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儿时,最快乐最难忘的时光非暑假莫属。每个人都曾拥有过美好的暑假生活,但不同年代的暑假也是不一样的体验。没有补习班,没有兴趣班,没有写不完的假期作业……对于很多人来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暑假是真正放飞身心的享受。再后来,暑期辅导班逐渐兴起,学生们的暑假也逐渐被辅导课占据。又一个暑假悄然降临,记者采访了几个不同年代的代表人物,让我们通过他们的暑期故事,来感受下这些年的暑假变化吧!
本报记者 赵清华
上世纪70年代
干完农活尽情撒欢
很久以前,对于很多出生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暑假就是不用上学的夏天,也是一段帮大人们忙完农活后,可以尽情跟小伙伴们撒欢的美好时光。烈日炎炎,忙完一上午农活的大人们吃过午饭后开始睡晌觉,而孩子们却个个从自家屋里跑出来。小一点的孩子跟在大孩子的屁股后面,到处寻找水沟野游,或者上树摘野果。
“我们那时候的暑假,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一两天就完全能做完。”60后王美莲女士说,她的暑假没有睡懒觉的放松,只有干完活后和小伙伴们在小树林里的狂欢。
“天还不亮,孩子们都还没睡醒,就被母亲喊起来推磨。”她忆起儿时的经历,她说父亲当年在外地工作,家里没有男劳力,生产队里要赚工分只能靠推磨烙煎饼。凌晨三四点钟周围还是一片漆黑,作为家里的老大她就已经和母亲一起一圈圈地推磨了,有时太困竟推着就睡着了。
在那个没有风扇更没有空调的年代,唯一的送风工具只有蒲扇。“我们那时候,暑假好像也不太热。”她说天最热的那几天晚上,她便和大人们拿着小凉席一起去屋后的河床上乘凉,“身边若有蚊子,用蒲扇‘忽闪’两下,它们就跑了。”
其实,早上推完磨,她这一天的任务也就完成一多半了。没有玩具的家里并不是她和小伙伴们最好的游乐场,他们最喜欢的是村子最西边的那片小树林。男孩们爬到树上用竹竿顶着面筋去粘蝉,女孩给帮忙打下手;或是去果园里“偷”些桃子西瓜之类的,在这里分赃;或是来场警察抓小偷的游戏,一般都是男女对决的……
“经常是玩得正开心呢,就被喊回家了。”王美莲回忆道,因为母亲做饭需要她帮忙烧火,她当时就想要是有哪天做饭不用烧火,那该多好!“整个暑假好像没什么计划,不读书,也不做作业,玩到哪里算到哪里。反正觉得暑假过得很快,一眨眼就开学了。”
![手机快拍二维码 转发此新闻](http://qr.liantu.com/api.php?el=m&w=100&m=10&logo=http://www.dzwww.com/data/logo/1.gif&text=http://w.dzwww.com/d/12670978.html)
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刘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