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记者 陈 力
藏獒,又称雪山狮子、松藩狗、西藏獒犬等,是原产于青藏高原的大型犬,力大凶猛,野性尚存,有“一獒抵三狼”的说法,被藏民视为神犬、活佛的坐骑。
说起藏獒曾被神化,不得不提原国家田径队教练马俊仁。带队到青海多巴训练基地做缺氧适应性训练时,他发现当地很多人家饲养着一种体型庞大、体毛很长的藏獒。经过申请,他成立了藏獒协会。
1985年,藏獒饲养在国内兴起,每条藏獒一般价格只有300-500元;
2008年10月,重庆有人悬赏20万元为母藏獒“寻夫”;
2009年9月,西安一老板以400万元的价格在玉树购买了一条名为 “长江二号”的藏獒,并组织了30辆奔驰车接机;
2010年7月,纯种藏獒大帝以1000万元的身价 “转会”山东淄博;
……
20多年的时间里,品质优秀的藏獒卖到数百万元,身价翻了1000多倍。
记者调查了解到,前几年,巨大的市场利润吸引了很多菏泽人投资这个行业,先期投入者暴富,随后大家跟进。不幸的是,绝大多数人由于“手慢”,还没能淘到金,就迎来了崩盘时代,成为“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如今,菏泽的獒园所剩无几,原来动辄喊价百万乃至千万元的藏獒已无人无津。
“击鼓传花”,菏泽是最后一棒
“獒园已经关门了,这年头,养獒的都赔钱,谁还养?”昨日,牡丹藏獒园的老张对记者说,菏泽藏獒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始于2005年前后。当时,在菏泽藏獒养殖界流行这样一句话:一窝狗就是一套房加一部车,甚至有人放弃了原来的生意,专门养殖藏獒。
老张说,他是2011年加入这一行的,先后投资了几十万元,最多时养了十多条藏獒。由于资金有限,他以购买普通品质的母獒为主,再找好的公獒交配,希望繁殖出品质优良的藏獒。如果獒园能培育出A级藏獒,一条就价值数百万元。
“回想起来,还是自己没经验,看到别人发财就盲目进去,其实,这里面的水太深了!”老张坦言,几年前的市场可用疯狂来形容,随便一条都可以卖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在一次国内大型的藏獒展销会上,主持人刚介绍完一条藏獒,就不断有人喊价。一万、两万,看到大家群情激昂,有些激动的老张也跟着喊。后来,这些上万元、甚至几万元引进的藏獒,都被他以几百、几千元的低价匆匆处理掉。
在獒圈,有一套隐秘的规则能使藏獒炒出天价。三条同样的藏獒,一条卖了几万元,另一条卖了几十万元,还有一条卖了百万元,关键看卖主如何炒作。
老张坦言,菏泽獒圈90%的养殖户赔钱。几年前,快速暴富的效应刺激着一批批人进入藏獒行业。经过几年快速繁殖,藏獒数量急剧上升,市场难以消化。而且,这种无序的盲目繁殖,导致藏獒品质整体大幅下降,价格也呈断涯式下滑。
“除了品质下滑,最主要的还是没有下游承接人。”老张对记者坦言,国内首批藏獒玩家多是大城市及西部一些省市的,后来市场开始转到菏泽这种三四线城市,并且,绝大部分人养獒是想赚钱。这种“击鼓传花”式的市场,传到菏泽这类城市后便没了更大的接盘群体,所谓天价购买回来的藏獒最终砸在自己手里,乃至被当作肉狗出售给狗肉餐馆。
少数人的游戏,只能崩盘
位于鄄城县人民路西段的菏泽市新华獒园,曾是该县最大的一所獒园。
园主李新华喜欢养獒,曾经被藏獒的忠诚与凶猛所吸引。为了寻找心中理想的獒犬,他历尽千难万险,曾多年深入青海玉树、西藏山南等偏远牧区,多次走访獒界名家,高价选种。
“说起寻獒路上的千辛万苦,养獒路上的酸甜苦辣,再想到如今的惨淡行情!”李新华一言难尽。他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前几年在哈尔滨、沈阳等大城市,一个中等獒园一年下来赚几百万元并不稀奇。然而,菏泽的多数獒园从建立到最后关门,经营状况一直不良,很少有盈利的,而巨大的投入使獒主们不堪重负、纷纷放弃养獒致富的想法。
