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国选手齐聚休体大会武术节 揭秘习武故事

2015-09-18 07:26:00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作者:朱薪雨 邢成博

  当中国武术有了一张越来越国际化的面孔,更多的老外们主动学习武术、爱上武术。在青岛2015世界休闲体育大会“富景农业杯”国际武术节武术比赛的赛场上,来自东南亚、北美、南美、欧洲、非洲等地30多个国家的“武林高手”齐聚于此,共同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武林大会”。而这些活跃在赛场上的外国选手,他们平时都在做些什么?记者采访发现,这次来的老外几乎都是忠实的“武术粉”,他们有的是留学生,有的则是受到功夫电影的影响,专门来中国探寻功夫。

  ■在波兰,太极拳最流行

  白衣飘飘,利落的马尾高高梳起,一位金发肤白的姑娘在赛场上娴熟地打起了太极拳招式,引起了亲友团的大声喝彩。最终,在女子C组传统单器械项目中,她以太极剑法赢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我们波兰队一共来了12个人,都是中国武术的爱好者,但并不是专业运动员。”这位金发姑娘伊娃笑着告诉记者,她今年30岁,学习武术也有10个年头了。

  伊娃透露,在波兰,最流行的武术种类就是太极拳,太极拳属于传统武术的一种,竞技武术往往需要专业的场馆和场地,但是太极拳等传统武术对于场地没有过高要求,而且没有过于激烈的跳跃等运动,动作幅度和难度不大,因此更容易得到推广,也更受当地居民的欢迎。伊娃因为练习武术,也结识了不少好朋友,其中一位朋友MATEUSE这次也一起来参加了休体会武术比赛,“他今年45岁了,学习武术18年,在武术协会中已经从学员变成了教练。”

  “学习武术的多数都是成年人,一般都在工作之余进行武术训练。既能够锻炼身体,也能够让自己沉下心来。”伊娃说,自己在一家企业担任秘书长的职务,一般下班后,周一、周三晚上在当地的武术协会训练,周六也会去参加活动。

  伊娃曾经多次参加国际武术比赛,在传统项目太极拳、太极剑比赛中也获得过冠军。“我丈夫特别支持我学武术,因为我,他也爱上了中国的武术!”伊娃说,这是她第三次来到中国,比赛结束后,准备和朋友一起去泰山看一看,然后再回波兰。

  ■毕业后,回墨西哥传播武术

  和众多业余爱好者不同,来自墨西哥的奥斯卡是一名留学生,今年刚刚从首都体育学院毕业,又考取了北京体育大学的研究生,专攻武术相关专业。为了这次比赛,他特意向学校申请推迟了报到时间。

  当天,奥斯卡以9.20分的成绩遥遥领先,收获了男子B组传统单器械的第一名。走下赛场时,他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道:“奥斯卡老了!”“因为我用的是少林刀,一般这个项目的运动员从25、26岁就‘退休’了,我今年27岁了,相对于其他选手,年龄稍微有些大。”

  12岁,还是少年的奥斯卡接触了武术,深深被这种运动的魅力所吸引,于是他在墨西哥一家俱乐部开始学习武术,但是墨西哥的武术环境并不是非常浓厚,传授武术的老师也几乎都是墨西哥人。“后来,我觉得应该学得更专业一些,2006年就来到了中国。”来中国后,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语言不通的问题,他便先学习了汉语。后来又考上了大学,成为首体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一名大学生。

  大学期间是奥斯卡最快乐的时光,他说,几乎每天都有体育训练课,能接触到非常好的武术专业教师,班里同学多数都是中国人,有的还是专业运动员,可以随时切磋武术技艺。此外,学校的社团活动、社会上的演出邀请、各类大小比赛也非常密集,给了他更多学习的机会。

  “武术蕴含很多文化,这也是在大学期间我才领略到的,比如太极中‘推手’的动作,两个人相互用力中不断交流,蕴含了以柔克刚、虚实结合,甚至阴阳、和谐、中庸之道。”奥斯卡说,“在墨西哥,学习武术专业的人还不多,我研究生选择了体育教育与训练专业,就是希望自己回国后能传播武术这门运动和文化。”

