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记者从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获悉,随着国际毒潮的持续泛滥和国内涉毒因素的持续增多,我市吸毒人员数量逐年上升,且低龄化趋势明显。截至目前,全市共登记在册吸毒人员1711名,其中七成为青少年。
近几年,我市毒品案件有了明显变化,毒品违法犯罪由外来人员为主,逐渐形成以当地居民占主要成分。2000年以来,涉毒违法问题主要是外来人员来德州经商、务工、经营或其他活动中使用毒品,也有当地居民在外出劳务等活动中沾染毒品。而近几年,当地一些小老板、特殊行业从业人员、盗窃抢劫犯罪成员、社会家庭失控青少年等成为毒品违法犯罪主要成员。
截至目前,全市共登记在册吸毒人员1711名,范围遍布全市十三个县市区,其中吸毒人员过百人的县市区已达7个,其他县市区吸毒人员均在两位数,且正在或已经接近百人这个数字。根据目前国际上公认的1名吸毒人员背后至少有5名隐形吸毒人员的比例测算,目前我市吸毒人员大约有9000人。
随着毒情的不断蔓延,吸毒人员低龄化趋势明显。根据统计,全市吸毒人员16岁至35岁占77%,青少年辨别能力差、好奇心强、易冲动,交友不慎很容易感染不良行为。
毒品由传统的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等逐渐被新型毒品冰毒、摇头丸代替,新型毒品更容易获取,部分青少年对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更具迷惑性。涉毒场所由原来比较单一的公共复杂场所,逐渐转移到宾馆临时房间,更具有隐蔽性。
根据我市禁毒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市登记在册年龄最小的吸毒人员钱某(女)年仅15岁。
今年上半年破获毒品案件145起
今年上半年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45起,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171名,缴获各类毒品折合冰毒8.42公斤。其中3月底结束的全省百城禁毒会战中,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243名,缴获冰毒、麻古等各类毒品24.77公斤。
今年4月份,在公安部、省厅部署开展的为期三个月的网络扫毒专项行动中,破获公安部网络毒品目标案件1起、省级网络目标案件2起,市级网络毒品目标案件1起,缴获毒品冰毒3.63公斤、麻古400余克。
■相关链接
禁毒民警缴获部分毒品样品
冰毒
通用名称甲基苯丙胺,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Ice)。吸食后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兴奋,能大量消耗人的体力和降低免疫功能,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吸食成瘾者还会造成精神障碍,表现出妄想、好斗等。
麻古
麻古是泰语的音译,其主要成分是冰毒,是一种加工后的冰毒片剂,外观与摇头丸相似,属苯丙胺类兴奋剂,含有甲基安非他明和咖啡因。具有很强的成瘾性。服用后会使人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极度兴奋,能大量耗尽人的体力和免疫功能。长期服用会导致情绪低落及疲倦、精神失常,损害心脏、肾和肝,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摇头丸
摇头丸(又称疯药、狂欢丸、狂喜丸),通用名称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MDMA),通常在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服用,由冰毒、迷幻药等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为主要成分的毒品,常掺有氯胺酮、麻黄素、咖啡因、解热镇痛药等毒品和药物,从而增强摇头丸的致幻、兴奋以及对人体的毒性作用。外观多呈片剂,形状多样,五颜六色。
摇头丸具有兴奋和致幻双重作用,在药物的作用下,用药者的时间概念和认知出现混乱,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活跃,整夜狂舞,不知疲劳。同时,在幻觉作用下使人行为失控,常常引发集体淫乱、自残与攻击行为,并可诱发精神分裂症及急性心脏疾病。
麻黄草
也叫草麻黄、麻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麻黄草是药材,也是制造冰毒的原料,原产新疆、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中国对麻黄草实行严格控制,禁止自由买卖。
