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体大会钓鱼公开赛落幕 青岛高手讲述幕后故事

2015-09-16 07:36:00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作者:邢成博 朱薪雨

  说到钓鱼,很多人会觉得没啥技术含量,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一个水域深浅、弧度、风向等都会影响鱼类生长状况,而饵料的好坏则直接影响鱼儿是否会上钩。9月15日下午,历时两天的青岛2015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九联杯”钓鱼公开赛在姜山湿地落幕。其中最重量级的选手——国家级大师袁德民虽然没有夺冠,但因钓上了两天比赛中最大的一条鱼重达十几斤,也让他成为全场的焦点。

  捕获最大一条鱼

  笑称全是靠运气

  本次休体会钓鱼公开赛中,孙豪明获得个人项目冠军,吕涌、陈辉智分获第二、三名,前三名分别获得7000元、5000元、4000元奖金,其余选手分别获1200~600元奖金不等。国家级竞钓大师袁德民是本次比赛中头衔含金量最高、最具重量级选手,他获得第五名。

  比赛首日,袁德民战绩辉煌,总共钓上16.7公斤的鱼,其中包括一条十几斤的大鱼,这也是两天的比赛中,选手们钓上来的最大的一条鱼,这个出色的成绩让他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人物。15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姜山湿地钓鱼比赛区域,河畔上钓鱼赛区里格外安静,垂钓区没有一名观众,就连志愿者也要留在三四米开外,记者走在选手身边,连大气也不敢喘。离比赛还有十分钟,袁德民身边却早已围满了一帮记者,因为前一日的出色战绩,大家都在等着比赛结束后,抓紧机会和袁德民交流采访。

  “没什么秘诀,就是运气。”可能是面对太多记者,袁德民反而不太愿意讲话,他一边收拾钓具一边说道,“头一天比赛区域靠西,那边水里有大鱼,收获不错。今天换了赛区,这水里没啥大鱼,白条(鱼)比较多。但我上午想着钓大鱼,钓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几乎没有收获,我这才改变了战术改钓白条。所以今天一开始浪费了点时间。”袁德民说。

  青岛大叔爱钓鱼

  主要为“玩一玩”

  袁德民说自己从小就有“钓鱼情结”,他是市北区大埠东村人,小时候家离水域很近,经常跟着父亲一起到水里摸鱼钓鱼,觉得很有意思。后来自己三十多岁了,有朋友喊着一起钓鱼,他又重新找回了儿时的快乐。慢慢地,自己也爱上了钓鱼这项休闲运动。

  袁德民的钓鱼经历非常丰富,他曾多次参加全国锦标赛、FTT钓鱼大赛等专业性质的比赛,拿下不少奖项,而钓鱼对他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生活里的增味剂。他解释道,“我觉得垂钓带来的是一种等待与收获的乐趣。我也没啥别的爱好,钓鱼这项运动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了。”

  “开始钓鱼已经有十几年了,今年已经53岁,属于大叔级别了。”袁德民坦言,自己喜爱钓鱼,但并非狂热。“因为我本身还有工作,也要照顾家人,所以平时周六周天有时间,周边组织一些钓鱼比赛,我都会参加,玩一玩。

  钓鱼事小学问大

  饵料因“鱼”而异

  你以为钓鱼就是拿根鱼竿、放上饵料、甩到水里,然后就等鱼上钩就行了吗?不,钓鱼里的学问可大了呢。袁德民说,“在淡水区垂钓,我用的主要饵料一般是固定几种。”但事实上单从饵料来说,就有十几种主料,除了主料还有各类药丸,种类多达上千种,变换种类搭配甚至用量都会直接影响到鱼儿的兴趣。比如鲫鱼喜欢香甜一些的,而白条更喜欢腥气重一点的,因此饵料的制作非常有讲究。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一定有他的原因。裁判长庄光华介绍,垂钓之前,选手们没法对水域、鱼种等做出详尽判断,只能等比赛开始后,随着不断地尝试来判断该水域的深浅、鱼儿的种类数量等,再据此制作最适合的饵料,吸引鱼儿上钩。而袁德民在这方面堪称高手,很多选手甚至裁判长说起他,都纷纷感叹表示佩服。

  “第一天很好,但是第二天收获一般。”袁德民来莱西参加世界休闲体育大会,状态非常放松,“原来的时候参加锦标赛等竞技比赛的时候,总要去东北等外地,距离比较远,而这次就是在家门口的比赛,所以觉得很平常,更多是休闲,没有什么压力。”

