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新标杆为引领,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2015-10-08 18:32:00来源:大众网作者:徐加明

  编者按:

  今年7月召开的山东省委十届十二次会议确定,山东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精准有效的措施推动稳增长调结构,着重把握“四个关键环节”,努力实现八个方面新进展。围绕这个主题,10月12日,“新常态·新定位·新提升——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活动即将启动。活动将通过全国新媒体的视角,全方位展现山东在经济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迎难而上、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和成就亮点。

  即日起,大众网、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山东手机报、大众网官方微博、微信全平台推出系列文章——行稳致远在担当,围绕“一个定位,三个提升”, 从项目园区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以及促进消费改善民生六个方面,宏观讲述山东“稳调”故事,全景呈现为“走在前列”而奏响的山东乐章。

  “行稳致远在担当”(4)

  以发展新标杆为引领,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徐加明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与日俱增,县域经济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推进“五化同步”,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凤凰涅槃、腾笼换鸟”,保障改善民生,重点和难点都在县域。

  2014年4月,山东深度调整考核“指挥棒”,突出转型发展和质量效益的指标权重,“GDP考核”由以前的60 分降低为25分,新增空气细颗粒物浓度现状及改善率、政府债务率、过剩产能化解率等指标,扩大群众满意度占比,避免一票否决过多过滥。同时,更加注重差异考核,引导各地走特色化发展路子,着力解决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显然,山东发展标杆的提升,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新定位提升新标杆的要求,提升发展标杆,不再简单以GDP论英雄,主要任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拉长产业链为抓手进行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在提质增效上争当排头兵。

  探索差异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的新路径

  俗话说“水无定势,兵无常形”。每个县域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发展路径也千差万别,这就要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扬长避短,在差异竞争中拓展发展空间。比如即墨市,近年来他们始终围绕海洋科研、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集中用力,深挖资源,放大优势,最终构筑起蓝色硅谷核心区“一个制高点”和汽车产业新城、国际商贸城、国际陆港、中国针织名城“四大主战场”的发展格局。事实证明,只有准确把握外部大势、未来走势和自身优势,找准上级要求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平衡点,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才能不断开辟发展的新境界。

  同时,集约化布局、集群化发展是县域产业发展大势。加快各种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可最大化的实现利益、市场、技术共享,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实施集群战略,按照全域统筹、产城一体、组团发展的原则,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着力打造产业聚集发展的新优势。鼓励企业创新,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经济下行压力下,实体企业大多面临出口萎缩、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转型升级成为走出产业困局的必然选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变“无形之手”为“转型推手”

  新常态下增创县域转型发展新优势,必须用好改革这个动力源,自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自我革命、放手放权,由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又换位思考、强化服务,围绕企业所急所难精准发力,努力退出“越位点”、补上“缺位点”、纠正“错位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活力、需求潜力和创新动力。尤其是针对乱收费、乱检查等问题,创新服务理念,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政务服务品牌,增强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实践一再证明,改革的时代机遇最多,转型的时期空间最大,但必须靠胆识来抢抓、靠行动来转化。只有这样,才能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干事创业中进位争先,在新一轮发展中率先走在前列。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强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创新。互联网思维强调平等、开放、参与,提倡互联互通、共享共治,这对基层政府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更新政府治理理念、方式和路径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是新常态下我国的宏观战略部署,也是县域积极应对新常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要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着力破除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制约,让创新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努力实现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努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构建开放创新合作网络,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形成面向社会、多元投入、资源共享的创新服务体系,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推进全民创业,带动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持续优化存量是理性而现实的选择,在用存量保财政、保就业、保稳定的同时,又不能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必须不断扩大新的增量,推动民营经济从规模优势向影响优势、从质量优势向品牌优势、从对比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带动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

  推进全民创业,培育一批市场主体。通过强化创业就业培训,加快创业基地建设,开展创业助推行动,引导专业技能人才、大中专毕业生树立闯市场、创大业的理念,带头创办、领办民营企业。同时,强化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市场主体,加快高端高质民营创业资本、创业团队的引进,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发展民营经济,既要高山,也要群峰。要着力做大一批民营骨干企业,做强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快推动“个转企”,尽快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为支撑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格局。(作者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

  行稳致远在担当(1)凤凰涅槃,奏响新常态的“山东乐章”

  行稳致远在担当(2)地里种景海上打粮,农业大省的“现代化转身”

  行稳致远在担当(3)政策红包送真金白银 创客“孵蛋”有了底气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刘宝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