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附近的空地上,私自搭建起一个钢棚就开始加工海藻,不仅没有办理营业执照,也没有按规定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该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也没有,生产海藻的过程中却排放出大量的碱性废水。4月11日,高新区环保局执法人员对这家海藻加工点进行了关停取缔。
从4月1日启动以来,青岛的环保大会战已经进行了两周,在4月11日这个周末,市环境监察支队、各区市大队再次分别集结出发,开展突击检查,又揪出了21家环境违法企业。
海藻加工企业,把海藻加工成食品,这听起来是绿色生物技术企业,不过高新区环保分局近日却刚刚取缔一家这样的“绿色”企业。
记者从高新区环保分局了解到,这家海藻加工点位于红岛经济区胡庆社区附近的一处空地,这个加工点的生产场所是个钢棚,而这个钢棚却属于私自搭建的违章建筑,这个加工点搭建起生产棚后就开始生产,不仅没有办理营业执照,也没有按规定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配套建设环境保护设施。
“海藻在生产过程中主要用海藻和氢氧化纳作原料,其中要将海藻用氢氧化纳溶液来进行蒸煮,然后还用地下水清洗,晾干后形成产品,不仅排放大量碱性废水,存在环境安全隐患,而且也存在巨大食品安全隐患。”高新区环保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对这家小企业,执法人员在对经营者立案调查的同时,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 ,并拆除相关生产设施,对生产的废水进行清理,该负责人也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 ,同意停止生产,并立即搬离,及时消除了一起环境隐患。
自4月1日展开的环保查处污染企业大会战,上星期已进入第二周,截至目前,共出动了执法、监测人员三百余人,检查各类污染源85家,查处涉嫌环境违法行为16起。4月11日一天就揪出了21家存在问题的企业。
对于这些在现场查处中发现的问题企业,为啥不直接曝光他们的名字呢?4月12日,记者从青岛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了解到,突击检查现场发现了问题,会给企业下达“协助调查通知书”,在调查清楚违法事实后,才能进行曝光。
“现场发现问题后给企业下达协助调查通知,然后企业带着相关材料到环保部门来协助调查,如果违法事实确凿,就进行定性,然后进行处罚和曝光。”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4月12日,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这为期1个月的“环保大会战”主要将开展大气污染源、废水直排环境企业、环境污染风险源、危险废物等4类专项检查。而4月11日的突击检查重点就是危险废物的处理。“这次的检查以危险废物的处置为重点,同时对违规建设、加油站油气设施也进行了检查。”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工作人员说。
市环保局执法人员表示,对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点环境污染问题,采取全员行动、突击检查、约谈督办等方式,严肃查处检查中发现的各类恶意违法排污案件。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或已构成犯罪的,完善证据,及时移交公安等有关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刘旭
相关链接
50家欠缴排污费企业被曝光
只知道排污,却不想交排污费?4月12日,市环保局公布了一批欠缴排污费企业名单,50家欠费企业被催缴排污费,欠缴金额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根据规定,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规定缴纳排污费。记者了解到,到今年6月份,排污费将调整标准 ,超指标加收一倍。
从市环保局公布的名单看 ,多数企业按时缴纳了排污费,但是城阳区、胶州等存在企业欠缴情况。比如,城阳区有4家企业欠缴排污费,分别是青岛金海热电有限公司10.0564万元,青岛金田热电有限公司15.6958万元 ,青岛黄海橡胶有限公司12.1907万元,青岛天盾有限公司2.1551万元。
而胶州欠缴排污费的企业更多,有46家,欠费的记录更是有122条,包括机电企业、食品企业、玻璃企业等多个行业。市环保局公布这些欠费企业名单,督促其尽快缴费。据了解 ,公示后企业若在规定期限内仍不缴纳排污费,环保部门可提请法院强制执行,并可对拖欠企业依法处以罚款。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刘旭 通讯员 香宁 俊杰 蓝刚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