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的那些不良风气

2015-11-24 11:42:20来源:济南日报作者:杨城制

近日,娱乐圈再现吸毒“二进宫”丑闻,对此,某导演说:“我曾亲见多位演员在拍摄间隙蹲墙角聚众吸大麻。艺人涉‘黄赌毒’,特别特别糟糕。圈子里风气不正。”

古代社会有着诸多我们今天看起来很奇怪的风潮,古人们明知有害无益,但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下,却成为一种互相攀比的资本,甚至发展成为所谓的圈子文化,经久不衰。这种不良风气带给社会诸多弊端,从古至今的惨痛教训,警示我们有些所谓的“圈子”万万进不得。

吸毒为炫富,摆“毒宴”

“五石散”又称“寒食散”,始作俑者是三国魏时的何晏。由于何晏是当时所谓的名人,在其渲染五石散的功效以后,对魏晋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许多文人学士也跟风而动。

据其考证,从魏正始到唐天宝之间的五百多年中,服五石散的人可能有数百万,因此而丧生的人也可能有数十万。沉迷于五石散的人中不乏王公贵戚、名人学士,如司马丕(晋哀帝)、王羲之、王微、贺循等。其风潮也波及平民阶级中的男女僧道,甚至穷人生了病也诳称说是“散发”(五石散发作),借以掩饰贫病。可见服五石散竟然引得世风时尚为之改变。

到了近代,由鸦片引发的毒雾一直弥漫在中国的土地上,无数中国人的身体在鸦片控制之下而扭曲异化,吸食鸦片也随之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从魏晋兴起的五石散到近代流行的鸦片,毒品的横行不仅仅是因其具有成瘾性,也因人为追捧愈演愈烈。这种病态的攀比风气,使得多少家庭坠入恶魔的深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炼丹“长寿”药骗走了多少帝王命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神仙之说与神仙方术就广为流行。到了汉武帝时,一名叫李少君的方士,就曾经用“祠灶、谷道、却老方”取得武帝的欢心。“谷道”大概就是辟谷之道,“却老方”就是长生不老的方法,而“祠灶”就是早期的炼丹术。

炼丹在汉、魏之时盛行。葛洪是炼丹的倡导者,但他“资无担石(形容米粟不多),无以为之,但有长叹耳”。著名如葛洪尚且无法试其牛刀,可见炼丹、服丹在当时虽是社会时尚,但因财力、物力的原因并不普及。

唐朝时,由于统治者自认为是老子后裔,所以特别推崇炼丹术。由于国力的强盛,炼丹的风潮也在此时达到了顶峰。唐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皆为服丹药中毒而死。至明清之时,依旧有皇帝死于丹药,明世宗嘉靖终日深居西苑炼丹;明光宗朱常洛命丧红丸,引发了明代三大奇案之一——“红丸案”;清世宗雍正皇帝也因炼丹、服丹慢性中毒而亡。

一场追寻“永生”的炼丹之风,绵延了千年。然而,丹药企图长生不老的根本目的却颗粒无收。不仅如此,炼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化学品对人的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历史上许多人因为迷恋丹药,抛家弃子,一事无成,最终非但没有长生不老,反而早早地一命呜呼。

认爹忍气吞声只为追名逐利

中国古代的干爹和干儿子,也大抵是爹有面子儿倒贴的格局。

有记载称,曹操的老爹曹嵩,就是这样一个主动认爹的干儿子。他本姓夏侯,却认了大太监曹腾当干爹。傍上个大太监,虽说名声差点,却因此让本是“不知所从处”的小家小户蹭进权贵行列。曹操年纪轻轻,20岁起家就做了个郎官,没多久又被提拔为洛阳北部尉。那位“大汉皇叔”刘备靠实打实的军功起家,第一个行政职务也不过是安喜县尉而已。

此后历朝历代,这种“主动认爹的干儿子”史不绝书。

南朝时,梁朝大将夏侯夔有个儿子夏侯譒,为巴结叛将侯景,就把“夏侯”的“夏”去掉,自称“侯譒”,做了侯景的干儿子。

明末大太监魏忠贤,干儿子更不计其数,号称“五虎、五狗、十孩儿、四十孙”,许多都是现任官员、将领。这些人“认爹”后充当魏忠贤爪牙,活动能量极大,把明朝搞得乌烟瘴气。

古代官场盛行的“认爹”潮使得官场更加乌烟瘴气。官场以拜认干爹来分“帮派”,那些“认爹”官员的目的无非也就是为自己寻找一把“保护伞”,从而放肆捞钱或是增加官场晋升的政治资本而已。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