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王沐源
最近,朋友圈里一个“90后”青岛妹子通过她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招租启事”,而出租物是她自己。“1小时起租,价格89元/小时,出租时间为6:00-21:00……”
天啊,有人要惊呼,把自己整个人当做一件商品来陈列和出租,这个妹子“玩”得过火了吧,真是有点颠覆“三观”呢。可是如果我们对镜自照,若我们出租自己,我们又有哪些资质值得别人为我们掏钱呢?我们能给自己打上怎样的价格标签?我们有勇气让别人来称斤论两吗?
把各种技能整合成一个自己
出租自己的这位小丁妹子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半资深旅游美食编辑、半吊子自媒体人、半理想主义者、半艺术痴迷者、毒舌影评人、100%吃货”;她的出租内容是,“陪看电影、感情咨询、陪享美食、旅行接待、翻译、陪运动健身、弹琴唱歌等”。
乍一看,或许很多人觉得小丁妹子的描述挺逗趣,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但实际上,若我们把“情感咨询”“旅行接待”“翻译”“弹琴唱歌”等任何一项单拿出来看,都是一种技能,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市场服务。对于上述任何一种技能和服务,我们都觉得它是正经行当,毫不见怪。只不过当小丁妹子把它们整合在一起,拼成一个自己来出租的时候,不少人便自发脑补起了“卖身入府”“以身相许”之类的古装剧画面。
好吧,或许不能怪这些人脑补古装剧的能力太强,只能说他们的创意脑洞有点小。其实,早在2000年春晚,丹丹大妈和本山大爷就联手为我们演绎了什么叫 “陪你说说话,陪你聊聊天,陪你唠唠嗑”。15年过去了,小丁妹子除了没挂靠钟点工等中介,其他诸如服务形式、服务内容之类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吗?
在纯粹的自由市场中但凭浮沉
当然,有人会说,丹丹大妈做钟点工补贴一下家用、丰富一下老年生活,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而小丁妹子年纪轻轻,不去干点“正事”,出租自己陪别人玩,是不是有点任性不靠谱呢?
其实我们想过没有,去企事业单位应聘一份朝九晚五的 “正经”工作,或许并不算什么难事;把自己的技能和资质开诚布公地陈列出来,像姜太公钓鱼一般等待愿者上钩,这才真是一种高难度挑战。
我们自己有哪些技能和资质呢?我们把这些技能摆在别人眼前有吸引力吗?我们把这些资质拿到市场上有需求吗?我们能给自己贴上怎样的价格标签?有人愿意掏腰包吗?就如同地球剥去大气层直面太阳风暴一样,当我们把自己作为商品来陈列,就把自己放在了完完全全的市场规律中但凭浮沉,没有相应的标准作为依据,没有足够的先例作为参考,独自面对一切未知的惊与喜。
与其说小丁妹子年轻任性,倒不得不佩服她有勇有志。
在一场探索中发掘自我价值
就像小丁妹子在自己的招租启事中所说:“出租自己?听起来很匪夷所思的一件事。在太多人看来,这是包含着许多未知因素甚至是隐患的一件事。他们说,我太理想主义。在这个残酷的世界,缺少适应现实的能力……就像脑海中时常冒出来的古怪念头,还没等兑换成功,便自己强行掐灭,只因觉得“不现实”,尚未付出努力和挣扎,就早早投降。人年龄越大,就越缺少撞到头破血流的勇气,越爱妖魔化所谓现实的残酷,可这现实,多是不想去抵抗不想去倾尽所有的借口而已。”
“不可否认,世界太大,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事情,不为自己所左右,但终究要一试,才可分辨。所以,想读书,便去读。爱钢琴曲,便去练钢琴。想谈一场异地恋,便好好经营。想去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而想跟这个世界谈谈,我便决心出租自己。”
“‘和这个世界谈谈’,是我试图当做题目的文字。但细想这似乎是一个太大的命题,24岁的我,抓不住。我所能做的事情,聊天、看电影、探店、深度旅行或者仅仅作为旁观者对你的疑惑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似乎并不能上升到和这个世界谈谈的高度。而更像是,陪伴一个人,去做他想做的事……”
一个年轻妹子的纠结与决心,在这一番内心剖白中显现。她说出了我们很多人羞于言及的纠结,做出了我们很多人怯于想象的决定,在这一场探索和冒险中迈出了发现、挖掘、衡量自我价值的那一步。
“过家家”也能掀起新浪潮
“和这个世界谈谈”,真的是一个太大的命题吗?在每个人脱离母亲子宫的那一刻,便开始了与这个世界的对话,而互联网更是让我们的眼界突破了脚下这一亩三分地,它让整个世界互联互通。
我们想游遍全球,没有钱也不是大问题,互联网带我们分辨南极北极。我们想结识形形色色的人,面对面搭讪固然突兀,互联网让我们畅谈而没有丝毫违和感。我们想陈列自己,不用担心没有舞台和观众,互联网给我们足够的包容。
互联网造就了这个时代层见叠出的创意和少年英才,今天所谓的“过家家”会不会掀起一番新的职业革命和浪潮,让我们拭目以待。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