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30年前“梁漱溟研究热”再续滨州新故事

2015-04-13 10:33:00来源:滨州日报作者:

  滨州传媒网-滨州日报讯 “1987年10月31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的、由汤一介主持的梁漱溟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是第一个被邀请发言的嘉宾,汤先生邀请我介绍在邹平召开的梁漱溟学术会议情况!”4月10日,梁漱溟乡村建设暨对美学者开放点研究座谈会在邹平县举行。会上,成学炎老人对28年前的这段经历仍激动不已。同时,邹平县多年从事梁漱溟乡村建设研究的十余位老专家畅所欲言,重温起30年前的梁漱溟研究热,以及梁漱溟乡村建设对邹平县成为中国惟一对美学者开放点的意义。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静出席会议,一一听取了邹平县老专家们对往事的回忆和如何进一步挖掘梁漱溟乡村建设研究的现实意义,并对目前如何研究利用梁漱溟乡村建设暨对美学者开放点提出要求。

  座谈会上,邹平县从事梁漱溟乡村建设研究的老专家曲延庆、成学炎、郭蒸晨、夏文超等先后热烈发言。他们一致认为,上世纪30年代梁漱溟在邹平从事乡村建设实验,以及美国学者艾恺、奥克森伯格对梁漱溟的研究是促成邹平成为中国惟一对美学者开放点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1985年——1992年间,大量美国学者涌入邹平机关乡村开展的文化调查研究,也开阔了邹平人的视野,奠定了今日邹平开放开发的基础,邹平目前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是与其作为中国惟一对美学者开放点密不可分的。

  参加座谈会的《走向世界》杂志社社长刘斌表示,滨州市研究梁漱溟乡村建设实验和对美开放点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走向世界》杂志社将会不遗余力地支持滨州进行宣传报道,将邹平故事、滨州故事宣传出去。

  周静指出,梁漱溟在邹平县从事的乡村建设实验意义重大,开启了学者参与改造社会的风气之先,是那个年代大批仁人志士爱国救国探索中的典型,我们要挖掘梁漱溟乡村建设的时代意义、世界意义和人类意义;邹平作为中国惟一对美开放点,是中美合作交流的里程碑,到今天仍承载着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窗口作用。邹平县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带来历史性巨变,百姓生活水平实现翻天覆地的提升,都能从梁漱溟乡村建设实验和对美开放点找到最初的脉络,我们要看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走向胜利的必由之路,在旧中国单纯改良社会的道路注定失败,但乡村建设实验有很多值得我们吸收的东西。邹平的对美开放,推进了中美交流,其贡献是独一无二的,在邹平,中华民族和西方文明实现碰撞和交融。今天我们研究梁漱溟乡村建设实验和中国惟一对美开放点的研究,要从产业角度、文化旅游、商贸开发和科研等方面系统的布局统筹起来,要作为从人类社会学的样本点出发,再现改革开放新热潮,让研究活起来,传播到更广阔的大地上,让海内外朋友感受到精彩的滨州故事。

  座谈会前,周静到梁漱溟纪念馆、西董街道北禾村进行了调研,并拜谒了梁漱溟墓。

   记者 邱芹 李默 报道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高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