李新华告诉记者,一条幼獒一年能吃掉一万多元的犬粮,如果养30条成獒,一年就能吃掉27万元左右的食物。为了减轻负担,去年以来,他开始低价抛售,一些成年藏獒甚至白送给朋友。如今,他家还有几条藏獒看家护院,早已不是主导产业。
李新华坦言,藏獒神话没有破灭时,他曾看跌藏獒市场,但真正崩盘还是让他和所有养殖户“猝不及防”,怀有侥幸心理想捞一笔就走的养殖户,大都品尝了冲动投资的苦果,损失惨重。
“其实,近几年来,藏獒都是在圈内有限的爱好者之间交易,或者一部分人组团炒作,以吸引那些‘钱多、人傻’的暴发户或想发财的人购买。但炒来炒去,藏獒还是在少数人手里,如果不能吸引资金充足的人士加入,这个市场资金链就会断裂,最终只能迎来崩盘的结局。”一獒园园主道破天机。
菏泽獒园“开业快,关门也快”
50多岁的毛先生是菏泽最早一批养獒的。
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毛先生接触到藏獒。
缘于年轻时对犬的喜好,他与藏獒的热爱一发而不可收拾,建立起菏泽奥盛獒园,最多时养了70多条。为寻找心目中真正的爱獒,他怀着对藏獒的满腔热情深入牧区,几年来脚步遍及西藏、果洛州、青藏等地,并在2007年从牧区花巨资迎回赤古之子优秀A级种公藏獒“天赐”。
毛先生告诉记者,相比较其他獒主,他对藏獒神话的破灭看得更早一些。2011年,他开始大量处理藏獒,价值十几万元的藏獒,几万元就卖;价值几万元的,给几千元就出手。他处理完几十条藏獒不久,菏泽藏獒市场就迎来了罕见“大崩盘”。
经过“大场面”的毛先生,是菏泽獒圈里为数不多不赔钱的獒主。回想20多年来的养獒经历,毛先生感慨万千。1997年,他用刚购买半年的北京现代伊兰特轿车,换回了一条珍贵品种的藏獒;在一次国内獒展上,他的一条藏獒以80万元的高价卖到山西。
“与所有的投机行为一样,藏獒市场存在过度炒作。在盲目抬高价格,且价格混乱的情况下,产业必将走向衰败。这也是獒园‘开业快,关门快’的重要原因。”毛先生分析说。
藏獒,又称雪山狮子、松藩狗、西藏獒犬等,是原产于青藏高原的大型犬,力大凶猛,野性尚存,有“一獒抵三狼”的说法,被藏民视为神犬、活佛的坐骑。
说起藏獒曾被神化,不得不提原国家田径队教练马俊仁。带队到青海多巴训练基地做缺氧适应性训练时,他发现当地很多人家饲养着一种体型庞大、体毛很长的藏獒。经过申请,他成立了藏獒协会。
1985年,藏獒饲养在国内兴起,每条藏獒一般价格只有300-500元;
2008年10月,重庆有人悬赏20万元为母藏獒“寻夫”;
2009年9月,西安一老板以400万元的价格在玉树购买了一条名为 “长江二号”的藏獒,并组织了30辆奔驰车接机;
2010年7月,纯种藏獒大帝以1000万元的身价 “转会”山东淄博;
……
20多年的时间里,品质优秀的藏獒卖到数百万元,身价翻了1000多倍。
记者调查了解到,前几年,巨大的市场利润吸引了很多菏泽人投资这个行业,先期投入者暴富,随后大家跟进。不幸的是,绝大多数人由于“手慢”,还没能淘到金,就迎来了崩盘时代,成为“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如今,菏泽的獒园所剩无几,原来动辄喊价百万乃至千万元的藏獒已无人无津。
“击鼓传花”,菏泽是最后一棒
“獒园已经关门了,这年头,养獒的都赔钱,谁还养?”昨日,牡丹藏獒园的老张对记者说,菏泽藏獒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始于2005年前后。当时,在菏泽藏獒养殖界流行这样一句话:一窝狗就是一套房加一部车,甚至有人放弃了原来的生意,专门养殖藏獒。
老张说,他是2011年加入这一行的,先后投资了几十万元,最多时养了十多条藏獒。由于资金有限,他以购买普通品质的母獒为主,再找好的公獒交配,希望繁殖出品质优良的藏獒。如果獒园能培育出A级藏獒,一条就价值数百万元。
