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天"你懂的"成经典
去年今天,吕新华以一句“你懂的”走红。
去年今天,吕新华以一句“你懂的”走红。
以前都是别人在运作,现在算是少林寺正式出场了。
记者求证确认,不少人跨洋疯抢的马桶盖,真的就是产自杭州。
简政放权这项改革进入到“啃硬骨头”的阶段。
“培训班专用琴”如今成为有着特殊含义的名词,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益链条。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透过诸多乱象,“培训班专用琴”这一有着特殊含义的名词,及其背后隐藏的利益链条逐渐浮出了水面——
“培训班专用琴”如今成为有着特殊含义的名词,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益链条。
如今,家长们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以及艺多不压身的心理,促成了校外培训市场爆发式增长,却也衍生出了一条条潜规则与利益链条。近日,就有家长向晚报反映给孩子报班学琴仅个把月时间,培训班老师就动员买琴,说家里原有的名牌电子琴不行,得重新买与教材配套的;还有人报料,自己经培训班老师推荐花2万多元购买的钢琴,没用几年就出现琴板变形、起皮,甚至损毁情况,经明白人鉴定原是高价买了个拼装、杂牌琴。
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透过诸多乱象,“培训班专用琴”这一有着特殊含义的名词,及其背后隐藏的利益链条逐渐浮出了水面——
业内人士揭底:明码标价要回扣,哪个丰厚推荐哪个
连日来,记者经多方调查,终于从一位愿意站出来“戳破窗户纸”的特长培训业内人士老乙(化名)处,摸清了“培训班专用琴”背后的利益脉络。而他自愿起底这一潜规则的初衷是,“特长教育俨然已变成商品,层层剥皮都让家长来买单,长此以往培训班老师臭了,这个行业也臭了,毁的将是我们自己。我期待培训行业能健康地去发展。”
“就在年前,咱市下边一个县区培训班的老师,直接给我开琴行的朋友打电话说,自己将带一名学生家长去买琴,并明码标价要5000元回扣。那款钢琴原价是15000元,其中已预留了2000元推荐人回扣,此次尽管培训班老师要价高,琴行也给得起,因为最终是加价到18000元卖的,反正都由该家长买单。”老乙揭露说,不仅是明码标价要回扣,而且是哪个丰厚推荐哪个,“要知道越是知名品牌钢琴价格越透明,给予的回扣则不如杂牌拼装机丰厚,因此导致相当一部分家长花高价却被推荐购买了名不副实的琴。”
老乙指着自己琴房里一名放学后来练琴的四年级小学生说,她学钢琴已五年了,持之以恒练习加上天赋,如今不靠其它“歪门邪道”去考级,能达钢琴七级水平。“即便如此,我都没推荐家长去给她买琴,因为除了上课外,平时不来琴房也不在老师指导下练琴,很难出成绩。反观有些老师教授没半年,就动员家长去买琴,什么家校教育要结合啦,孩子在家表演给别人看能树立信心啦,各种理由都冠冕堂皇,归根结底却多是为了回扣。要知道很多孩子都未定型,家长高价买回去的很可能是一个摆设。”
钢琴“水”挺深:进口货或为拼装琴,买琴容易开发票难
在老乙的帮助下,记者从他一位愿意吐露内情的卖琴朋友处获悉,所谓“培训班专用琴”多来自国内江浙、广东一带的贴牌制琴作坊,有的甚至被冠以“进口”字样,“购买各地零件拼装起来的钢琴,有的成本低至5000元左右,平均成本7000元左右。但家长们基于对培训老师的信任,禁不住推荐花费两三万元去购买。我知道的回扣最高给到了10000元,即便如此琴行还是有赚头的。”
记者在走访琴行看到,在售的钢琴名头繁多,既有知名的珠江、星海、海伦等品牌国货,也有雅马哈、卡哇伊、英昌等舶来品牌,但为数更多的则是不知来头的牌子,单凭弹奏别说门外汉,就是初学乍练者也分不出差别。这也难怪众多家长都会征求培训班教师意见,或直接委托老师推荐购买。“一头是琴行销售压力迫使其以利揽客,一头是培训班老师能左右家长购买方向,有提成回扣做中介,两者合作可谓一拍即合。”老乙直言道。
购买所谓“进口”钢琴时家长不会索要海关手续,确保货真价实吗?对此老乙解释说:“有索要的,但在琴商与培训班老师联袂忽悠下,家长见不到海关进口手续也会对钢琴是‘进口货’深信不疑的。”据其介绍,秘诀就是搬出“散件进口再组装”这一说法,“琴商会说你要整琴进口的也行,但作为艺术品报关综合税率能达30%甚至更多。既然是熟人介绍来的,给你推荐的尽管放心买就是了。”
