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四夜没有合眼,几度出现眩晕,前往接应最后一批转移的立新村群众、圆满完成6000余名群众顺利转移任务后,烟台援藏干部李冬才离开孤岛樟木镇,和孙玉荣等人一起结伴返回聂拉木县城。时间是4月29日夜,已是尼泊尔8.1级地震发生后的第5天。
“回到县城,如同回到了人间。”当时的李冬这么对同伴说,此前的他已在“地狱”中坚守了4整天。在4·25特大地震中,以李冬为代表的烟台第七批援藏干部小组不畏艰险,奋勇拼搏,横跨山与海之间,谱写了一曲感人的交响乐。
“危机面前,必须顶上去!”
地处中尼边境的樟木镇,古称“塔觉嘎布”,藏语意为“邻近的口岸”。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半山腰上,小镇沿陡峭的山坡而建,“之”字型的盘山公路就是镇里的街道。“这是一座挂在天上的小镇。”去过樟木的人,几乎都有这样的印象。
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樟木瞬间变成为了“地狱”: 大约10%的房屋倒塌,几乎所有房屋受损歪斜,余震、飞石、塌方、暴雨、泥石流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恐惧笼罩在樟木镇6000多名群众头上。
“我是县委副书记!大家不要慌!”在大街上,一个声音喊了起来。当天,烟台援藏干部李冬、张世鹏、黄逢雨、高强4人正在樟木镇勘察援藏项目和开展义诊活动。地震发生后,面对惊慌的群众,李冬站了出来。
“当时道路已经中断、通讯也受阻,樟木镇实际上成为一座无法进出、外界无法与之联络的‘孤岛’。”李冬回忆。此时,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均不在镇上,李冬援藏后担任聂拉木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当时我的职务最高,危机面前,必须顶上去!”
时间就是生命,表明身份的李冬带领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起来: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群众疏散到空阔地带、搜集帐篷饮用水食品等物资,地震发生不足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共建起10个临时安置地,搭建起80多架帐篷。
樟木昼夜温差大,地震第一天的晚上十分难熬。烟台援藏干部黄逢雨、高强两人被分到医疗救护小组,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紧急征用的被褥又不够用,先让给了灾民,两人只能在寒风中坚持。到凌晨时实在太冷,只能不断活动御寒,坚持了一个晚上。
为让外界了解樟木地震情况,张世鹏则利用手机开通尼泊尔漫游的便利条件,通过微信及时发出20余张图片,及时地反映了樟木地震受损情况、指挥部工作和群众安置情况,这也是地震后从樟木发出的第一批图片。
援藏小组全员在行动
当李冬4人坚守在孤岛樟木镇时,整个烟台援藏小组都行动了起来。
地震发生时,在县城驻守的援藏干部、聂拉木中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史小健,与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梁靖坤,第一时间组织全校老师疏散安置学生,仅仅几分钟的时间,全校近800名学生、
近百名老师安全转移到操场空地上,无一人伤亡。
大地震发生5分钟后,消息传到了42岁的孙玉荣耳中。他是烟台第七批援藏干部领队、聂拉木县委常务副书记,此时正在北京为聂拉木洽谈公益项目,得悉震情,他便着手安排返程。
经过持续21个小时的航程、车程,在余震不断中冒着高原大雪赶夜路,途中又检查了门布乡小学安置点工作,孙玉荣于26日下半夜赶到了县指挥部,并与县委书记王平进行了2个小时的会商,次日接替赶赴道路抢通一线的王平担当起后方总指挥职责。
“灾情紧急,速来救援!”孙玉荣向在拉萨、日喀则跑项目手续的援藏干部发出通知,至26日晚9名援藏干部全部返岗并迅速投入抗震救灾一线工作。
在拉萨的李桂勋和在日喀则的刘道峰紧急赶回县里。途中李桂勋多方面协调外运物资工作,到县后立即承担起道路抢通和救灾物资保障2项重任。刘道峰则从日喀则市押运烟台援藏和青岛援藏的救灾物资车辆,顺利到达后又立即组织了发放工作。震后不到3天时间,烟台援藏分组已通过上级和各方面渠道,协调烟台、青岛、北京、昂仁、拉萨的救灾捐资500万元、各类物资价值200万元。
同样是26日,在孤岛中坚守的李冬和同事们,带领灾区群众又挺过一道“关口”: 根据尼泊尔方面的预报与立新村鸡飞狗跳的自然现象,李冬预感到会再次地震,并采取了紧急措施。由于迅速反应,在首次地震造成15人遇难后,之后3次强烈余震和次生灾害中,樟木镇再没出现一人伤亡。
聂拉木——我们在一起
4月28日,地震发生3整天之后,从聂拉木县城到樟木镇的生命道路实现了抢通。
为尽早为抢通突击队扫平障碍,在没有任何工程机械和专业工具的情况下,李冬、张世鹏带领25名公安干警和部队官兵,从樟木镇方向出发,在滑坡不断、险情不断的318国道上,徒步攀爬塌方区,徒手搬开滚石和断木,与抢通队伍胜利会师。
在综合分析形势后,上级做出“樟木镇群众大转移”的决定。山东援藏领队、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赵志远和烟台领队孙玉荣,专程前往接应坚守在樟木的4名援藏干部。
“我们最后走!”张世鹏、高强立下“军令状”,他们坚持到前线指挥部空无一人才最后一批撤离,6000余名群众实现了顺利转移。在撤离中,黄逢雨主动承担起护送3名重伤员前往门布乡流动医院的任务,一度失联至晚上9点。
重回“人间”,如何给经历了地震创伤的群众带回希望?这一问题也萦绕在烟台援藏干部心头。作为安置组负责人,孙玉荣统筹考虑,及时转移群众财产500余户7000多件折计1200余万元,进行危房隐患清理近8000平方米,并建议县里拿出148套干部周转房和廉租房对充堆村受灾群众进行过渡安置,使干群关系在大灾大难面前更加和谐。
整个烟台援藏小组充分利用能够动用的一切资源,为抗震救灾工作奉献力量。25日在发生地震1小时后,孙玉荣作为领队立即向派援地烟台市进行了汇报,协调烟台市委、市政府当晚向聂拉木县发来慰问电,次日支援到位资金300万元,协调芝罘、蓬莱、牟平等派援单位和烟台慈善总会、烟台希望工程办公室、青岛援藏、光华基金会、烟台微信朋友群等团体个人捐资捐物折计500余万元。
“聂拉木——我们在一起”,是在孙玉荣呼吁下,烟台爱心人士募捐设立的微信朋友群。随着震区灾情趋于稳定,5月7日早上7点30分,数天之内为聂拉木筹集捐款22万余元的“聂拉木——我们在一起”宣布关闭。原群的爱心人士又成立了“因为爱,我们在一起”新群继续支持公益。
从“聂拉木——我们在一起”到“因为爱,我们在一起”,这也恰好道出了烟台援藏干部的心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