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90后“蚂蚱大王”:年赚50万带领村民齐致富

2015-09-10 16:25:00来源:大众网作者:崔维成

左荣富与他养殖的蚂蚱

左荣富与他养殖的蚂蚱

左荣富养殖了200个大棚的蚂蚱

左荣富养殖了200个大棚的蚂蚱

这些蚂蚱再过10多天就可销售

这些蚂蚱再过10多天就可销售

左荣富在大棚里喂蚂蚱

左荣富在大棚里喂蚂蚱

左荣富在割种植的喂蚂蚱的草

左荣富在割种植的喂蚂蚱的草

  编者按:

  “在哪高就啊?”生活中,总会有人这样问你。或许,你正为着生计干着最累、最危险的活儿;或许,你正坐在办公桌前,大笔一挥,签下一个大单子;或许,你正操持着一门老手艺,为了不让它失传而苦苦支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工作不分贵贱,梦想不分高低,只要你恪尽职守、躬身奉献;只要你不言放弃,不怕失败地为追寻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就一定能赢得社会的尊重,你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大众网日照9月6日讯(记者 崔维成)都说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了,在日照安庄镇“90后”左荣富的200个养殖大棚里,蚂蚱们蹦得正欢。从养殖菜鸟到能手,从单打独斗到建立合作社,这位“蚂蚱大王”如今年收入50万元,带动80多户村民致富。

  饭桌上的一道菜让他放弃年薪10多万元的工作

  2006年,15岁的左荣富到青岛打工,三年后,年收入已经达到了10多万元。2009年的一天,左荣富和客户一起,到一家特色饭店吃饭。在点菜时,一道名为“飞黄腾达”的菜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出于好奇,他们决定品尝一下这道带有如此吉利名字的菜。等菜端上桌时,左荣富才发现,原来这道菜就是一盘蚂蚱。

  说起蚂蚱,农村出身的左荣富并不陌生,在地里干活时经常会看到。可蚂蚱作为一道菜端上桌,而且价格不便宜,这却让他很吃惊。他还在饭店的后边发现,老板盖起了一个大棚,里边养殖着不少蚂蚱。左荣富按捺不住好奇之心,找到了饭店老板了解蚂蚱的养殖情况。

  通过与饭店老板交谈,左荣富认为蚂蚱养殖这个行业很有前景,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两个月后,左荣富放弃了当时年赚10多万元的工作,回到老家,养起了东亚飞蝗(蝗虫的一个品种)。

  初中没毕业的他跑到大学找教授请教

  刚开始,左荣富没有任何养殖蚂蚱的经验。通过打听,他了解到河北的一家公司销售蚂蚱卵,于是他开车赶过去,买回来600斤蚂蚱卵,在村里的地头上撑起了大棚,养起了蚂蚱,开始了创业之路。

  对于这个行业,村民们都很陌生,而且都不看好,就连左荣富的父亲也认为他这是不务正业。面对各种压力,左荣富并没有轻言放弃,他告诉自己:“终有一天大伙会认可我的。”

  左荣富从网上买了一本介绍蚂蚱养殖的书籍,可是对于这个初中没毕业的小伙来说,很多地方都看不懂。情急之下,他脑子里蹦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去找这本书的作者请教。他从书上看到,这本书的作者是山东农业大学的刘玉升教授,于是他一个人开车到了泰安。面对这位好学的小伙,刘教授颇为感动。从此,遇到不懂的地方,左荣富就向刘教授请教。

  创立合作社带动80余户村民致富

  到了2010年,左荣富的蚂蚱大棚就发展到了66个,而且也有了可观的收益,村民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可是这其中的艰辛,只有左荣富自己知道。有一次,左荣富误割了打了农药的草喂了蚂蚱,结果20多个大棚的蚂蚱全部死亡,一下子损失了两万多元。由于不舍得花钱雇人,66个蚂蚱大棚的工作全靠左荣富和妻子两个人完成。

  “这个行业会有更好的前景。”左荣富不断提醒着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2013年,他创立了蚂蚱养殖合作社,免费向村民提供技术,并承诺回收蚂蚱,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我之前常出去当建筑工,这不看着他蚂蚱养得红火也想跟着赚点钱。”邻村43岁的陈长海笑着告诉记者,他现在养殖了30棚蚂蚱,每年能收入10多万元。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合作社,如今已经有80多户村民加入。除了当地村民外,还有青岛、河南、河北等地的养殖户加入。

  在刘玉升的帮助下,合作社还成为了山东农业大学的实习就业基地,每年都有大学生去那里实习。

  尝试蚂蚱深加工打造日照特色美食

  如今,左荣富的蚂蚱大棚已经发展到了200个,合作社的加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左荣富告诉记者,他们养殖的蚂蚱除了日照本地消费五分之二以外,剩下的主要销往青岛、北京、济南等地,大部分作为食用,还有部分作为药用。

  提及未来的计划,左荣富说,他计划将蚂蚱打造成日照当地的一个特色美食品牌。目前,他已经在尝试对蚂蚱进行深加工,加工成蚂蚱酱、速食蚂蚱、蚂蚱罐头等21款食品。“我有信心把蚂蚱推广出去,让更多人品尝到这种具有高昆虫蛋白和甲克素的美食。”左荣富自信地说。

  “我最骄傲的,不是银行卡里的数字,而是我做所的行业的前景。”在左荣富的微信签名里,这一段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石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