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逼左撇子改右手了 专家:强行纠正可导致语言中枢混乱

2015-08-13 11:03:00来源:德州晚报作者:

  8月13日是国际左撇子日,据统计,全世界有15%的人是左撇子。左撇子又称“左利手”,“利手”指的就是自己惯用的那只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左利手”是不一样的存在,也因此,他们获得的关注度要比平常人多得多。你身边有“左利手”吗?你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吗?“左利手”应不应该纠正?

  今天,记者带你走进“左利手”的世界。
   “国际左撇子日”的由来

  1975年8月13日,美国堪萨斯州托佩卡市的一群左撇子建立了名叫左撇子国际的组织,他们设想把全世界的左撇子联合起来,共同争取左撇子的权益。1976年,该组织举行庆祝活动,并将这一天确定为国际左撇子日,希望有朝一日全世界的左撇子一起庆祝自己的节日。1976年的8月13日就成为第一个国际左撇子日。

  国际左撇子日逐步得到世界各国左撇子组织的承认,纷纷开展庆祝活动。
   左撇子的苦恼汽车右手边的刹车杆经常让她头脑混乱

  刘小美(化名)今年22岁,在某机关单位工作,从小就是“左利手”。生活中,因为使用左手常常给身边人带来很多不便之处,她逐渐练就了“左右开弓”的能力,通常左手能做的事情右手也可以做到,只是左手做事更加灵活一些。“比如在一些公共场合,和领导长辈吃饭的时候,我们需要倒酒,如果我用左手倒酒的话,我需要站在客人的左侧,这样是不礼貌的,所以在这种时候我都会换右手。”

  刘小美最近两年考下了驾照,而身为“左利手”的她,处在右手边上的手动刹车杆经常让她头脑混乱。“拉手刹的时候比较脑乱,总是习惯性地想出左手,伸出手之后才反应过来,有时都会愣着反应上几秒。”刘小美无奈地笑笑说,刚拿下驾照上路的时候,拉手刹时总是会手忙脚乱,即使到了现在,有时候还是会出错。

  因为习惯用左手,她用来记笔记的小本子都是由下往上翻的,吃饭时她总是自觉地坐在别人左边,工作时她要把鼠标的位置调到左边……与此同时,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习惯总是会给她带来多于别人的目光。“别人看到你用左手,都会有意无意地多瞟你几眼,一开始的时候比较排斥,不过慢慢地就习惯了。”刘小美说,“其实我们没有什么不一样,就像你们习惯用右手一样,只不过,现在很多东西的设计还是偏向右手的。”
    左撇子的快乐对艺术的敏感性和动手能力比同龄人强

  张静(化名)是一个经常流连于各个舞台上的小小表演者,她的歌声,她的舞姿,经常会赢得全场雷鸣般的掌声。张静是一名“左利手”,她觉得,“左利手”和普通人毫无区别,反而在动手能力和想象力方面要优于“右利手”。

  从小,张静的父母并未纠正过她的“左利手”,遵从孩子的习惯让她快乐成长。长大后,他们渐渐发现,张静有着强于别人的艺术细胞,对色彩,对物体造型十分敏感,就这样,张静走上了艺术道路。张静说:“我学美术好几年,大学也是修的美术系,我能觉出来我对艺术的敏感性和动手能力都要比同班同学稍强一些,尤其是画速写的时候,抓模特的特点、眼神这一方面十分拿手,老师也常夸我画出来的人最生动。”

  毕业后,张静误打误撞进了商演团队,做了一名表演者,几乎每天,她都要奔波于全国各地演出。“对音乐我也是从小就喜欢,虽然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但是一首歌,我多练几遍就会唱了。”张静告诉记者。
纠正左撇子不可取他因强行纠正变口吃

  今年刚刚高考结束的刘力(化名),已经拿到了某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小时候,刘力是一名“左利手”,但是被妈妈强行纠正过来,现在,他虽然已经习惯了用右手写字,用右手画画,但是却落下了“口吃”的毛病。

  “听妈妈讲过,我三、四岁的时候,开始握笔就是用左手,妈妈看了之后,觉得这是个坏习惯,就监督着我强行改过来。”刘力说。从那开始,只要妈妈看到他用左手做事情,就会打他的手,时间长了,刘力慢慢习惯了使用右手。

  但与此同时,刘力说话越来越“口吃”,长大后看了一些新闻报道后,他才知道自己口吃的毛病是小时候强制性地将“左利手”改为“右利手”导致的。
  ■专家说
   强行纠正可导致语言中枢混乱

  季冬是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健康教育科主治医师,她表示,有部分家长会出于社会压力,具有“使用右手才普遍”的从众心理,害怕孩子因使用左手而受歧视,其实这与孩子心理、生理的发展相违背。

  季冬介绍,关于“左利手”的形成原因有多种理论,其中三种理论影响较广:遗传、言语发育和胎儿在母体子宫内部发育时的胎儿体位。而无论是“左利手”还是“右利手”,仅仅是大脑功能偏侧化和习惯问题。“‘右利手’,就是形同习惯使用右手的大多数人,大脑左半球功能开发得多一些,对数字计算、语言表达等功能有很大帮助。‘左利手’,就是我们称的‘左撇子’,大脑右半球功能开发得多一些,比较擅长艺术、空间定位、直觉等。”季冬认为,“左利手”有自己的优势,不应用“右利手”的思维来束缚“左利手”的发展,家长如果想要孩子培养一些“右利手”相关的活动,可以通过后天培训和慢慢引导来实现,切勿强行改正。

  “一般而言,孩子成长到2岁左右,就会通过日常行为露出破绽。3岁左右就可以初步分辨是‘左利手’还是‘右利手’。”季冬说,3岁左右,是儿童口语发育的最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候强行纠正孩子左右手使用,可能会引发语言中枢混乱等问题,造成“口吃”。如果在儿童成长到6、7岁时强行纠正,容易造成其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留下心理阴影。
    ■长知识
    1.左撇子更聪明?

  关于左撇子聪明的说法,季冬觉得,大脑中枢是交叉支配对侧肢体的,“左利手”意味着右脑形象思维(如音乐、美术、空间想象等)能力比较强,而“右利手”逻辑思维(如言语理解、数字计算、推理等)能力比较强,仅此而已。
    2.左撇子比右撇子的平均寿命短?

  在这个主要为右撇子服务的社会中,左撇子遭遇意外的可能性要高于右撇子,主要原因就是绝大多数设施和机械为右撇子考虑,如汽车车档设置一般在右边,导致“左利手”有可能在操作中会有失误。这就是说,左撇子比右撇子可能更容易遭遇“意外”死亡。
    3.左撇子在某一天会消失?

  蒙彼利埃大学的研究人员Charlotte Faurie 告诉ABC News: 在人类战争中,使用左手就像投球,左撇子很特别,有着超凡影响。Charlotte Faurie 和他的同事Michel Raymond 进一步研究了9个原始部落,暴力冲突多的部落,都是左撇子存活。
    4.左撇子出过哪些名人?

  国外有拿破仑、歌德、尼采、毕加索、达芬奇、鲍勃·迪伦、爱因斯坦、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卓别林、玛丽莲·梦露、甘地、贾斯汀比伯、休·杰克曼等等;国内有温家宝、赵本山、蔡振华、王力宏、倪匡等等。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石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