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难加剧 烟台企业“零要求”招聘一线工人

2015-02-27 09:12:00来源:水母网 作者:夏丹
分享到:

记者在招聘现场发现,为了应对节后普遍的招工难,许多企业打出了“零要求”招聘一线普工的告示,加大了福利发放力度。然而,底气十足的本地求职者大多不接受加班,甚至一听到企业说需要加班就掉头走人。

   水母网2月27日讯(YMG记者 夏丹 通讯员 周光志 鲍钟玉 摄影报道) 昨天上午,由烟台开发区国际人才交流中心与《烟台晚报》联合举办的首场“春风送岗”大型招聘会在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举行。210余家用人单位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吸引了8000余人进场求职。

   记者在招聘现场发现,为了应对节后普遍的招工难,许多企业打出了“零要求”招聘一线普工的告示,加大了福利发放力度。然而,底气十足的本地求职者大多不接受加班,甚至一听到企业说需要加班就掉头走人。

   一线普工需求量大,企业顾不上提要求

   上午10时许,开发区人力资源市场的招聘大厅内挤满了手持简历的求职者。许多企业为招聘到大量的一线普工,纷纷打出了“零要求”的宣传广告。不仅如此,大部分招聘一线普工的企业还纷纷提高了员工福利,希望吸引更多求职者。

   “去年我们企业新建了厂房,今年又新上了一些设备,需要招聘大量的一线普工。”开发区一家电子企业的招聘负责人董建军表示,由于订单工期逼得太紧,他们已经不敢对前来应聘的求职者提啥要求了,只要身体健康的当日就可入职。

   开发区一家机械企业的招聘负责人隋玉芬也表示,以前在招聘的时候,他们还对求职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工作经验提些具体要求,但现在各家企业都缺人,谁都顾不上提要求了。“不仅如此,相比去年,我们企业还大幅地提高了员工福利,每月多给员工300元的就餐补助、60元的交通补助。”隋玉芬说,尽管如此,目前招聘到工人的数量还没有完成总计划的五分之一。

   “眼下,‘零要求’就业主要针对专业性不强的制造业和电子企业招聘的一线普工,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放低门槛,给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更多用武之地。”鲁东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倪晓军表示,“零要求”就业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更多的企业在选择人才时还是有经验的限制,希望以后更多的企业能够摒弃“经验主义”。

   本地求职者普遍不接受加班

   与外来务工人员相比,许多本地求职者显得底气十足,他们大多不接受企业提出的加班要求,甚至当招聘负责人告诉他们所应聘的岗位需要加班时,一些求职者转身就离开了。

   “这些年,我干过采购,也当过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在本地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人脉,所以我有自信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开发区的求职者王春燕告诉记者,作为一名9岁孩子的母亲,加班是她不能接受的,遇到要求加班的招聘企业,她往往是掉头就走。

   “看到一些需要加班的企业,他们给出的工资虽然都挺好,但是我真的不愿意在利用休息时间去工作赚钱。”烟台本地的求职者李树峰表示,由于自己以前做过装修工,也做过搬运工人,此次在招聘会上已经有四家企业看好他,都想和他签订劳务合同,但他还要仔细考虑一下,并且打定主意不接受加班。

   对此,开发区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招聘负责人顾美娟告诉记者,本地凡是稍稍有些工作经验和人脉的求职者都不愿加班。年后招聘难,想招聘一位本地接受加班的职工就更难了,不管企业开出多么好的条件,许多求职者仍不为所动。

   缺工企业瞄上应届毕业生

   当日的招聘会上,缺工企业不仅将视线定格在外来务工人员身上,应届毕业生也成了他们争抢的对象。

   “我今天本来是想找个储备经理的岗位,没想到竟然有好几家机械制造企业的招聘负责人来游说我,希望我去他们企业做一线普工。”鲁东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孙浩滨告诉记者,本来他想做储备经理挑战自己,但现在看来,企业为一线普工开出的条件也不错,比应届毕业生争抢的文职类岗位薪水高出很多。如果当天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他决定先应聘个普工干干,毕竟能养活自己才是硬道理,“当工人也比回家啃老强”。

   “今天不少缺工企业都盯上了应届毕业生,跟我们一起竞争的企业有很多,他们面向毕业生招聘普工和服务员,有的物流公司则招聘接送货员、外配业务员等。”开发区一家广告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孙志强表示,眼下,不少大学生受“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去应聘普工、服务员等岗位的是件好事,但他更希望毕业生们能够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孙志强看来,现在很多大学生盲目找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没做好,对自己的优劣势没有明确的认识,对应聘企业的相关背景也没有仔细的了解。“这是一种就业成本的浪费。”

   开发区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李伟建议,大学生求职目标要明确,规划要先行。职业生涯规划是成功的第一步,是个人职业发展的蓝图。大学生只有在对自身认识清楚的基础上,选定职业发展方向,找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切不可盲目就职浪费时间。

   外来务工人员淡定毕业生热情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许多应届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往往主动出击,面对企业的招聘负责人热情地介绍自己。相比之下,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就显得淡定许多,他们往往只看不问,对岗位进行着反复的比较。

   “为了参加这次招聘会,我大年初五就回到了烟台,打算早做准备,争取早点找到合适的工作。”应届毕业生于洪涛告诉记者,和他一样的毕业生不在少数。刚刚步入社会的他们,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也没有什么人脉,家境一般,希望找到好工作,能做的也只有端正态度,提早下手。

   与此同时,河南籍外来务工人员徐爱国则表示,他来招聘现场就是转转,不会尽快决定去哪里工作。“我的很多老乡还在家里,要正月十五之后才会陆续赶来。”徐爱国说,自己一直从事着焊工岗位,年前刚辞的职,这次提前返烟主要是为了重新寻找住的地方。工作的事情不愁,因为自己有技术,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上班。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张艳

责任编辑:高娜

网友评论