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左三)和她的小伙伴们
一般人很难理解刘婷的做法,放弃年薪20万的金领工作,每天跟精神分裂症患者打交道,还瞒着父母卖掉了自己价值100万的房子,成立了一个专门救助精神分裂患者的公益组织“生命树”,对青岛地区的精神病患者进行调研,帮助他们康复。
目前,刘婷的“生命树”连她在内只有4名员工,大家没有工资,全靠刘婷的卖房款支持所有人每月的五险和日常开销。从去年7月机构成立至今,刘婷已经砸进去了10多万。
刘婷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个证书。就在不久前,他们的“生命树”社工服务中心被评为“崂山区优秀青年社会组织”
外企金领转行心理咨询师
刘婷是一位80后,大学毕业进了青岛海尔公司,仅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分公司办公室主任的位置,管理50多人的团队,她也凭着自己的努力,在青岛贷款买了房子。
位置越高、压力越大,对于毕业没多久的刘婷来说,高强度的工作让她感到焦虑,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她有了失眠的毛病,常常一个星期有三四天一直睁眼到天亮。刘婷本科学的是经济学,但在她失眠的那段时间,抱着想弄明白自己为什么失眠的心态,她开始关注心理学。随着书看得越来越多,刘婷对心理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2012年,刘婷辞去工作,专心学起了心理学,网络上的公开课成为她主要的学习途径,为了能听到大师的讲座,她还特意跑去北师大蹭课。没有了工作的压力,可以读自己喜欢的书,刘婷说,那一整年她过得既充实又快乐,再也没有失眠。2014年,刘婷通过了初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托福考试,并准备去国外继续深造,而申请学校前的一次针对青岛的精神卫生调查,让她最终选择了留在青岛。
33个家庭 多数成员存在精神问题
2014年4月,刘婷跟青岛本地的一家公益机构对市南区的33个问题家庭进行探访,探访的结果让刘婷震惊,多数家庭成员存在精神问题。
在整个探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家庭让刘婷印象深刻,丈夫老张(化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妻子张太(化名)是来自农村的半文盲。老张的父母都是院士级的知识分子,文革期间被隔离改造,因为缺少管教,老张小时候因为小偷小摸被关过监狱,出狱后精神就有些不大正常。
“每个家庭,都是一出悲剧,我觉得应该帮帮他们。”就是在那次的探访之后,刘婷放弃了去国外继续深造的计划,选择留在国内。
青岛市精神卫 生中心医教部主任张永东在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根据200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岛市精神疾病患病率为17.4%,危害性较大大的重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72万人;重性抑郁症患者22.48万人;精神发育迟滞、痴呆患者6万人,这些病人大多终生患病。
为什么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容易治愈?刘婷说,很多患者出院后都要服用安眠类的药物,这种情况下,一些全职的工作他们做不了,无法正常融入社会、一直在家的话又不能恢复社交功能,这是很多精神分裂患者反复发作的原因。
为了打破这种循环,刘婷想开办一家专门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中心。但在刘婷的父母看来,这些事为什么一定要自己的女儿去做?二老本来对刘婷辞职就很不理解,但孩子要读书,换个方向读心理学也能接受,现在书也不读了,整天跑去跟精神病人打交道,哪个父母能接受?
赔钱的老板和不要工资的员工
刘婷最开始的想法,是以项目的方式吸引公益组织和基金会的关注,进而在青岛推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服务,但社会上的资金是有限的,每家公益组织多少都会优先自己的项目,为了能让自己的项目能够顺利开展,刘婷瞒着父母把房子卖了,作为自己机构的启动资金。
去年7月,刘婷的项目正式启动,刘婷的父母是最后知道的,木已成舟,只好选择接受。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他们就借居在朋友闲置的房子里,也就是几个月前,刘婷的团队拿下了崂山区的一个公益创投扶持资金,获得了两万元的资助,搬进了麦岛社区提供的办公室,即便如此,从机构成立到现在,刘婷已经搭进去了10多万,目前她的团队只有“五险”,没有工资。
刘婷:“他们比我辛苦,完全没有工资,像王超群,每个周末都出去开专车贴补家用。”
92年出生的王超群,之前在国企做销售,在一次公益活动中认识了刘婷,得知她要办一所公益性的康复机构之后,他选择过来帮忙。在王超群看来,自己的时间是最珍贵的资源,他想把时间用在最有意义的地方。周一至周五,在“生命树”工作,负责活动策划和执行,周六、周日两天出去跑专车,晚上给小孩做英语家教,王超群说这样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是值得。
兰晓梅之前都在外企工作,和刘婷也是通过公益活动认识的。和王超群的情况类似,热心公益的兰晓梅也希望可以做一份能够帮助别人的工作,在得知刘婷的这个项目之后,便辞职过来帮忙,老公支持她的选择,这也是她能够一直坚持到现在的原因。
在所有的员工里面,最幸福的便是庞均,他是刘婷的男友,他现在的工作就是给“老婆”打工,工作之余庞均会做微商贴补生活,不过现在也不经常做了,毕竟精力有限。庞均和刘婷在计划着结婚生子,在刘婷看来,兼顾好家庭和生活才能做好自己的事业,自己有一颗好的心态才能去帮助别人。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