电梯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增强社会电梯安全意识,规范乘客乘梯行为;组织电梯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正确应对电梯故障和采取救援措施;组织开展电梯安全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制作和播放电梯安全常识动画片,发放安全知识画册、张贴画、教育光盘等宣传资料,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宣传法律法规、电梯基本常识、常见故障、自救措施等电梯安全知识,促进全社会关心、关注电梯安全,营造“电梯安全你我有责,安全乘梯、文明乘梯”的良好社会氛围。

而针对我市少数电梯存在应急救援不及时、老旧电梯故障率较高、维保质量不够高等问题,开展电梯维保质量抽查和部分老旧电梯安全评估,检验中心负责人和质量师跟随检验人员到电梯现场检查电梯安全性能和维保质量,并掌握检验人员对检验流程和检验规范的执行质量情况。对抽查和评估中发现的隐患,及时采取措施,督促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进行整改。

直面目前存在的安全使用问题

作为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电梯检验中心的工作人员,陈刚平时的工作就是与电梯直接打交道。说起目前全市电梯安全使用存在的问题时,他表示,主要集中在“老旧电梯的使用,管理单位不到位,维保单位水平参差不齐、人员能力高低不一等方面。”

据陈刚介绍,老旧电梯一般是指运行15年以上的电梯,比较容易发生故障,而像小区里的老电梯一旦出现问题后,维保资金往往不到位,这是困扰社区电梯的一大问题。

去年,我市被省质监局列为电梯安全管理改革试点城市,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制度,推进老旧电梯更新改造进程。如今,这项任务取得了一定成效。据刘海鑫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在用的15年以上的电梯981台,10年以上(含15年)1212台,“应该说数量不是很多。”

“目前全市维保单位包含外地驻济的共有140余家,而且还在增加中。”说起维保和管理单位存在的问题时,陈刚表示,很多电梯生产厂家并不提供售后维保服务,日常维保工作很多是由第三方维保公司承接,由于行业恶性低价竞争,导致不断压低成本,维保人员工作强度大、收入低,维保能力落后,相应的电梯维保次数和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证,最终会成为电梯运行安全隐患。此外,使用单位管理不到位、巡查不到位、安全管理员偏少等问题,也是电梯安全使用目前存在的问题。

“对于这两个问题,我们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首先明确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的主体责任,使其必须要尽到应尽的义务。”周辉表示,市质监局每年都会在组织多次的电梯安全宣传、检查、大会战中,“督促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尽到自己的主体责任。”

对此,周辉以维保为例,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电梯属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电梯设备状况和使用状况决定维保频次和维保部件,至少每15天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电梯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必须由取得资质许可的安装、改造、维保单位或者电梯制造单位进行。“显然,在这一规定中,至少15天进行一次全面维保是法律规定的基本底限,但是,很多单位往往把15天维保当成目的,搞一刀切,这是不合适的,应当根据各自电梯运行实况做更多更细的维保工作。”

作为近年来推出的一种新型保险,很多单位对电梯责任险的投保积极性不高。为了积极推动鼓励济南更多的单位投保,提高责任主体的赔付能力,解决可能因电梯安全带来的赔偿不到位最终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今年上半年,市质监局与市金融办联合下发文件,召集全市100多家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联合太平洋、长安等保险公司,鼓励单位投保,并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广。

市民使用电梯需澄清几个误区

“请务必通过稿件,向市民澄清日常电梯使用时的几个误区。”采访最后,市质监局几位与电梯监管业务打交道的人员不约而同地强调。

安全也不能无所顾忌地使用

“电梯投入使用前,会出具安全报告,但报告中的安全检查是验证性检验,旨在验证其安全性能,因此,有安全报告仅仅说明它是一部合格的电梯,并不意味着在使用起来可以无所顾忌。”陈刚说。

对此,陈刚举例到,电梯安全报告就像人的体检一样,“体检报告结果显示身体很健康,这是对当前身体状态的一种判定,并不意味着接下来因为有身体健康的体检报告,就可以胡吃海喝,无所顾忌了,这样时间久了,身体势必也会出问题。因此,电梯安全只是前提,要想保证良好地运行,还需要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等各个利益相关方予以切实地管理维护。”

电梯遇困反而是一种保护

“电梯遇困时出现紧张的心情是正常的,但不能慌乱,更不能盲目自救,电梯因自救出现后续事故的例子非常多。”王培福说,“电梯困人恰恰是一种保护状态。”

“电梯运行中出现钢丝绳断裂直接坠落几乎是不可能的。”对此,王培福进一步解释,乘坐电梯时,如果遇到中途停止运行的情况,“实际是电梯内的安全保护装置起到作用,这时市民不要盲目自救,胡乱按键或试图强行打开电梯门反而会诱发事故的产生,应该按下紧急报警装置,或者拨打救援电话。因此,最安全的状态就是停住然后传递信息,等待救援。”

业主是电梯真正的“主人”

“如果是一般的商场或是单位的电梯,由于电梯所有权、维护权和管理权责任是统一的,电梯出现问题较容易解决。然而在住宅区内,当房屋销售完成后,其实电梯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已转移给小区业主,维护和管理责任在物业公司,但是,业主们往往并没有认识到自已的是电梯的主人,平时对电梯不爱惜,对电梯安全运行可能造成一定影响。”

相关调查结果也显示,造成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电梯制造质量问题占16%,安装问题占24%,而保养和使用问题高达60%。而在市质监局年初的调查结果中,不正确使用电梯、不文明乘梯的现象普遍存在,有70%的市民反映小区内存在这种状况。

“我们曾多次遇到或听到关于业主不当使用电梯的反映。”刘海鑫表示,“有的把电动车直接快进去,殊不知车把、脚蹬的刮蹭,都可能会对电梯使用造成影响;有的拿钥匙或其他物品猛戳电梯按钮;有的运送大物件,明明可拆卸,可还是整体硬往里塞;有的带着宠物在里面大小便,还有人喝醉酒在里面吐,事后不及时清理,这些有意无意的人为损害,都会对电梯安全使用造成影响。”

“电梯的产权归属是全体业主,物业承担的只是管家的角色,维修的费用最终还是落到每个业主头上。还有,更不能为图一时痛快,影响了电梯寿命,最后反而影响到包括自己在内的电梯使用者。”刘海鑫说。 (本版撰稿/记者 周福宝 摄影/范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