  特写 残疾钓手架拐完赛

  在参加比赛的200名垂钓者当中,有几名因为成绩不理想等原因放弃了比赛,但是一名架着拐的残疾选手却坚持比完了最后一分钟,受到了裁判员和选手们的一致尊敬。

  他叫王少伟,是青岛本地人。正常选手坐在水边两三个小时之后都可以起身活动一下,去堤岸抽一支烟,但是他因为腿部残疾,一坐在那里就是五个小时,而且在大家都能顺利拎着渔具上岸的时候,他因为架着拐也比别人辛苦很多。“我成绩并不好,这两天一共才钓上来3公斤多的鱼,排不上好名次,休闲体育就是重在参与吧!”王少伟告诉记者,因为身有残疾,所以很多像自行车、踢球这样的项目他都无法去涉及,参加工作后就爱上了钓鱼,一钓就是20年,“一般就是跟人家一起到赛场,朋友帮我拿拿渔具,等我坐下铺好了渔具就和正常人一样了,这么多年我也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水库钓鱼、河边、湖里钓鱼比赛,没有中途放弃过。我觉得虽然我有残疾,但是和大家坐在一起钓鱼,我们都是一样的。”王少伟笑着告诉记者,是这项休闲体育运动让他找回了自信和享受运动的机会。

  记者观察 钓鱼与环保并重

  “钓鱼这个项目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这次钓鱼比赛不同以往,环保生态的理念在这次大会上得到了集中体现。”钓鱼比赛的裁判长庄光华告诉记者,组委会去年在水里投放了五吨鱼苗,今年五月又在水里投放了半吨鱼苗。分次投放也是为了姜山湿地中原本的野生鱼生存环境不会受到太大冲击,保持生态平衡。不少比赛会采取赛前让鱼挨饿的方式,来刺激上钩的几率,但是本着生态平衡的理念,本次大赛并没有这样做。

  记者发现,钓手用的鱼钩都采用无倒钩的样式,对咬钩的鱼伤害减到最小,饵料也多是天然物质。庄光华表示,这正是钓鱼比赛环保的另一种体现。“我们这钓上来的鱼可不是给人拿回家吃的,无倒钩的鱼钩对于鱼的伤害很小,而且我们要求钓上鱼之后必须养在网兜里,并把网兜放在河里保证鱼是活着的,发现死鱼不计入重量。在钓鱼比赛结束后我们会提着袋子挨个称重,称重之后再把鱼全部放回河里。另外一点就是我们对选手的渔具和饵料都有要求,不允许他们带着有毒有害、能造成二次污染的渔具饵料来参赛,否则就取消比赛资格。”

  在比赛全部结束后,选手纷纷上岸,几百米的钓位上几乎没有垃圾。庄光华说这也是写进竞赛规则的硬性要求,要求选手不许在钓位附近吸烟,不许乱扔垃圾,产生的所有垃圾必须全部打包带走。“我觉得这种方式特别好,国内很多钓鱼爱好者钓鱼时候不注意,饵料污染水源,钓上来鱼拿回家。还留下了垃圾,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而这次的比赛是鱼留下垃圾带走,这种倡导生态环保的理念就非常值得推广。”选手张先生表示。

  休闲比体育更重要

  龙舟的比赛结束了,沙滩足球的比赛结束了,钓鱼的比赛也结束了。从月湖公园到休闲体育公园再到姜山湿地,三个地点转下来,四天的比赛结束后,我觉得很有必要对比一下莱西和大城市的办赛风格。

  很多综合性运动会会在省会城市或者副省级城市举办,在各个场馆周边,在往返各个场馆和媒体中心的路上,大抵都是城市高楼大厦或者城市街景。诚然每个城市的建筑风格各有不同,但是其中总少不了千篇一律的商业百货、办公大楼,宽敞的马路和熙熙攘攘的人群。然而在莱西,几天跑下来是完全不同的情形。

  这里项目和亚运会、青奥会相比竞技性没那么强,所以多了一份贴地气的感觉。这里没有耍大牌拒绝记者采访的明星选手,也没有高冷难约的金牌教练,所有人都很热情也很友好。比赛的地点也是各有特色,月湖公园的阳光晒得人暖烘烘,古亭和蓝天白云、垂柳的组合就像一幅画。而休闲体育公园也是一座生态园,各种各样的树木给人阴凉的同时,也带来和车水马龙的城市完全不一样的清新空气。姜山湿地的生态环境自不必多说,在媒体大巴上往返于这些比赛地点之间,其实也是一种享受。

  路上没有繁华的城市街景,经常是车开出几公里之后就成了林荫小路,笔直的道路两旁全是婆娑的树影,路上很少有车也很少有人,耳畔都是鸟儿和各种飞虫的鸣叫声。在这里不用担心空气污染,白天只要不阴天,抬起头就一定是蓝天白云交相呼应的景象。这里没有大城市汽车尾气和人来人往的气息,有的就是泥土和青草树木的芳香。几天的采访下来,记者最明显的感觉就是休闲比体育更重要,这里没有快节奏的你争我抢,更多是撑着太阳伞坐在钓竿前,泛舟湖上,在沙滩上奔跑嬉戏的舒适和惬意。

  此前世界休闲组织主席罗杰·科尔斯曾说过,“我们选择哪个城市办赛,看的并不是城市发展程度,而是当地是否符合休闲的主题。”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莱西无疑是合格的。 本版文/本报记者 邢成博 朱薪雨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高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