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强渗漏区修复:严控污染源 多建"会呼吸"的地面

2015-03-26 07:43:00来源:济南时报作者:

济南强渗漏区修复:严控污染源 多建

  24个重点强渗漏区中,济南市今年将保护修复其中2个:邵而-展村、兴隆-土屋强渗漏区,一个属于近自然的洼地型强渗漏区,一个属于正在开发建设的强渗漏区。对于这种不同类型的区域,修复保护措施又有哪些差别?

  邵而-展村强渗漏区

  自然风貌明显

  记者在邵而-展村强渗漏区看到,这里自然风貌保持较好,尽管河道内水源干涸,但有不少农田和树木,唯一影响的是,强渗漏区内建有村庄。“邵而-展村属于洼地型强渗漏区,近自然类型,这一类型的渗漏区地下水的补给强度弱,但富水性和含水性好。”山东省水科院研究院相关专家介绍,像这种洼地型渗漏区一般分布在山间洼地,是较好的水源涵养区,由于这种类型的补给区地面比较平整,也是受人为干扰最大的区域。

  易受村庄影响

  记者了解到,像邵而-展村强渗漏区,目前开发利用较少,没有大范围的人为破坏,但是周边有不少村庄,不少农田很容易被开发和污染。

  “化肥农药和生活污水垃圾都可能成为污染源。”相关负责人称,在渗漏区种植农作物,化肥农药可能会随之渗入地下污染水质,农村生活垃圾的任意堆放,也会造成河道内水质污染,生态系统恶化。

  保护自然风貌

  “像邵而-展村强渗漏区,重点是植被封育和控制污染源。”相关负责人称,在宜林荒草地全面实施造林绿化,保持水土,建设防护林体系,促进自然植被尽快恢复。同时,妥善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建设分散式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对农村污水进行回收利用。在强渗漏区内发展生态农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并在强渗漏区适合的河段建设小型拦水坝,拦蓄地表水。

  兴隆-土屋强渗漏区

  正被开发建设

  兴隆-土屋强渗漏区的城市痕迹已经很明显。这处正在被开发建设的强渗漏区,大部分区域已经被城市建筑覆盖,地面硬化。记者看到,有的地方还在施工,地面也即将被硬化,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地表水下渗,导致补给地下水的功能基本丧失。这两个强渗漏区虽然都要进行修复,但据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兴隆-土屋强渗漏区的修复保护难度可能更大一些。

  易受城市影响

  兴隆-土屋容易受到来自城市的影响。这种类型的强渗漏区,上游段原来分布村庄,保持原有的景观风貌;中游段正在拆建,建筑垃圾任意堆放;下游段为新建高楼居民区,高楼林立,路面硬化程度高。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沿河道有多处排污口,工业污水任意排入河道内也会影响水质,加上生活垃圾和污水的任意排放,也存在污染危险。

  多建渗透地面

  正在开发建设的兴隆-土屋强渗漏区则需要工程类的措施来保护修复,多打造“会呼吸”的渗漏性地面。将硬化地面改为渗透地面,采用透水砖、多孔沥青等铺装路面,或多铺设草坪砖。再就是充分利用雨水,如收集屋顶雨水进行回用,这一措施在济南市区不少小区已经开始利用,即实施雨水全收集,不致雨水白流。

  延伸阅读完全被覆盖的强渗漏区 可开展雨水收集等措施

  完全被覆盖的强渗漏区包括羊头峪、东西八里洼、太平庄、双龙、石河岭5个区域,因其恢复保护难度较大,目前尚未采取措施进行恢复。相关专家表示,此类强渗漏区已被建成区建筑、道路覆盖,对地下水的渗漏补给功能已全部丧失,在此类强渗漏区应积极开展屋顶、路面雨水的收集,回灌地下水源,结合建筑物改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建设雨水收集促渗工程、透水性地面工程、透水性湿地工程等,增加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王晓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