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条件在作为

2015-04-01 07:04:00来源:大众日报作者:

  □ 众 评
  
  春风中的鲁西北乡村,树绿了,花红了,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参加全省乡村文明行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现场会的代表感慨良多。参观考察中,代表们看到了一个个“美丽乡村”,看到了基层干部为民做事的良好作风。同时,一些代表也看到了自己境界、作风上的巨大差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农民富起来,需要相当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让农村尽快美起来,干净起来,是可以较短时间做到的。我们讲为民,首先要想到农民。是真为民,还是假为民,是喊在嘴上,还是落到行动上,从“乡村文明行动”中的表现,就看得明明白白。
  从2011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就开展了“乡村文明行动”,并多次召开现场会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目前的抓手,是怎么让农村干干净净,让村容村貌来个大变化。一个村庄,连干净整洁都做不到,怎么谈得上小康,怎么谈得上文明,怎么谈得上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在通过认定的78个县(市区)中,有的属于东部发达地区,有的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没有通过认定的,也有不少属于东部地区,有的还是全国闻名的强县。这个鲜明的对比说明,事情能不能办好,不在客观条件,不在钱多钱少,而在思想观念,在为民宗旨意识的强弱,不在条件在作为!
  “乡村文明行动”要花钱。这个钱出不出得起?这个投入产出账该怎么算?去年底的测评,聊城市跃居全省综合排名第二位,经济欠发达的冠县,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就冠县的情况看,基本设施投入为3000万元,每年的运行费,统筹标准为每户160元,由县、乡、户按3:3:4分担。这个钱冠县出得起,别的县(市区)就完全可以出得起。多年来,各地财政在增长,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也要求把钱往农村多投一点。穷则穷干,富则富干,到了现阶段,农村卫生问题该解决了!这个投入似乎见不到政绩,换不来产出,但效益是巨大的——提振了乡村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还培养了村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小卫生带来大转变”。
  “乡村文明行动”,不是什么高难度的事情,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却要付出大量体力精力,需要深入扎实的作风,需要洒无数的汗水。从设施建设、运输工具配备,到保洁队伍组建、体制政策配套,一个一个环节都要抓好。农村的土堆、粪堆、柴火堆,几乎成了乡土中国的一个“景观”。乱堆乱放,已经成了农民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不到村头,不与群众面对面做好说服工作,事情就没法办。农民思想通了,“三堆”也就搬家了。昌邑的市委书记说,全市600个村,他一个个看过。临淄区委书记说,全区500多个村,也是一个个督促。
  农村环境整治,讲了许多年,抓了许多年,反反复复许多年。现在路数通了,还有了许多可学可用的好模式。那些仍然垃圾围村、围街、围河的地方,该从理念、作风、精神状态上很好地找找差距。这次现场会后,要给21个县(市区)的书记、县长办个培训班,重点督导,教教他们怎么做。有的书记、县长脸红耳热,坐立不安了。这很好,知耻后勇,后来居上,带来的将是一方百姓的福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高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