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刚结束,烟台资本市场就获得了新突破,连续三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成功。至此烟台已经有上市公司37家,股票38只,名列省内各地市之首。
一季度实现三家企业境内外上市
2012年下半年全国的IPO暂停后,上市进程似乎进入了一个低谷期。然而即便如此,烟台的上市进程却没有受到影响,2012年下半年IPO暂停后,各企业不等不靠,积极准备各种材料,并不断进行改进完善,持续有序地推动上市工作,由于前期准备充分,2014年实现龙大肉食、杰瑞能服、绿叶制药分别在境内外上市成功,继续领跑全省。今年以来,推动仙坛股份、鲁亿通、汉和食品3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成功。目前全市已有上市公司37家,股票38只,占全省上市公司总数的1/7,名列各地市之首,其中境内上市30家、境外7家,“烟台板块”在资本市场上影响越来越大。
烟台上市的企业多,不仅是与企业自身质地优良有关系,也与政府各级部门和企业自身对上市重视分不开。
“很多情况下,上市是需要一鼓作气,很多企业在上市的时候一遇到挫折就萎靡不振,再而衰三而竭,不断出现更多的新问题导致上市夭折。但是在资本市场上,烟台的企业像仙坛股份、泰和新材这样坚持不懈地最终实现上市的企业真是不多。例如仙坛股份2012年暂停IPO后,很多人认为悬了,但是今年实现上市了。还有另外一个典型的案例,泰和新材也就是以前的烟台氨纶,足足准备了十年之久,做了大量的工作,冒着各种非议,十年后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成为高科技特种纤维材料行业的佼佼者。”烟台一位熟悉资本市场的中介人士认为,上市不是一时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去年资本市场融资近百亿元
烟台上市军团不断地扩大,上市募集资金速度也在不断地加快,融资额不断增加。
据统计,今年以来,烟台上市公司实现上市融资28.82亿元,资本市场融资额累计达到554.82亿元,占全省融资总额1/7,全省各地市第二名;其中再融资累计达到310.71亿元,超过融资总额50%,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2014年,烟台当年实现上市融资98.18亿元,创近年来历史新高,占全省的1/5。
“去年杰瑞石油定增股票数量为4287万股,募集资金总额约3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募集资金净额约29.5亿元。募集资金的主要投向为设备制造及服务产能建设、补充流动资金。预计随着未来募投项目的逐步达产,公司的油气设备制造产能、能源服务团队建设及技术实力都将实现显著增长,同时财务结构的优化有望改善公司盈利能力,使其成为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中国油气产业巨头。”一份证券公司的研报如此评价融资为上市公司带来的积极作用。
除了再融资外,首发融资也占据很大的比例。例如去年夏天,绿叶制药在香港发行近1亿股份,募集资金47.2亿元,是近期香港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最大的一次。“新加坡资本市场交投不活跃,中国概念股再融资困难,绿叶制药从新加坡摘牌退市而转战香港亦有此方面的原因。
1000家上市后备资源库正在建立
在继续保持山东第一上市军团的前提下,烟台拟上市公司推进速度加快,后备资源不断扩大。
截至目前,烟台7家企业上报申请材料,1家企业在辅导期,占全省进入程序企业总数的1/7以上。同时,主管部门通过积极走访优质企业,宣传上市知识和政策,正在建立涵盖1000家企业的上市后备资源库。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场外市场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为暂不具备上市条件企业进行股权流通、规范运作、筹集资金提供了渠道,是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的良好平台。
自2013年底新三板扩容到全国,烟台企业具有进入新三板资格后,进一步加强了场外市场工作推进力度,目前累计实现挂牌企业17家,获批企业1家,在审企业3家,进入程序企业30余家。其中2014年,实现8家企业挂牌,1家企业获批,8家企业在审,累计融资2200万元。区域股权市场是场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烟台累计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区域市场新挂牌企业44家。其中2014年,烟台新增挂牌企业29家,新挂牌企业数量超过历年总和,累计在区域市场融资2710万元。
为做好企业上市配套服务,烟台高度重视证券经营机构引进工作,截至目前,烟台证券机构已达20家,其中分公司3家,证券营业部37家,数量居全省第3位。2014年,引进落户证券机构5家(国泰君安、国都证券、长江证券、国盛证券、东方证券),在办在谈3家。积极推动永安期货进驻烟台,全市期货机构达到4家,其中公司1家,期货营业部5家。证券期货机构的不断进驻,进一步活跃了证券二级市场,打造了烟台资本市场发展的良好配套服务基础。(YMG记者 孙长波 通讯员 纪永强)
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