罂粟原植物
罂粟是一种美丽的植物,叶片碧绿,花朵五彩缤纷,茎株婷婷玉立,蒴果高高在上,但从蒴果上提取的汁液可加工成鸦片、吗啡、海洛因。
杜冷丁
即盐酸哌替啶,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属于苯基哌啶衍生物,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无臭,其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但镇静、麻醉作用较小,仅相当于吗啡的1/10—1/7。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性,被列为严格管制的麻醉药品。
编者按
毒品如今已经不再是陌生的词汇,从日益年轻化的吸毒人群到不断增加的吸毒者,都让我们体会到了毒殇。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本报将目光投向我市的缉毒现状。
■禁毒者说
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政委张国先:吸毒非时尚大意输人生
吸毒是打开地狱之门的钥匙。吸毒,使青少年精神萎靡、心理变态,身心受到损害,不仅妨碍学习成长,还会导致道德堕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不能说与毒品的泛滥没有关联。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政委张国先提醒,吸进去的是白色粉末,吐出来的却是自己的生命。珍爱生命,就必须远离毒品,青少年朋友莫因毒品而输掉自己的人生。
张国先提到,青少年大都比较单纯,他们接触毒品,或好奇心驱使、寻找刺激,或为“寻找安慰”、“排遣烦恼”而被吸毒分子欺骗引诱,或是被周围环境影响和社会不良现象“污染”。
有好多沾染毒品的青少年是在“朋友圈”内不慎染上的,有的吸毒人员处于各种心态,有意拉拢身边人参与吸毒,有的以吸毒作为自己人际圈的交际手段,更有甚者自认为吸毒是一种时尚,这是非常可怕的,青少年朋友面对这些诱惑一定要说不。
比如目前我市最小吸毒人员钱某,只有15岁,就是在一次和朋友去KTV 时染上毒瘾的。钱某交代,就是一帮社会上的朋友在一起玩,觉得是一种时尚。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不仅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形成合力,打一场禁毒人民战争。
当前,德州已进入禁毒斗争复杂期、毒品犯罪高发期、吸毒人群扩散期和禁毒工作攻坚期。下一步,全市公安机关将坚持严打方针和“零容忍”理念不动摇,牢握禁毒斗争主动权,坚决打好禁毒这场硬仗。
■戒毒者说
戒毒最难是“心瘾”
陵城区崔某终于断掉那个“念头”了,不用定期接受尿检,不用忍受周围人异样的眼光。
如今,快三年了,崔某的体重由130多斤飙到180多斤,他经营的机械厂又恢复到十几个人的规模了。崔某坦言,所谓的戒毒是戒掉那个圈子,戒掉那种感觉。
提起当年的经历,崔某说像做了一场梦。七八年前,崔某经营了一家机械厂,生意红火,有十几个工人,每年少说也有十几万元存款。手上有了钱,就经常和一些社会上的人称兄道弟,喝酒耍钱。
有一次去东营,几个当地的朋友请他去KTV 唱歌,借着酒劲,一个朋友请他玩点“新鲜”,神神秘秘地拿出一小包白色粉末状东西,几人凑在一起,用简易装置吸食。崔某学着吸了几口,当时就轻飘飘的,精神充沛,在KTV 呆了一晚上,又打了一天牌,丝毫没有疲惫感。
慢慢地,崔某和东营那边的业务逐渐多了起来,由一两个月去一趟,变成一两周去一趟。经常请客的大哥也不再那样“大方”,短短两年时间,崔某花掉30多万元用来吸毒。回到陵城区,一些道上的朋友也时不时卖他点“货”,不知不觉,崔某上了瘾。
在一次集中清查行动中,一伙吸毒人员落网,崔某也被供了出去。在民警多次说服教育下,崔某逐渐认识到毒品的危害,远离了那个特殊的“圈子”。
经过民警近三年的耐心帮扶,崔某已完全戒除毒瘾,生意再次迈上正轨,生活逐渐和睦起来。
“好奇心”让他沉沦冰毒
今年6月,已戒毒成功的李某步入婚姻殿堂。目前,他跟朋友一起投资做生意,谈起从涉毒到戒毒成功的经历,他感叹“好奇心让他涉毒,离开毒品让他在阳光下轻松生活”。
1988年,李某出生在德城区一个小康家庭,父母给予充足物质条件,对学习“不感冒”的他初中辍学后便拿着父母给的钱“混社会”。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某听说吸毒会让人产生奇妙的感觉,他决定要试一试。
2007年夏天,李某结识了一个贩卖冰毒的“好朋友”,“朋友卖毒也吸毒,是他教会了我吸毒。”
2009年,朋友因贩卖毒品被警方抓获,李某一下子断了毒源,这也给了他一个戒毒的契机,那次他戒毒一年。岂料2010年夏天,他又结识一位有毒源的“老大哥”,他又复吸了,“2009年到2013年间,我反反复复戒毒复吸。”
2014年,李某因寻衅滋事被判刑10个月。入狱10个月,让他静下心来思考人生,“吸毒的人都挺聪明,把聪明用在正道上,岂不是更好吗?”