不仅“进口手续”无从谈起,买琴索要发票更难,能给予购买者的消费凭证顶多就是机打的收据。向琴商索要发票,碰到的答复几乎惊人的相同,“要发票可以,你帮我把17个点的税金交了,就给你开。”一听还要加钱,索要者都打起了退堂鼓。
培训业危机已现:师资短缺素质不齐,一笔回扣胜过一年学费
在老乙看来,眼下校外特长培训行业爆发式增长背后,行业危机也已开始显现,“培训班专用琴”索要回扣这一潜规则只是危机的一个表象,但如果得不到及时改正,最终将丧失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把行业带向死胡同。
培训行业发展势头到底有多猛?记者在沂河实验学校周边走了一遭发现,仅器乐培训班就有7家之多。而老乙却表示这还不算多的,“一小、二小老校周边都有十几家,其他学校个个周围最少也有五六家,还有主要小区附近以及新上的楼盘周围都有很多。据我估算,不包括北城新区在内的主城区就有约150家左右钢琴培训班。”
“培训班的兴起,顺应了广大家长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需要,却也折射出学校体制内教育的缺位。然而,猛增的同时行业危机也在显露。”老乙分析说,首先是师资力量短缺,以钢琴培训班为例,真正科班出身具有教师资格证的十分稀缺,打工的老师待遇普遍较低,也难以留住人,“当前教师资格证设置中,学声乐、器乐的考出来的教师资格证都统称为音乐类,且器乐还分五花八门很多种呢。由于师资欠缺,懂乐理会点钢琴的人稍加培训就上岗了,甚至个别培训班连幼师专业练过两天弹琴的都拉来教学。老师素质不齐,教学质量可想而知,长此以往培训行业还能发展吗?”
此外,当前培训班学费名义上看是市场议价,实则是根据区域位置以及开办时间长短来定价,而不是基于老师好坏以及服务水平。“一个很真实的例子,我一个同行教学水平很高,由于办的班位于蒙山大道以西,今年学费才提到4000余元,相比之下在市区核心一点位置的学费早已在7000多元了。”老乙坦言,教学质量与收益难挂钩,且培训班教师平均工资较低,导致了流动性很大,“而推荐买一台钢琴的回扣动辄三五千元,胜过一年学费,更比月工资还高。如此一来,老师会怎么做已可想而知。”
行业自律更需监管靠上
“培训班专用琴”的出现,以及推荐回扣成为潜规则,只是校外培训行业诸多乱象的冰山一角。单凭业内有良知的老乙愤然揭批,以及行业自律改变现状或许仍不现实,监管制度完善亟需跟进。
10日,市消协秘书长孔令坤就此表示,钢琴价格尽管是市场议价,但在买卖过程中卖家利用信息不对称,欺瞒、诱导消费者,这都违法了《消法》有关规定,即便是没有正规发票,只要保留好收据等消费证据,一样可以维权。师德与诚信涉及的是社会道德范畴,这也是我们构建诚信社会的题中之义,各界都应大力提倡和引导,营造起全社会的氛围。同时,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投资方面也要理性,科学合理去消费,不宜追风赶潮。
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谁又该补上校外培训行业监管这一短板呢?记者首先咨询了工商注册部门,据其介绍:目前,不涉及培训的教育服务机构登记注册由工商部门负责;而培训又分为文化艺术类和技能类,前者先到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办学许可证,再到民政部门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即可开展业务,后者则由人社和民政部门审批。
然而,在咨询教育主管部门时,记者发现由于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做保障,管理权限也不明确,我市部分县区校外培训机构仍处于无序“散养”的状况,监管比较混乱,至今未给辖区内培训班颁发一张办学许可证的地方大有人在,更别谈对其师资、场所设置准入门槛了。
望着家长花费不菲费用送进培训班的七八岁、十几岁的孩子们,对行业发展深感担忧的老乙感叹道:“等这些孩子们长大成人,到了送他们的孩子学特长的年龄时,也许有过切身经历的他们能够擦亮慧眼,用买不买账的市场经济方式,引导培训行业走上正路。”
记者扬帆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