“回想起来,还是自己没经验,看到别人发财就盲目进去,其实,这里面的水太深了!”老张坦言,几年前的市场可用疯狂来形容,随便一条都可以卖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在一次国内大型的藏獒展销会上,主持人刚介绍完一条藏獒,就不断有人喊价。一万、两万,看到大家群情激昂,有些激动的老张也跟着喊。后来,这些上万元、甚至几万元引进的藏獒,都被他以几百、几千元的低价匆匆处理掉。
在獒圈,有一套隐秘的规则能使藏獒炒出天价。三条同样的藏獒,一条卖了几万元,另一条卖了几十万元,还有一条卖了百万元,关键看卖主如何炒作。
老张坦言,菏泽獒圈90%的养殖户赔钱。几年前,快速暴富的效应刺激着一批批人进入藏獒行业。经过几年快速繁殖,藏獒数量急剧上升,市场难以消化。而且,这种无序的盲目繁殖,导致藏獒品质整体大幅下降,价格也呈断涯式下滑。
“除了品质下滑,最主要的还是没有下游承接人。”老张对记者坦言,国内首批藏獒玩家多是大城市及西部一些省市的,后来市场开始转到菏泽这种三四线城市,并且,绝大部分人养獒是想赚钱。这种“击鼓传花”式的市场,传到菏泽这类城市后便没了更大的接盘群体,所谓天价购买回来的藏獒最终砸在自己手里,乃至被当作肉狗出售给狗肉餐馆。
少数人的游戏,只能崩盘
位于鄄城县人民路西段的菏泽市新华獒园,曾是该县最大的一所獒园。
园主李新华喜欢养獒,曾经被藏獒的忠诚与凶猛所吸引。为了寻找心中理想的獒犬,他历尽千难万险,曾多年深入青海玉树、西藏山南等偏远牧区,多次走访獒界名家,高价选种。
“说起寻獒路上的千辛万苦,养獒路上的酸甜苦辣,再想到如今的惨淡行情!”李新华一言难尽。他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前几年在哈尔滨、沈阳等大城市,一个中等獒园一年下来赚几百万元并不稀奇。然而,菏泽的多数獒园从建立到最后关门,经营状况一直不良,很少有盈利的,而巨大的投入使獒主们不堪重负、纷纷放弃养獒致富的想法。
李新华告诉记者,一条幼獒一年能吃掉一万多元的犬粮,如果养30条成獒,一年就能吃掉27万元左右的食物。为了减轻负担,去年以来,他开始低价抛售,一些成年藏獒甚至白送给朋友。如今,他家还有几条藏獒看家护院,早已不是主导产业。
李新华坦言,藏獒神话没有破灭时,他曾看跌藏獒市场,但真正崩盘还是让他和所有养殖户“猝不及防”,怀有侥幸心理想捞一笔就走的养殖户,大都品尝了冲动投资的苦果,损失惨重。
“其实,近几年来,藏獒都是在圈内有限的爱好者之间交易,或者一部分人组团炒作,以吸引那些‘钱多、人傻’的暴发户或想发财的人购买。但炒来炒去,藏獒还是在少数人手里,如果不能吸引资金充足的人士加入,这个市场资金链就会断裂,最终只能迎来崩盘的结局。”一獒园园主道破天机。
菏泽獒园“开业快,关门也快”
50多岁的毛先生是菏泽最早一批养獒的。
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毛先生接触到藏獒。
缘于年轻时对犬的喜好,他与藏獒的热爱一发而不可收拾,建立起菏泽奥盛獒园,最多时养了70多条。为寻找心目中真正的爱獒,他怀着对藏獒的满腔热情深入牧区,几年来脚步遍及西藏、果洛州、青藏等地,并在2007年从牧区花巨资迎回赤古之子优秀A级种公藏獒“天赐”。
毛先生告诉记者,相比较其他獒主,他对藏獒神话的破灭看得更早一些。2011年,他开始大量处理藏獒,价值十几万元的藏獒,几万元就卖;价值几万元的,给几千元就出手。他处理完几十条藏獒不久,菏泽藏獒市场就迎来了罕见“大崩盘”。
经过“大场面”的毛先生,是菏泽獒圈里为数不多不赔钱的獒主。回想20多年来的养獒经历,毛先生感慨万千。1997年,他用刚购买半年的北京现代伊兰特轿车,换回了一条珍贵品种的藏獒;在一次国内獒展上,他的一条藏獒以80万元的高价卖到山西。
“与所有的投机行为一样,藏獒市场存在过度炒作。在盲目抬高价格,且价格混乱的情况下,产业必将走向衰败。这也是獒园‘开业快,关门快’的重要原因。”毛先生分析说。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石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