  ■寻功夫,美国小伙崇拜成龙

  “我热爱中国功夫!成龙、李连杰——偶像!”来自美国的参赛选手帕博洛斯汉语并不好,但是说起武术,这个小伙张嘴就来了这么一句。他告诉记者,自己在美国看过不少中国功夫的电影,其中成龙的《警察故事》《醉拳》系列、李连杰饰演的功夫英雄黄飞鸿、霍元甲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看电影,觉得中国功夫太帅气潇洒了,很想学习这种功夫。我在美国跟老师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武术技法。”帕博洛斯并不满足于此,在美国学习了两年多,他觉得应该来武术的发源地中国看一看,学习更地道的功夫。于是两年前,22岁的他只身前往中国,来寻找正宗的中国功夫。

  在中国,他曾去过少林寺等多个地方,最终在昆嵛山武术学校开启了自己的“功夫之旅”。昆嵛山武术学校的负责人苏醒告诉记者,这所武校专门招收外籍学员,现在已经有近百名“洋学生”,和普通学校一样,每周一到周五根据学员的水平层次定制相应课程,周六周日休息。

  “平时每天早上6点开始,先练一会儿太极、气功,7点开始用早餐,上午、下午分别学习少林、咏春、形意拳、八极拳等基本功,到了晚上,还会学习中国书法、针灸等国学,让他们不仅学会武术,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精湛之处。”苏醒介绍。

  “中国功夫让我变得更强壮,让我变成更好的人,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帕博洛斯的中文名字叫“子仪”,有文明礼仪之意。前不久,他已经正式行磕头礼,拜师学武,打算在中国再深造几年,之后将回到美国,在当地传播推广中国功夫。

  ■耍花枪,七旬新加坡老将献艺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能在新加坡发展起来其实非常不容易。但可能因为我们很多都是华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天然的热爱,所以这个圈子里还是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70岁的萧芳超老人来自新加坡,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年轻时就爱好武术,但因为从事建筑工程工作,非常忙碌,因此一直没有充足的时间潜心研究武术、练习武术,所以就一直拖到了退休后。

  退休后,萧芳超有了大把的时间,就经常去武馆,和武术达人切磋,最后索性拜师学艺,天天泡在武术坛子里,这一练就是20多年,“新加坡华人比较多,相对于其他国家,武术氛围还比较浓厚。”

  萧芳超最喜欢用的就是梨花枪,他带着梨花枪征南闯北参加了不少比赛。当天的比赛中,萧芳超又以梨花枪法登台展示,赢得了现场裁判的一致好评,夺得了该组的第一名。“武术是我晚年生活里的最大乐趣,今天我还能站在这里为大家表演,心里非常激动。”

  不为人知的是,萧芳超还和青岛有一段渊源。“我的师傅高兴亮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青岛人,曾在青岛武术协会担任过秘书长,后来为弘扬中国武术,被中国武术管理中心派到新加坡传播武术文化,教了很多学生,但后来就回中国了。”萧芳超说,后来,高兴亮退休了,在新加坡学生们的诚挚邀请下,高兴亮又来到新加坡继续执教。

  再次返回家乡,高兴亮非常开心,“这几年青岛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莱西,已经能举办世界级赛事,城市建设也越来越漂亮,感觉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带着我的学生们来青岛参赛。”

  相关链接:

  功夫电影促进武术国际化

  “尤其从2008年奥运会武术作为表演项目登上世界舞台后,武术运动在国际上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本届武术比赛竞赛主管吴秀美说,武术源于中国,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本来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面孔,但是近些年,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变得更加国际化。

  近水楼台先得月,亚洲地区武术发展的整体水平相对最高。在东亚、东南亚等地,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武术文化,还有了自己的武术圈子。因为便利的交流条件,美国、欧洲等国家地区也对武术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在这里多半要提到李小龙等电影明星。

  “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武术教学肯定比不上一部好电影的影响力大,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功夫登上银幕,李小龙等电影明星在国际上很有声誉,特别吸引了欧美地区的一大批年轻人,成为了忠实粉丝。后来,成龙、李连杰等功夫明星,更加速推动了武术的飞速发展。”吴秀美介绍。

  “这次比赛中,还有一些吉布提、加蓬等非洲国家的选手参与进来,说明这些地区的人也开始了解武术了。”吴秀美介绍,非洲地区的武术事业起步较晚,很多人都是来中国求学,但是近些年也发展很快。

  武术得到世界各地的认可,也离不开众多中国人来到世界各地,建起武术学校、俱乐部,举办了国际化的武术比赛,传播武术文化,世界各地的武术水平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文/本报记者 朱薪雨 邢成博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高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