2015年3月,李某出狱,当天在监狱门口迎接他的,只有一个相识多年彼此有好感的女孩,“挺感动的,这些年,除了父母,她对我最好,始终不放弃。”
出狱后,他走出吸毒阴影,找朋友一起商量做生意,开始接触社会正当行业。今年6月,他与女友步入婚姻殿堂,现在他是一个准爸爸,一边努力工作,一边等待孩子出生。
“不吸毒后,我的身体好了,胖了不少,闲暇时就去钓钓鱼,让心平静下来。”李某说,他希望青少年一定要远离毒品,这样才能有个阳光人生。
■禁毒先锋
冒着生命危险撞车逼停毒贩
6月24日深夜,早该下班的德城公安禁毒中队队长李建勇仍在办公室处理工作。刚接到吸毒举报,他正和队员一起分析抓捕方案。直到次日凌晨,他的办公室依然灯光明亮。
禁毒警察,一个戴着神秘面纱的特殊警种,在“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记者带您走进德城公安禁毒中队,了解德州禁毒警察们最真实的一面。
担当重任八成时间在破案
39岁的李建勇,是德城公安禁毒中队队长。2002年7月,他进入刑警队,从此他生命中八成时间在侦查破案。2013年8月底,因工作成绩突出,他被调往德城公安禁毒中队任职队长。
禁毒经验几乎为零的李建勇接手整个禁毒中队时,感觉眼前一片迷茫,不知工作如何开展,虽之前接触过毒品案件,但都是“小打小闹”。坐在禁毒中队长的位置上,却不知禁毒工作从何下手,李建勇感觉压力扑面而来,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经过几日反思,李建勇终于理顺工作思路,决定从翻看案底开始,对曾经有案底的吸毒者进行回访。通过回访,他发现了几个复吸人员,李建勇立即对其进行处理,并通过他们举报的线索,逐步进入状态,一步步开展禁毒工作。
生死较量冒险撞车逼停毒贩
如果说毒贩们是在做“杀头生意”,那么禁毒警察就是时刻与危险相伴,拿生命做赌注。禁毒工作考验民警的智慧与勇气,缉捕毒贩就是一次次生死较量。
2014年7月,禁毒中队接到举报,德城区吸毒人员王某欲前往禹城市购买冰毒。李建勇立即组织干警赶赴现场,并计划用两辆车在高速路上对买卖双方进行堵截。买毒品的逮住了,狡猾的卖家却跑了。
如果毒贩一旦逃脱,证据不完善对案子的侦破将会有非常大的影响。李建勇和三位同事驾车开始追踪。当他们发现目标后,涉赌人员更加亡命逃跑,“如果他开车上高速,会对人民生命造成威胁。”李建勇做了大胆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开车撞击对方车辆将其逼停。
逼停下车准备逮捕时,涉毒分子再次踩油门逃跑了。李建勇带领干警继续追踪,经过四个小时追捕,最终在临沂市高速路口将其抓获归案。
通宵守候曾连续蹲守41小时
为多获取一条线索,多减少一点毒品对社会的危害,李建勇常常到外地执行任务。陕西、广州、浙江等等,无论多远,一个电话说走就走。在与警觉的毒贩斗智斗勇的过程中,通宵守候是禁毒警察的家常便饭。李建勇说,他和队友曾远赴广州东莞抓捕一个吸毒人员,为获取完整证据,他们在其家门口连续蹲守了21个小时,以面包充饥。
今年的2月份,南方天气湿冷,李建勇和队友一起在恶劣环境中连续蹲守41个小时,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贩毒人员家中搜出毒品。虽然禁毒工作高危又劳累,但李建勇从没叫过苦也从未后悔过。
李建勇说:“从踏上禁毒战场那天开始,我就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为消除毒品而战。打击毒品犯罪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还是教育感化吸、贩毒人员,让其远离毒品。”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